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主神王爷 > 分节阅读 86

分节阅读 86(2/2)

目录

“什么那三块石板就是水泥这怎么可能”金管家和林冲,杨志等等等等全都刹那间眼珠子睁的大大的,一脸的难以置信之态。

“本王一向以事实说话,你等且再看我演试一次。这边的水泥也快好了”朱子龙手脚麻利的干活,很快就将还湿湿的水泥,在一处干燥之地摆堆成石板四方形。

做完这些,朱子龙看看天,再看看众人,说道:“我等先行进屋吃早饭,稍时出来再看。”

于是,一众人等全数进了房间里。

吃饭早饭之后,又商讨了部分要事,不知不觉间二三个小时就过去了。等到合上手,处理完了公事,朱子龙在房间里冲众人又道:“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出去了,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院落里,那原本宛如烂泥不堪重负的新石板,现在却是消失了大半。尽管还有些湿湿的感觉,但是朱子龙却是双脚踩上去,如落平地。

然后,朱子龙又轮番让林冲,杨志,金管家等人都上去试试。

每个试过的人,都是一脸目瞪口呆的模样下来。

“如何”朱子龙笑逐颜开的说道:“时间过的越久,这干燥过后的水泥,就会越硬。到最后甚至于比天然的石块硬度也不多让。但此物取材简单,运输方便,不劳马力和人工。可节约数十倍时间,将修路所用的运输费用降到最低,也不会劳民伤时”

“若是用来修城墙,它的粘性也是很强的,可省了糯米汁,成本也会大降。”

朱子龙每说一句,金管家等人的脸上,就越发震惊一分。

用这水泥修路,已经眼见为实可以当真了,而且十分的方便。若依言用来修城墙,也是可行的话。那当真是会引起整个大宋的震动,皇帝也会坐不住。

历朝历代修城墙,修房屋,若是层数不高还没什么。只要高度和层数一高,想要它们仍然安稳,就必须要用上粘合剂。

一般皆是以糯米汁为主,也有以软泥做为中和剂的。

然而,就算是如此,因为人力有限,而且土的质地比较松散,所以土城墙一般都非常厚,非常厚的。

而且并不是直上直下的,是梯形的

这一点,朱子龙也是知道的。正因为是梯形的有角度,所以攻城时,敌方只要血拼到一定人数,就很容易不用器械也能上的城墙头上去。

到了宋代砖头已经早发明出来,但是城墙仍然一直以旧法所制。中间夯土,外面垒砖。至少长城就是这么建造的,如果整个结构都是砖的话,会比较脆弱。

但是城墙的作用却又是极其巨大的,特别是对没有多少马的大宋朝来说。

所以,如何加快速度修好修实了各地的城墙,一直是当地官员的任务之一。别看大宋开国到现在100多年了,但有的地方的城墙,一直没有完全修好。

其一原因是,由于兵马战乱,古代修城墙需用民力及资费太多,通常还没修好就又被攻破后拆除。比如南北朝的邺、洛阳、长安等城墙都是多次毁于战火。

其二是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太久,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一旦突破北方边境,在中原经常能连下十几城到几十城。

不是城防部队不努力,而是修城花费太大,乱世之中常常修得还没修好又被破坏,导致这些破败城墙的作用非常有限。

不过,一个完好的城墙在手的话,又是另一番画面。

如果防守方要粮草充足,守将有勇有谋,大多情况下是很难攻下的。就算是一万人挡住十万敌军,也不是难事

第165章 童贯

要说朱子龙为什么会做水泥,其实做为一个穿越前城乡结合部的五线小县城的老百姓,家里又有大把的亲属是乡下的。

这什么土法水泥的方法,好多人都会。

毕竟以前家庭土法做水泥,是可以赚钱的,到处是小工厂和作坊赚钱。

就拿朱子龙以前的三婶家来说,总投资不过百元,即可进行土法生产。

并且配方有多种选择,其一,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以上每种材料可单独取75,亦可混掺一起共取75。

其二,什么石灰呀,杂灰呀,壳灰呀,都是可以的。

另外,以前穿越前,朱子龙也是一个网虫,各种没少看。像什么临高启明里面描写如何做水泥和其它的呀,当时他看的可入迷了。这种代水泥又叫做“人工火山灰水泥”

性能大致和最古老的“火山灰水泥”类似,云南的滇越铁路就是用这种水泥修筑的,抗战期间广泛使用。

所以说呢,刚穿越而来的时候,朱子龙就会不少东西,只是一开始显然水泥这玩意,没有香皂能赚钱。而且水泥想赚钱就要扩大化,要公开走量,是很难保证配方不给人知道的。

而现在嘛,朱子龙穷的只有钱了,自然也就慢慢的开始不必把赚钱,放在第一主要任务上了。

事实上,他现在开始担心怎么洗白了。

毕竟,手上的黑钱太多,而香皂那一块天天有人大概在看着,只要一查原材料,就能猜测个出来。就算有偏差也不会差到天上去,可是现在朱子龙手上的钱,那叫一个多。

根本不是二三个月做了点香皂就能够赚到的,如何洗干净了,变成合法收入。然后还混个好名声,就是当务之急了

很快在朱子龙的传授下,以金管家为首的第一批心腹们,就个个都学会了如何造土水泥。

对于朱子龙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山寨现代工业产品,而且是原地生产的,虽然它还不是太合格。但却是关键的一步,毕竟水泥可是现代建筑的基本原料。

就算再不合格,也比宋朝的旧式方法要强上十倍不止。

对于水泥的出现,金管家很高兴,而他亲选的一批工匠心腹们就更高兴了。王五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大宋祖辈几代人做泥水匠,砌墙造屋修城都有参与。

平时见到最多的都是黄土、石灰和水拌匀了作黏合。最考究的,就算是工部要求的修葺残旧的皇城部分,也不过是加了糯米汁的灰泥了事。

现在跟着这个王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