首页 > 女生言情 > 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 > 第151章 两姓之好

第151章 两姓之好(2/2)

目录

在荆州签订了和平协议,与云南达成了和平方案,高季明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蜀地内部。他废除叠床架屋的官僚体系,让各省、各部有自己的实权。同时他开始削减节度使制度,各地的军事长官不再管理民事、赋税等事。改革的代价是不能没有的,虽然高季明实行了高俸禄制度,可是依然有不少节度使从心里反对改革。最后还是郭廷信、孟知祥等人站出来声明支持改革,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

成都的王府亲自掌握了土地和兵权、财权,各地的节度使们成为了虚职,不再拥有地方上的财权和兵权,也没有权力对地方各州的行政进行干涉。很快,一方中央集权的蜀国屹立在中原大地上。不过,为了控制地方的节度使们,高季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方面允许他们贪污腐败、一方面为了控制地方,不得不加强成都的防御。从而形成了冗兵冗费的情况。

好在高季明及早发现了事情的苗头,在中央集权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高季明开始利用宗教控制地方上的腐败,一方面采取推恩制,凡是节度使的儿子都可以受封,随着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高季明干脆取消了不少节度使的继承权。从而将更多的财力集中到中央。

经过几年的改革,蜀地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粮食充足、士兵精干、大权归一。相对于中原的地方分权制度,高季明率先实现了中央集权。

高季明与王氏的结合,让其他国家看到了一个新兴的蜀国崛起的迹象。为了拉拢蜀国,吴国的徐知诰派遣韩熙载前来参加婚礼、大唐的李嗣源派遣冯道到成都参加婚礼,而杨干贞为了稳定边境,也派人前来。楚国马殷知道高季明不好惹,于是也派遣大臣前来祝贺。

高季明虽然在荆州之时就认识了小凤,可是他绝不是趁人之危的登徒子。他一直很尊敬小凤,两人相敬如宾。更让高季明欣慰的是,小凤的很多见识都在自己之上,比如如何削弱节度使的兵权,高季明想了很多方法,但是每一种激烈的方法都势必会引起节度使们的反抗。反倒是小凤提议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学习汉武帝的推恩令,一下子就将集权的节度使分成了各个小的权力集团。在高季明夺取蜀地的过程中,小凤也多次为他出谋划策,很多计谋都是高季明和他的谋士们没有想到的。

能娶到这样的妻子,高季明高兴极了。他一直要求能娶到一个知书达礼的女性,如今,小凤不仅知书达礼,更识得大体,成为他事业中不小的助力。当然,小凤也提醒高季明时刻注意巴西公,也就是自己的哥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算是王衍无心反叛,其他的野心家们也不见得就能消停。听了小凤的见地,高季明佩服的五体投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