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 第619章 番外:朱元璋后记(下)

第619章 番外:朱元璋后记(下)(1/2)

目录

……

朱棣自已本人其实并没有发现朱元璋对他有些超乎寻常的关注。

时日太久,无数次希望换来的总是失落,他已经不敢再奢望朱元璋真的对他抱有特殊的感情。

朱元璋又是不爱宣之于口的性子,所以尽管对这个儿子颇有些欣赏,表面上却是半点看不出来的。

也仰赖于路程太远,一路走走停停,父子二人相处时光竟比以往三十多年加起来都要多。

朱元璋这一生从来没带过什么学生,也从来没想过将自已的一身本领教给什么人。

领不好兵的武将换了就是,不懂政事的官员辞了就是,这世上哪儿来的皇帝手把手教臣子怎么做事的道理?

朱元璋其实并不觉得自已天资出众。

在伙伴们之中,他甚至算得上是笨拙的那个,不过是他更加努力罢了。

他一度是个虚心的学生,从伙伴们那里学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而今,他是个不吝啬的老师,将自已一身文武艺倾囊倒给了朱棣。

他像是一个琢玉的匠人,一点点的将一块玉质天成的美玉反复抛光,看着他展露惊人的光华。

朱棣和朱标显然是不同的。

不同在哪儿呢?

朱元璋思绪飘远,想到了嬴政去后的那些年里,刘季时不时总喜欢唠叨上一句的公子扶苏。

但有定世之才,而无创世之能。

可以做继承盛世的明君,却做不了定鼎乱世的枭雄。

思及此,朱元璋颇有些啼笑皆非。

他心想,虽说有些对不住嬴政,但他觉得自已的标儿大抵是要比扶苏好些的吧?

再者说,他的大明难道也能二世而亡?

他的继承人,做个守成的明君就够了,要什么创世之能呢?

朱棣的资质,确实有独挑大梁的能力,可朱元璋也想不出什么样的可能能让他用到这份能力。

天下他朱元璋已经打过一遍了,朱棣还打算再打一遍不成?

疑问太多,朱元璋也懒得费思量了。

或许学学铁木真的豁达也没什么不好,后代的事情且随他们去吧,朱元璋不止一次被伙伴们吐槽这一点了。

——他总是太在乎儿孙们是否能吃的饱饭,过的上有保障的好日子。

用铁木真的说法就是。

“儿子生来就是讨债的,你且有多大的家业给他们分?这个不满意,那个嫌不够,有那本事叫他自已挣去吧!”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一下,连带出来了几声咳嗽。

“父皇?”

朱棣立刻关心的凑了过来,忧心忡忡的上下打量他。

朱元璋斜眼觑他,忽然开口问。

“假如有一天,咱下了诏书叫你在封地自裁,你会如何做?”

朱棣表情凝滞了一瞬。

他像是被丢进隆冬寒风里,半天才从霜寒中找回了一缕自已艰难的声音。

“是……父皇亲自下的,非是受小人蛊惑,或是谁人假借父皇的名义要我性命?”

朱元璋神色淡淡。

朱棣等了一会儿,没等到回答,更觉出几分凄凉。

“父皇可是要拿公子扶苏之事考验儿臣?儿臣不知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扶苏受尽秦皇偏爱,非要类比,他也该是大哥,又怎么会拿来类比他这样一个不受父皇重视的藩王呢?

若他是扶苏,他自可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自已一定会起兵勤王,因为没有人会真的判他谋反之罪。

可他不是扶苏。

他不是标哥。

朱棣面如死灰。

他的理智告诉他,你现在应该立刻马上给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回答,最好要展现出自已的无害和纯孝,万不可露出一点反心。

可嘴唇嗫嚅了半天,不知是不是这些时日父子氛围实在太好,朱棣竟然开口说出了自已发自内心的真正想法。

“若父皇康在,儿臣会回到京都,亲自面见父皇,求一个缘由。”

“若父皇……已去,”

他艰难的紧闭上双眼,反复在心中预演那个场面,面色已经惨白如雪。

“儿臣……会起兵勤王。”

话落,朱棣沉默的跪在朱元璋面前,闭目垂头,露着毫无防备的脖子,似乎已经做好了接受自已命运的准备。

朱棣骗不了自已。

他知道自已不会屈从于那样的命运,他会谋反。

朱棣猜测,或许朱元璋真的是在考验他。

借扶苏的典故,来敲打警告他。

最初被召进京的狂喜渐渐散去后,朱棣也渐渐找回了理智。

朱元璋其实根本就没有要册封他为新的继承人的意思,他好像真的只是因着某些不清楚的原因令他做北上的护卫。

朱允炆被他留在京都,散出的信号足以叫朝中的官员们在他们回去之前迅速站好队了。

朱棣心若死灰。

可他不愿意为了暂时的求生而在朱元璋面前撒谎了。

朱棣垂下头颅,平静的以赴死的心态去接受自已命运的闸刀。

您要捧着朱允炆那个小鬼上位,还要驯服我做他身边忠诚的狼犬。

父皇,我是个不孝子,我骨血里流淌着不肯跪下的桀骜。

就在这里取走我的性命吧,否则有朝一日,您所担忧的一切一定会发生。

朱棣就这么等啊等,等啊等。

等到他脸上的悲苦渐渐有些凝固,等到他寂灭的心脏僵涩的颤抖了两下。

难道朱元璋已经走了,或是没有听见他方才所言?

朱棣颇有些困惑的抬起头来,却对上了朱元璋平静的落在他身上目光。

他就那么站在他面前不远处,一错不错的看着他,显然听见了一切,一字不落。

朱棣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朱元璋却先他一步开了口。

“走吧。”

他转身上马,平静的像是方才的那场对话从未发生过。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

……

时隔百年。

朱元璋以为或许不太好找,已经做好了掘地三尺的地毯式搜寻的准备。

明军尽管逐北元出了中原,可在草原腹地仍然不具备掌控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