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主神王爷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2/2)

目录

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从一开始的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慢慢的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

所谓“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

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当然,“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

但是,皇帝就比较在这一点上苦逼了。

因为,皇帝的任何一个在编的女人,都可以视作国母,或者是半个国母。所以,那怕是给皇帝做小老婆,也会变成半个国母一般的存在。

这在礼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因而皇帝想娶名妓入宫,那是做梦。

所以,朱子龙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回忆下来。看见过皇帝强娶弟弟或儿子老婆的,看见过霸占寡妇和人妻的,你可曾看见过几次,皇帝名正言顺娶入宫的

这几乎是没有的,就算有那么几次,也多半名不正言不顺,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作不得正数。

大宋一朝,文官的战斗力强的爆表,当面骂皇帝,直接喷口水到皇帝脸上都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朱子龙的便宜皇帝老爸,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把李师师接进宫。

所以,明知道李师师天天在青楼里面,随时有可能让别的男人绿了自己。道君皇帝宋徽宗也只能认了

不得不说,昨天晚上朱子龙让人下的迷药实在是太狠了点。

等到那些给拐子们骗来的女娘们,让禁军人马送到了开封府后,再折返回来时。这天都中午时刻了,尼姑们还一个个没能醒转过来

于是,朱子龙将其中一封富安找到的道观主持与贼人头目,同宗来回的书信放在住持的房间里面,插上一把小刀在上面。

借此暗示,醒来的观主,你的事我们都知道。你要是出去乱说,我们也不会客气之意。

之后,在看到豆腐西施李三娘也给送回开封城后,朱子龙这才和高衙内在一帮小弟们的护送下,坐上马车向开封府方向返回。

边上陪同的王都头,一边观望四周一边悄悄的向其它衙役们交谈。

“昨日这样的大案,发生在西城管辖下,只怕我等和大人,上下恐怕都脱不了一些关系我听说了,按歹徒的账簿记录,他们来来往往在这道观里已经很多年了。我看我等只有依附于王爷和高衙内之下,才能避祸。一会这结案的文章该怎么做,不用我教你们了吧”

副都头本欲连声答应,只是想了想小声的补充说:“都头,咱若是四处宣扬王爷和衙内的功劳,恐怕匪徒的余孽会找上他们报复。但是,咱们若在报告里隐瞒一下,又怕王爷和衙内不悦,你看这,是不是请示一下”

王都头听了也有点为难,道:“先草拟两份结案文书,然后再让我拿上一份空白的,一式三份让我送去王爷和衙内的马车内。听取回话儿后,再做打算。另,你快马加鞭让人昨夜赶回府中的人马,应该也快要回话儿来了,等等便是。”

“是”

果不其然,就在副都头写好文书之时。开封城方向,一衙门书记官快马加鞭的过来了

见了王都头等人后,先对上了下口风,听取了意见后。那名书记官,直接掏出了怀中之物。却是几封新的文书和府文

他对着王都头暗道:“知州大人已经把案卷写好了,案卷中,请求给你正九品的待遇,朝廷打个折扣下来,也能是个从九品。此事关乎官家和道观,上面有人说了,为免败坏了道家名声。同时,为了堵住所有参与者的嘴,别让他们四处乱说。皆有重赏”

那书记又郑重叮咛道:“我给你等实话说吧,破获了这么大的拐卖团伙,城中的富商们,不免要为自家孩子的安全而松一口气。这件事报上去,只要把不该说的部分不说出来,府衙上,官方赏赐少不了,城中的富商们,也多多少少会犒赏一下那些替他们除去隐患的衙役们,所以这件事,钱财上面更是赏赐少不了。”

“在场还有些士子们也没关系,让他们把名姓报上来。府尊可以答应他们在州试上予以帮助,让他们轻而易举通过州试成为举人,只要他们把嘴夹紧了”

这名书记这么一说,众衙役们皆是喜极而呆。王都头更是被能当官了,这个大馅饼砸晕了

“啊啊,因祸得福。亲娘也,咱从此可以穿绿袍了。也是官了”

宋代低品级官穿绿袍,而吏员则是一身缁衣。官员与吏员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大多数吏员奋斗一辈子都做不成官员。

偶尔有一个吏员享受了品级,成为官员,那简直就是被雷劈了,或者类似21世纪中了五百万大奖的机率。

第34章 “真正的高手”

九品知县官,那就是县太爷了,放在现代21世纪的中国,那就是一县之长了。

就算打个折扣,当不了这个。王都头混个从九品,那也只少相当于21世纪的“县政法委书记”了。

从一个城管兼职刑警式的大队长,一下子变成一县的二把手级别,这种跳跃式提升,不可谓不大。

当然,吏员即使升任官员,已经是“特恩”,他很可能就在这个官位上,一直到老再也无法升迁一步。除非再次出现奇迹

但是,王都头并不在意,一步登天后,他就是官了,以后他的子女也能成为官宦子弟

从此他的子女以后,见了百姓也可以自称小衙内了。这是质的区别啊

当然,中国以前衙内并不是指官二代。“衙内”本是掌理禁衙的官职,唐代籓镇相沿以亲子弟管领这种职务,宋元时便称官家子弟为“衙内”,犹如称“王孙”“公子”一样。

武瓦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

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到了北宋以后,人们就几乎只知道“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

骑在回程的马上,王都头王泰安乐颠颠的,向书记官说道:“这下俺真该回家给祖宗上香了,祖宗保佑,祖宗保佑书记,你且坐着,我这就跟小娘子们,还有进马车说道说道去。”

州衙给的待遇如此优厚,几乎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他相信,只要把这些事儿一说,必定所有人都会同意的。

果然,那些学子带来的几个书童一听这消息,当场为自家公子高兴到手舞足蹈。

古代读书就不容易,更不用说坚持考到殿试的了。现代人对科举考试制度都一知半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