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2/2)
“呵,王爷当真是好眼力。此刀就是仿照关公大刀所制,名为关武大刀”梁师成介绍道。
“关武大刀,不是应该叫青龙偃月刀吗”朱子龙惊讶的反问。
“青龙偃月刀这个,若是说关圣大刀的故事,好像民间确有什么与龙有关的。但是,王爷,这可不能在外乱说。要是换了别人,可能就麻烦了,要知道龙可是代表了天子呀”梁师成神色一紧,悄悄的做了一个横脖子杀头的动作,向朱子龙悄悄说道。
朱子龙不由的也是表情一正,心道麻的,后世差点害我呀
在21世纪后世的各种描绘中,青龙偃月刀几乎是与关圣人如影随行,可以多是人与刀完全融为一体,刀成了关羽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
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分析,那是青龙的血。所以,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青龙偃月刀要杀1780人之说。
然而,穿越到了宋朝,眼前的真相却是如此的坑爹。人家关公就算曾经用过长刀,但也绝不是用了什么青龙偃月刀
朱子龙回忆了一下头脑里在宋朝看过的书籍内容,终于明白难怪后世的网络上,一直对这个话题有争议。
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这就好比,两个人都骑马加速,以类似一百迈的速度对撞过来。快接触的时候,你是直接利用冲击的速度惯性,用尖锐的长武器尖头捅过去一招秒杀对方呢,还是突然中门大刀的抬刀后摆装比
很明显,装比化的时间只少要多浪费几秒钟。而人家直接捅过来,可能连半秒钟都不要。战场上武将对决大多几招,甚至于一招半式就决定胜负。
装比那是作死啊
随后朱子龙又选了一些短柄刀剑盾甲,不过在选弩时给阻止了下来。
“王爷,接律街道司是无权使用弓弩的,还请见谅”梁师成怕朱子龙误会,连忙解释起来。
而听完解释后,朱子龙也表示了理解,只是选了一些常见的轻型小弓箭。
毕竟,街道司放在后世21世纪的新中国,那就是城市建设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
简称城管
不过临走之时,朱子龙还是看了看那边的精装神臂弩,暗暗吞了下口水。
神臂弩,又称神臂弓,北宋神宗时期由李宏发明史书也有说为他人李定,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最大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后成为宋军正规军弩手的,制式标准兵器之一。
敌国完颜宗弼见之曾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神臂弩”张开弦时需要的力比弓大,所以它比弓射程更远。穿透力不此现代的一般自动步枪差
另外,可以同时发射几枝甚至几十支箭,战斗威力强。
不过缺点也是明显,就是弩机很笨重,所以适合由多名步兵携带或制成弩车。
在战场上选择时机使用,和程咬金三板斧一样,用完一两波就只能当围观群众看戏。
压制力不如后世火炮,密集力不如机枪。
堪称战争利器,但算不上是战争之王
第258章 火器局和论投胎的重要性
“这算什么,手榴弹手雷”
从军器局出来,朱子龙又和梁师成经过层层关卡,来到了宫中的后备火器局。始一进入就让最近的一个圆圆的东西惊住了
“王爷,此物名为神火混元球,据说威力极大。仍是道官们进献的,据说当年张祖师就是靠着这东西以驱鬼降魔的”梁师成一脸敬意的解说着。
但是,下一秒,他就给吓的魂飞魄散。因为他看见朱子龙已经手拿起那个他夸的不得了的神火混元球,而且还拆解起来。
“王爷不可,要是它万一爆了,我们可就完了”梁师成大惊。
不过,他说归说,却没胆子上前来阻止。因为朱子龙的动作太快,而且胆子大的吓死他。只见朱子龙仅用一把小刀子,就顺着药捻子剥开这什么神火球的外纸壳。
然后,不一会儿就像解剖牛架,猪架一样,把一件件的部件摆在了桌子上。
“我看看这都有些啥,除了有硝,有硫磺,有碳外,尼麻,竞然还有猪大肠,火油,等等,这绿绿的东西,这是啥靠,这配方里面只少得有近十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吧还说威力巨大,骗傻子呢”
朱子龙看的很无语,后世人都知道,最佳黑火药的配方硝、硫、碳比例为1:2:3
也即“一硝二磺三木碳”,除此之外在其中放任何多余的东西,都只能减少爆炸威力,而不是提升爆炸的威力。这宋朝山寨手榴弹倒好,里面竞然不但比例完全不对,还放入了大量乱七八糟的东西。
就这还说降妖伏魔那些鬼怪,是给吓死的吧
这威力,朱子龙还更愿意相信自己在新中国时期,花几元钱购买的大号二踢脚更实在些。
以前过年的时候,朱子龙和小伙伴们,可没少捡烟花玩,还拆解过,就为了拿里面的火药。
二踢脚,即双响爆竹,是一种传统民俗用品,常用于节日、婚庆、祭奠等诸多场合,是依靠底部火药爆炸时对地的冲击力造成的反作用力升空的原理。
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在升空1020米后,凌空爆响。个头大,火药足的,甚至于可以扔河里炸死不少鱼
“那个又是啥”把所谓的神火混元球拆成一小堆部件的朱子龙,又指着一个长铁管问道。
额头上流着冷汗珠的梁师成,回答道:“这是突火枪”
“突火枪这才有点意思”朱子龙又是上前,一把拿起那个长铁管,仔细打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