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8(2/2)
他也不指望这种刚上海船上的火炮能有多大的用处,就是指望到时候,那烟花和声音可以吓唬人。要知道,后世打个礼花弹,那声音都能让但凡听到的人全体愣比不敢动。
这火炮再粗陋,只要能响。那声音绝对传出去可以让几里地的人,几分钟不敢乱动弹
再加上火枪队和后面的人这么一冲,好吧,也许除了火枪队的自己人,其它人也会给吓愣住。不过这也足够突然来个压制性的优势了
当然,不到万一也不想用,毕竟材料有点不太好呀,要是炸膛了,也坑自己人。
不过,边上一些几个跟过来的应奉局的官员,看了这火炮眼神却是一亮,张嘴就问:“嗯这可是当年号称宫器局试产的镇局之宝”
朱子砒的分身有意思解释,可惜还真怕越描越黑。
只得哑然点头,算是默认了
要说这些火炮,还真是收服了梁山中人的能手,这才赶工打造出来的。那人也不是别人,正是随扈三娘一起下来来投靠的凌振
凌振外号叫做轰天雷,“此人善造火炮”,是“宋朝盛世第一个炮手”。
呼延灼进剿梁山泊那会儿,用连环甲马打败宋江,梁山人马只好退回到水泊山寨当中。不过,梁山泊“四面是水,无路可进”,呼延灼也是能是望洋兴叹,却不能“扫清山寨,擒获众贼,拆毁巢穴”。
远远望着梁山的寨栅,只有火炮才能“飞打”,呼延灼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甲仗库副炮手凌振”。
第401章 铜火炮和千里镜
凌振是“大宋盛世第一个炮手”,“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当年攻梁山落草前,他带着三种火炮,风火炮、金轮炮、子母炮
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当然,为什么在和梁山泊交战过程中却没有见到这般威力呢总之,凌振的炮兵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
那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命中率太差凌振发了三炮,只有一炮打中,其他都落在水里,这说明,这炮性能非常不稳定,精确度也不高。
炮架竖在水边,李俊、张横只带了四五十个“会水的军士”,上岸后呐声喊就把炮架推翻了,说明守卫炮架子的也就是凌振带着那“三四十个军汉”而已。
炮架被推翻后,凌振带了一千余人赶来后才把李俊等人赶走的,这说明,这一千余人不在“火炮阵地”,而是离开一段距离,只有一种解释,他们害怕伤到自己。
初期火炮在实战中只是威慑,并没有多大杀伤力。实际上,在水浒传成书那个时代,火炮虽然已经多有制造,但还没有成军,其杀伤力也极其有限。
由于火炮的研制又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人们可以想象的是它诱人的前景,现实情况却是缺点很多。如:发射距离不远、射击准确性不高、两炮发射间装填药石转换较慢、安全性能差容易造成自伤等等。
这些问题,就算是扔给朱子龙本体来解决,因为时间太短的原因。他现在也是改造的极其有限
当然,那怕再不完善,就连垃圾都只是放错了位置的金子,只要条件合适总会发光的。朱子龙认为宋朝的补级火炮还是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的
古代打仗要擂鼓,这个鼓声除了指挥军士前进,还在于鼓舞士气,所以我们的语言当中有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但是,最早的鼓声是震慑作用,它模仿的是打雷的声音。
但是,又有什么声音,比直接跟打雷差不多的火炮轰炸时,产生的声音差不多呢再加上它有爆炸力,能产生火焰,敌人远远地听到就会产生恐惧,只要不是傻子,都没有理由不用它。
一人拉开火炮外面的布,看了一眼后,惊讶的叫出声来:“这炮不是铁的,竞然是铜的老天爷,这得化多少钱啊”
随着他这一声叫,引的众人齐齐一看,只见那铜炮在阳光的反光下,闪闪发光。只等到李安山上前,将布重新盖下,众人才收回了目光。
朱子龙的分身面无表情的继续站在那里,唯有一队火炮手过来后。严阵以对的开始做着准备随后其喝令,现在开始五米外警界,任何人没有他的命令,不得靠近火炮。
自古以来,铁火炮样式有许许多多,自元朝以后,火炮才更多的用于战争中,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从理论上来讲,钱和钢的质量比铜更合适打造火炮。但是,宋朝时的钢铁技术,尽管远强于其它各国。但是,却仍然无法和现代钢铁相提并论。
早期技术不行,铸铁气孔多,强度不如铜炮。铜的延展性好,不像生铁那么脆。在掌握炮钢冶炼铸造技术之前,毫无疑问是铜炮更好,寿命长,只要火药加的不太过分也不炸膛,就是贵。
当然,你要说不用铁,用钢不就可以了
拉倒吧,能打造一把钢刀都能做传世宝刀了。朱子龙开挂混来的一点抽奖钢,用来做命中率更强的火药枪性价比最高。全用来打造火炮的话,可能一门炮就差不多用光了。
就火炮现在这命中率,纯粹就是超级浪费。
要说铜就没有气泡了,当然不是。铸铜也是有气孔的,只不过大小和多少的问题而已,流动性是产生气孔的关键因素,而炉温对流动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铜由于熔点比铁低很多,流动性自然比铁好很多。所以,产生的气孔影响要小很多。
当然还有别的因素,比如铁水融化不充分,杂质多等等。
以后世的资料来看,铁炮寿命是600发,铜炮是1000发。只要能像朱子龙这般不差钱的,拿钱不当钱使。或者早点发现大量的铜矿可用,大规模使用铜炮是必然性的发展。
从古到今,中国缺铜很厉害,币政中但凡铜含量高些,就容易被用于提纯后铸铜器,无论明清都有这个问题,钱不够用,铜矿不是没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