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无尽神域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1/2)

目录

,才是真该可喜可贺”

“如此成绩,居然被称之为废体。看来,不是我们眼拙,就是当初的那几名考核弟子,皆走了眼啊”

“机缘所到,意外突破而已,算不得什么。两位,我是被此山紫光所引,莫非,你们也是为此而来”

“不错。”

唐白手坦然承认,微微一笑,忽然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朵碗口大的金色花朵,花朵边缘,是一条条细细金线。

但是花蕊中心部份,却通体纯黑,散发出一股股死寂阴森之气。

“此物名为龙鳞阴种花,是天地奇品之一,最适合我这种修炼毒功之人。”

“我与陈胖一起,本是在附近完成一个任务,被紫光吸引,这才赶来,无意发现。”

“此花虽非那引起天地异变的紫光异宝,但也不是凡物,不想恰被那两名外宗弟子恰巧看到,所以起了争执,非要我们交出。”

“我们不从,他们就起了杀人夺宝之心。”

“我与陈胖之性命,皆是厉兄所救,这朵龙鳞阴种花,便送给厉兄,作为谢礼吧”

说完,他上前一步,竟然一伸手,就将手中的这朵金黑异花,递向厉寒。

见状,厉寒仔细打量了两眼灰衣青年的眼色,忽然哈哈一笑:“哪里,此物是两位所得,与厉寒何关”

“更何况,厉寒并不修炼毒功,此物于我无用,倒是唐兄,补益甚大,就自己留著吧。”

“我不过机缘巧合,救了二位一次而已,二位不用放在心上,倒是那紫光异宝,若我们有缘,说不定可以联手搜寻一二,说不得就能得到一项天大机缘。”

“嗯”

灰衣青年仔细打量了厉寒两眼,见他确实不似说笑,心中一动,随即收起掌中奇花,当即重新放入怀中,而后朝厉寒一拱手:

“如此,那便却之不恭了,厉兄这位朋友,我们兄弟交定了,以后宗内宗外,但凡有事,有福同当,有难共享。”

“这紫光异物,我虽不知何宝,却略有一二猜测,或许可与厉兄分享”

“哦,到底是何物,能引发如此天地异像”厉寒倒是真起了兴趣,好奇发问道。

“如果我没猜错,此物是一件先天地而生的异物,名叫先天紫皇竹,就诞生在这太浮山中,不过想要找到,却要费一番工夫了。”灰衣青年目露肯定,缓缓说道。

“哦,先天紫皇竹”厉寒喃喃地道,心中一动:“此物有何特异之处”

“要说特异,那便是,此物无坚不摧,无物可毁,是先天而生,禀阴阳穴眼而长。十年一寸,百年一尺,千年一丈,见之如紫玉,叩之如玉磬,能流泻出极为动听的声音,万灵见而奔走,天地见而生光。”

“当它十年,百年,千年时,皆会有巨大动静,就如刚才所见。不过现在,它应该是隐去了自身的形迹,还能不能找到,就全看机缘了。”

“这样啊,那倒的确是不能错过了,两位伤势如何了,可能行动,再寻一遍这太浮山”

“好啊,没问题,这太浮山,也是附近一处名山,山川莽莽,不知其广,我们如果共同搜寻,机率更小,而且发现了也不好分。”

灰衣青年沉吟了一下,看向厉寒,提议道:“不如这样,我们三人各自分一个方向,我往东,厉兄往中,陈胖往北,谁先发现,此竹便算谁的。如果有旁人相夺,三人共同抵抗,此竹共同分配,如何”

“好,没问题,那就各自出发吧”

厉寒一点头道,觉得这样分配没什么不公平,当即应允。

唐白手与陈川海又各自自怀中掏出一粒丹药服下,觉得行动无碍后,当即互一点头。

三道身影,分作三个方向,各自掠出,寻找那先天紫皇竹的踪影。

至于谁能找到,便全看三人各自的机缘了。

s:第二更,求收藏,求鲜花,求海选票

第四十五章、洗墨潭,灯下黑

太浮山中央密林处,厉寒身形幻化,如龙如蛇,疾速游走。

不一会儿,身体又化作透明,自光线视野中消失,过不了片刻,便即再次浮现。

他知道寻到先天紫皇竹的可能性十分之小,不提这太浮山如此之大,肉眼凡胎,总有错过的时候。

就说光这先天紫皇竹自己,便生而有灵,绝不可能轻易让他发现。

也许身边某一截毫不起眼的枯枝,一段随手扔弃的木杖,就是它所变,可惜,除非厉寒一根根树木砍过去,否则不可能发现。

而这么广大的地方,他也不可能去一一仔细观看,所以只能走马观花,随意掠过,这样错过的可能性就更大。

更不要说,有可能先天紫皇竹根本不在他这个方向,在东西南北各方,即使他找得再细,也是白费时间。

所以还不如趁此机会,一边修炼身法,一边寻找机缘。

能找到自然更好,找不到,那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本就不属于他之物,总不至于为此白白浪费时间。

一个时辰之后,厉寒气喘吁吁,如此高强度的奔行搜索,精神力眼力都消耗过度,他停了下来。

眼前,是一道笔直高峰,直耸苍天。

山峰之顶,是一口堰塘,堰塘处在高高的山顶之巅,自山底望去,犹如悬在天上,故称天心堰。

天心堰下,有一条河流,弯弯曲曲,形似一条缎带,名叫带河。

带河之畔,厉寒坐在那里,略作休息。

此时太阳升起,波光粼粼,河水之中,映照出一群金黄色的虾群。

这些虾群,在阳光照射下,犹如点点萤火闪烁水中,十分壮观。

此就是此处的名产,带河金虾了,据说十分有名。

山下不少平民,每日长途跋涉,入山捞取,再辛苦贩运下山售卖,所获颇丰。

不过他们也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每年最多上山三五十次,大多数时候,还是让它休养生息,不至于断了源头。

休息了片刻之后,厉寒由此往下走。

带河之底,河流汇聚,形成一潭。

此潭十分奇异,通体乌黑,形同墨水,潭畔犹如石谷,如同笔砚,数株苍翠青竹,在其畔肆意生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