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8(2/2)
偶尔还有点小儿女的娇态,却是只要让外人看见,立刻就退得干干净净自我保护意识极重
不过,乱世之中,也只有这种武力值高,又自我保护心里重的女子,才能活的长久吧那些看起来软弱的美艳女子,平时似乎生活的很安逸,但其掌控自身自由的权利几近与无。形同货物,也是可怜
因为本来就是返程距离大宋不远,只是十天左右,那怕再缓慢行走,也是到达了界河。
此地,辽军在想反叛的常胜军眼里可就不是友军了。护送宋使回归,自己也出使,怎么的也只能是走私路回归才是,那敢明目张胆的去官道官桥渡河
在河边稍远的树林里驻营后,郭蓉不时安排人手去河边探哨。一边要看哪里合适渡河,一边又要防止辽军边防士兵的路过,端是走的钢丝线一般的干活。
一连几天,临时营地连连换个地方。郭蓉派出了好几队哨探出去,再加上自己亲身领了一队,沿河张开二三十里去探路。也有几次遭了小队辽边防士兵,却是假装都是辽军贴了上去。
见他们人少,当场反目杀光。也算是心狠了得
绕路是绕不得了,谁知道要绕出多少里地去。时机不等人,最终大队人马,还是选择了冒险强渡白沟河,这几日后面的人马也没休息,全力在强拼简易渡船。木排
第458章 过河
是夜,强行死士突营计划,这多半过路过河之时,一定会指不定的引起辽人边防的注意。到哪时,肯定会有人死伤,甚至于引来渡船半河而击的话,那多半连使团几个核心人物也会有危险
常胜军人马为此甚至于还抽签决定谁来断后,向死之志可谓真见。想来这都是郭药师的心腹精税之一,为了归宋一事,也是下了血本了。
“希望对面宋境,有白挺兵游视,那样也不怕这些辽人杂碎。”看着夜色,朱子龙的分身有感而发。
吕氏春秋简选:“鉏櫌白挺,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汉书诸侯王表:“陈吴奋其白梃。”
这些年来,西北军下大宋边军也不是没有重骑兵。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白挺兵
他们是北宋唯一的重骑兵,堪称北宋西军之锐。在历史上,经白沟河一战,在宋军惨败的情况下,一直杀到辽国名将耶律大石帐前,可谓给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可惜那一战亦折损过半。元气大伤
直至后来金兵南侵,在杨可世率领下全军战死。而后北宋考虑财政问题,也没有重新建立这只相对而言较为昂贵的白梃兵。
现在这个时间点,宋军还没得大败。过了界河很久一段距离里,宋军并没有在那边宋境驻有军事基地,但听闻时不时有骑兵游防。就跟后世的新中国海军,去吊鱼海岛时不时游视一下差不多
如果强渡时让辽人边防发现,是个人都会希望能撞上那边有白梃兵接应就好。那怕人数不多,也能以一敌十,他们就能全身而退。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毕竟本体也不在边关,在开封哪知人家边防的安排次序就算有这能耐,时间也不等人。
白梃也叫做白棓棒,白棓棒也叫做“梃”,其实就是棍棒。说起来,棍棒原本就是军中常用的武器,不过和民间使用的不大相同,用作战场武器的棍棒都是包裹着铁头的。作为双手敲砸兵器,棍棒的威力比铁锤差不了多少,使用起来还更加灵活。
这个时代盔甲的制造技术日益完善,防护严密,没有好刀好枪,没有超群武艺,很可能刺不穿、砍不碎敌人的盔甲,但敲砸类兵器就不同了,只要力气足够大,抡得足够开,就能给敌人造成相当严重的伤害。
所以,动不动就现代人联想起,古代骑兵挥舞大刀长枪的,那一定是电视剧看多了。
就古代,特别是宋和以前的朝代,那兵器技术,真拿利器在马上面,也就是欺负一下没有盔甲的小炮灰士兵们,随便换一个有货真价实盔甲的上来。
估计连关公大人,那长枪刺过去,也最多是一人杀。转过来就让人包了饺子
铁鹞子等重甲骑兵时代,砸击兵器一度大行其道,连蒙古人也不例外。直到,骑射轻骑兵成为东亚主流,砸击武器开始重新退出历史舞台,步兵重新拿起长枪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技术进步,地形不同,战马不同,人员不同,都会不一而同。
当然,穷也是很可怕的。
朱子龙的本体,曾在皇宫武器库存里,见过以前一些朝代的军器例品。棉布的大面积使用还是宋末元初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冬天人们御寒只能穿毛皮衣服,传统的丝麻布料御寒效果不好,而且没有有效地填充物,冬天等于没穿。
这甚至于影响到作战军人,贫穷的汉人在北方冬季主要靠猫在屋子里取火和暖炕过冬。这样在北方普遍身穿毛皮的少数民族面前,没有冬衣的汉族军队在冬季野外战斗力等于零。
大宋立国以来,装甲之坚,兵革之利,弓弩之强,乃是世界的巅峰。骑有白梃军,陆有胜捷军,只是跟了童宣帅无疑便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空有一身武力而不得施展。
说到这个胜捷军,也是后来岳飞十二军之一。
岳家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眼前渡河回归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嘘,禁声,又辽军过来了没有发现我们,等他们先过去再说。”隐匿在草丛里的一干常胜军死士们,小声音的交谈着。
可惜今夜约定的强渡计划,却是突然惨遭变故。那伙辽人边军,却是到了这河边不走了。围着火堆低声谈笑,却是还临时的驻营下来。
看这架势,侦过那辽城那边亦有边军为出城在准备,也不知为了何事。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