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主神王爷 > 分节阅读 125

分节阅读 125(2/2)

目录

“嗯,这个我好像能看的懂,好像是纺织机,我在江南一带行走江湖的时候见过,不过模样有些不一样”梁红玉点了点头,答道。

“这叫珍妮纺纱机,不过等到正式推出时,我会变更名字,叫子龙纺纱机。这是才子朱四海发明的点子,在本王这里加工后,合二为一的产品。”朱子龙很无耻的又一次把自己按在了发明作者的位置上。

“如你所看,这就是一个纺织机器,不同之处在于。呵呵,本王给你演示一次”说到一半,朱子龙感觉说的再多,还不如动手一干。于是就此做罢

只见下一分钟,他像一个织布工人一样的坐上了纺织机上的椅子上。将事先准备好的棉花放入八锭纺纱机,以手摇动转轮,八根棉纱便源源不绝的纺出

刚开始梁红玉看的还无所谓,不过她也是个聪明的女子,很快就看出了问题的不同之处。发现朱子龙这个纺织机,生产的速度比她见过的纺织机快了十倍不止。

于是,她的脸色动容了。

梁红玉的表情变化,朱子龙全都一一看在眼中,不由的心中得意了一下。

心想着,八锭纺纱机还只是第一期的产品,你就吓到了呵呵,以后改良起来,速度更会吓死人的。

等哪天水力纺织机搞好,搞高四五十倍的速度都是小问题。

珍妮纺织机,在原来的历史上。是由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

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大功告成之后,他将这纺织机的名字,以自己的女儿来命名,就是后来在历史上大发光彩的珍妮纺织机了。

“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手工织的好。

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了专利;到了1784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后人将这机器的发明和大规模推广,称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不得不说,朱子龙将原来应该在一千年后才发明出来的纺织机,现在就在宋朝发明出来。这个野心可谓之不小,也是造福大宋百姓的一大力事。

要知道,古代没有成衣的概念,都是买布自己缝衣。只有极少数人会开成衣店,一般只售到特殊人群之中。

仅然什么衣服都离不开布料,中国古代常见的布料无非就是绸缎和棉布。而棉布在百姓群体中比绸缎的消费群体更大,布料可以说是除粮食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甚至于在大宋有些地方,可是直接拿布料当银子使唤的。

可以说,布匹等同于货币一样使用

棉花和其它材料这东西,江南那边不缺,但是织成成品的产量总是跟不上。毕竟宋朝海外市场也是极大的,于是,不久前朱子龙一合计,何不自己发明出来,这标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织机出来呢

第240章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王爷,请恕红玉直言。你造出这珍妮纺纱机,然后织出更便宜的棉布,以规模和产量取胜,打垮的百姓手工生产的棉布那样何来利国利民之说,百姓失去生计的人只会更多,你这做法,我看欠稳妥”

突然,梁红玉想了想,对朱子龙说道。

朱子龙很刹意的看了她一眼,原以为她会关心其它方面的问题,没想到她这个侠女,看事情的入眼点果然与一般人不同,倒也真是个好人。

另外,如此一针见血的提问,说明她也是认真思索了一下才说话的。这一点,比起有些只认钱的官员,强的都不止半点一点的。

朱子龙对她的感观不错,看了她一眼,似笑而笑的又走回来坐下。

说道:“不错,你的看法让人另眼相看。不过,你并不是第一个见过此机器的人,就在几天前,我还叫来了开封府的张叔夜,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想知道,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吗”

“哦,愿闻其详”梁红玉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让朱子龙的话吸引了过来。

看见梁红玉变好奇宝宝了,朱子龙也不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缓慢的说道:“红玉,你可知道。本王这子龙纺织机,哦不对,现在暂时叫珍妮纺织机,其实早在唐朝时就有过类似的发明,而且本王还听说,在江南那边还有个黄婆,也发明了三线纺织机”

“竞有这种事”梁红玉很是惊讶。

还有个元朝时的黄道婆纺织机呢,只是现在还是宋朝,不方便说出来而已。朱子龙心里暗笑的心想

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

后来,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逃出去另寻生路。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回到家乡后,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最终发明了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等等。

尽管这是元朝时的事情,但是类似的发明,确实是在唐朝时,有人发明过类似的。只是没有传承下来

就跟造纸术后世许多人,都以为是蔡伦发明的。其实不是,他只是在前人的发明上面,进行改良。因为他的名气最大,所以人们找不到最早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