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面神的新生(2/2)
“按照师父的话,这个面盆也是香火熏陶之物,还是功德加持的宝贝,非常了不起啊。”
“可惜,这个盆太小了,如果能大一点就好了。”
“如果将洞天秘术的法子用在这里会如何?”
两只小狐狸很快就开动起来。
它俩不想污染了老面神,因为岳川交代过,酵母这东西很容易被污染,一旦被外界的污秽侵染,整盆酵母都会变质。
所以,两只小狐狸一直很谨慎,面盆周围设置有层层阵法,投入其中的面粉也都是筛了又筛,没有任何杂质。
保险起见,两只小狐狸先把酵母分出来一半,放到另一个盆子里。
随后它们开始施展观照万象的微缩版——观照十象。
肉眼闭合,心眼睁开。
两只小狐狸用一种奇特的视角观察面盆,观察面盆中的酵母,就像深明俯瞰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吉吉猴王开辟洞府,用的是山岩石材为原料。
马蜂女王制作随身空间是用草木泥土为原料。
黄家土木修筑城池用的材料就更多了,也更复杂。
胡三、胡四直接使用面团。
面粉与其他食材不同,就是可以和面,可以揉面,可以把面粉制作成任何想要的形状。
同理,也就可以用面团搭建阵法,构筑空间,开辟洞天。
“酵母里面原本就有很多气孔,四通八达,倒是天然的洞,就差天了。”
“我们可以把洞天秘术传给老面神,改变它们的习性,让它们循着洞天秘术生长。”
“老面神有自我意识,应该不难。”
“嗯,试试看。”
酵母虽然是蛊物,没有什么智慧,但毕竟不是死物。
酵母菌在面盆里生存上百年,又整天沐浴香火、功德,远远不是寻常蛊物能比拟的。
小狐狸整天和它们打交道,很快就沟通上了。
洞天秘术说来复杂,但是掰开了、揉碎了就非常简单。
再说了,小狐狸需要的洞天很低级,不用太大,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功能,只要把面团发酵时的气孔稍稍修饰一下就行了。
这对老面神来说轻而易举。
一道意念在面盆中衍生,随即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扩张到整个面团。
很多酵母菌都跟着动了起来,改变自已的生理本能,开始有意向洞天秘术靠拢。
但还是有很多酵母菌我行我素,保持传统。
面盆出现泾渭分明的两股势力。
如果是人族世界里,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正邪不两立,万年征战不休。
但蛊虫的世界不一样。
它们本就生命短暂,一边快速繁殖,一边快速死亡。
人们一杯茶的功夫,酵母菌可能就繁衍了好几代。
在有意识的筛选、改良下,发生改变的酵母菌被小狐狸有意识的投喂,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另一部分则相反。
于是,一方快速壮大,一方快速消亡,片刻之后就完成了迭代。
如此反复,一次又一次有意识的筛选、改良、进化,优中选优,耗费数年光阴,胡三、胡四终于培养出了一批活跃的酵母菌。
它们在分解面团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按照洞天之法,在面团中构建出一条条特殊的“洞”。
原本,面团发酵后应该膨胀数倍,但是现在,面团反而坍缩起来。
胡三、胡四不忧反喜。
因为它们的试验成功了,这一批酵母菌把构筑洞天演变成本能。
胡三、胡四继续往盆里投放面团,给酵母菌提供食物。
然而,面盆就像无底洞似的,一袋面投进去半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胡三胡四大喜,于是继续往里面投入。
十袋、百袋、千袋、万袋……
厨房的事情很快就传到胡二耳中,他好奇的赶过来。
“你们说,这个盆子里已经投入了上万袋面粉?”
“是的二哥,准确来说是一万两千袋了。”
“那些面团没有消失,全都被老面神消化了。”
“二哥你会观照万象吗?算了,要不你元神出窍进去看看吧。”
胡二依言释放出一律神念进入面盆,结果,眼前的场景令他大吃一惊。
明明是一个盆子,里面却仿佛汪洋般浩瀚,星空般无垠。
胡二全力释放神念,想要探索其中边际,结果一无所获。
循着酵母菌构筑的“洞”探索出去,结果像走迷宫似的,在里面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终点。
最让胡二震惊的是,那些“洞”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外延伸。
无数酵母菌一边分解面团,一边用面团分解产生的物质为材料,继续构筑“洞”。
它们就像无数兵蜂,不断机械的重复着建造工作。
可是,无数重复的工作汇集到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成了一个……
胡二收回神念,睁开眼睛后震惊地向后退了几步。
“小三、小四,你们俩了不起啊!”
胡三、胡四顿时紧张起来。
“二哥,你是不是在说反话?”
“二哥,我们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因为岳川的教导,仙家成员对粮食极其珍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育儿金句,每个小仙家从小必备。
两只小狐狸短短几天时间糟蹋了上万袋面粉,这是何等的铺张浪费。
就算胡二不批评,它俩也有种负罪感。
“不不不,你俩误会了,我说的是真话,正话!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个东西,让我想到了师父说过的一个东西。”
“什么东西?”
“二哥你别卖关子,快说啊。”
胡二一字一顿的说道:“宇宙膨胀!”
岳川讲过很多东西,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上辈子的知识、理论。
岳川自已都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影响他装比。
就拿宇宙膨胀来说,岳川最多就知道个标题,再往下深入一句岳川都得卡壳。
可问题是,胡二不知道。
他连宇宙的概念都没有,更别说宇宙膨胀。
胡二只能将岳川说过的所有话都记录下来,以待将来某个时候突发灵感,瞬间顿悟。
而现在,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