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2)
“是,王爷。”
晚上,对于自己人,朱子龙也是一样设宴款待。
席上,酒过半夜。朱子龙看见武松似乎情绪不高,开玩笑的戏问,他是不是想媳妇玉兰了
武松叹息一声,放下酒杯,说道:“回王爷的话,非武松之事。玉兰在快活林现在主持谋的产业,每天充实的紧呢。只是可怜吾家大哥罢了,一段好姻缘恐是要散了,唉”
“哦,你且快快说来”朱子龙眉头就是一挑,着急的问。
听的朱子龙强问,武松只得细细道来。
原来,之前二三月前,朱子龙不是看似好心的给武松和玉兰配了对,还趁机给武大郎,也招了两个小老婆回家吗
就在上月,死了靠山的那二女,就让朱子龙的人送到阳谷县去了。也不管那武大郎,同不同意,反正就是送上了门。还献上了千两的贺礼
此事,除了十分惊讶的武大郎外,在当地一时间传为美谈。都说武二郎有出息了,这王爷也看重武大了,又是送重礼,又是送媳妇的。
面对如此看似好意,其实却是捧杀的好事,武大郎根本无法拒绝朱子龙的糖衣炮弹。
就算他不想要这两个小媳妇,也得考虑一下自己家武松在王爷那边的前途问题。这退婚可是打王爷的脸面的,而且就他那条件,如果说要退婚。阳谷县上下,是个人都会说他不识趣。
于是,武大郎就此吃下了朱子龙的糖衣炮弹。而潘金莲也是过个几天,待到那武大郎和那两个新小媳妇圆了洞房后,立刻按照事先和朱子龙约定的计划,开始发难。
要求和离
武大自知自己一直以为就配不上潘金莲,现在又好像负了人家,先是愁眉苦脸的苦劝,后无果之后,于近日,已经同意和离了
也就是说,潘金莲和武大郎在朱子龙的搞鬼之下,终于要和平分手了
也难怪武松听闻后,一阵叹息。还以为是自己的事,搞的哥哥一家和离的,那能不叹息几声
第234章 隔壁老王的感觉
“如此说来,反倒是本王害了武大一家伉俪了,唉,没想到好心反倒办了坏事,本王愧之”朱子龙提起衣角做遮面之态,看似愧疚之色,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这计划真是杠杠的好,和自己预测的一般无二。他和潘金莲早就约好了如此行事,而且为了怕出意外,甚至于还有备用的a,b,c三四个替补计划。
总之就是一句话,怎么的也要站在有理而不死人的情况下,让潘金莲必须和武大分手,越早越好。
“此事,怎可怪罪王爷。只是我家大哥,没那福份罢了。还请王爷莫要自责”武松显然还不知道内幕,还以为朱子龙真的心怀愧疚,反倒对其相劝。
“事以至此,也只能罢了。不过,我听说金莲本就不愿嫁于你家大哥,可有此事”朱子龙装出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故意一问,其实暗中早就查的清清楚楚。
“唉”武松重重的叹息了一下,一口饮光杯中酒,开始详细的回答朱子龙的问题。
朱子龙不时点头,或肯定,或提出一些小疑问,充当一个认真的听众。武松的回答带有少部分个人情感色彩,但大体还是和朱子龙所知道的相吻合,可见事实却是如此。
潘金莲是北宋末年一个张姓大户人家的使唤丫头,因为长的很有几分姿色,不比宫里的娘娘长的差。甚至于还算的上是人间绝色,结果被老东家看中,想强行给办了。
然而,她却是至死不从。那张姓老爷也是气极,一怒之下就把她嫁给阳谷县中最丑最矬的武大郎,以示报复。心想着,你不是清高吗那给你来个最丑最差的夫君,且看你如何清高
没办法,那时候等于卖身给府里,所以人家说啥就得听。就算通知官府也没用,除非有钱毁约,或者寻死解脱。潘金莲不想死,只能暂时从了
当然,武大在她面前,其实也是抬不起头的,感觉自己配不上她。所以结婚后数月到一年左右,一直没有圆房。当然,就他那身高和体能,指不定就算是想半夜霸王硬上x,也是不可能得手的。
这事放在现代,亚根就不可能会有哪个女人愿意认命。放在宋朝,早晚也是会出事。就像历史上那般,不过朱子龙穿越过来的时间点,选的真是极好的。
这不,西门庆这都还没出场呢,就给搞成植物人,脑半死亡了。而不管是武松还是武大,现在都是吃朱子龙的嘴软,拿他的手短,让他这么一搞破坏,得
二人就和离了,也算是和平分手,皆大欢喜了。
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似乎在中国现代人的印象中。女人是极其没有社会地位的,男人要她们生就生,要她们死就死,更不可能有她们提出离婚的可能性。
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明清那种朱程理学,极度残害女性的朝代因为距离现代比较近,加上电影,电视剧导演的胡编乱造,于是误导了现代许多人。
朱子龙穿越前,早就听说宋朝是和现代社会最相近的朝代。现在穿越过来了,感觉确实是名副其实
总的来说,就是大唐的女性最开放,宋朝的女性最理智。
宋代女性的地位绝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低,甚至可能在历代封建国家王朝中,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不说其它的,光是在宋朝也有离婚,法律上叫作“和离”。就是文明的一种体现
朱子龙在这里生活也有快一年了,在宋代,和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也不鲜见。光是在快活林,阳谷县,开封这几个地方,他多多少少不但听说过,还甚至于亲眼见过几对夫妻和离的。
这个时间点,北宋理学其实还只是萌芽之始,根本影响不了女性的整体利益。要到后来的明朝时,才会发展到足以催残女性社会地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
甚至于,当北宋理学家程颐叫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当下,他妹妹和侄女就当众打他的脸,不久后就离婚,另嫁他人了。
可以说,从士大夫家庭到百姓人家,宋朝妇女改嫁的事件俯拾皆是,甚至皇帝的妃子也有改嫁的。如宋光宗有个姓张的贵妃就“出嫁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