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2(2/2)
林昭快速地那鼠标调出一个红色的指标:“看,空气中的湿度监测线,突然出现了一个上跳”
接着又指着一个数据:“这时安放在鱼缸底侧的探测器,是离鱼缸最近的一个探头,看这数据,张老师你发现什么没有”
张老师继续懵逼:“额,这个数值高,那个数值低,这说明什么”
林昭哈哈大笑:“这说明,空气中湿度变化,是来自水缸本身是青珉石的水缸,造成了这种变化它在向外释放水分子”
张老师问道:“可为什么水缸没一点变化呢”
林昭说道:“那是因为人眼的观察能力,远比不上仪器现在数值还在上升,相信很快就能达到肉眼可以观察的程度”
张老师立马兴奋起来了:“真的”
林昭那手指点着屏幕:“相比我的眼睛,我更加相信它们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技术”
屏幕上的数值还在继续飙升,很快,两口鱼缸浮雕上荷叶的边缘,水纹,石隙,草丛,瓜叶的边缘里,开始出现隐约可见的水雾。
两位摄影师都激动坏了,青云直上的奇景,真的出现在了镜头里边。
再接下来,已经不用林昭卖定心丸了,张老师凭着自己的眼睛,已经可以看见鱼缸上浅浮雕的勾缝,逐渐被白气填实,就好像有人用一支无形的白色的笔,在青绿的大缸上,沿着浅浮雕的轮廓和大经络勾线,画出了一幅白描的图画。
白线虽淡,不如翠云峰云山雾罩瑰丽奇幻,但是这素笔轻描的视觉效果,绝对让所有人震撼莫名
渐渐的,白雾越来越浓,勾缝再也留不住它们,便一丝丝溢出了勾缝,顺着缸体升到了有机玻璃框子的上方。
上方有一层浅白色的透气薄膜,里面是湿度控制风扇,玻璃框中最上层空气湿度到达临界值的时候,风扇转动起来。
白雾在蒲草,睡莲间轻转,然后消失,结合水缸里星光璀璨的斗鱼,构成了一方水气氤氲的池塘,一个浓缩版的仙境。
张老师把脸贴近,迷醉地看着玻璃框里的奇景:“太美了”
水缸的表面,逐渐凝成一层薄薄的水汽,整个大缸变得更加的光润,散发出宝石一般的光彩。
浮雕的螽斯的细须上,竟然开始凝结起一串细如针眼的水珠。
接着南瓜的藤蔓尖,叶子尖,蒲草尖,也开始有水珠出现,在青珉石反射的灯光下,犹如一点点碧绿通透的翡翠。
林昭“哎哟”了一声:“湿度过大了”
张老师一摆手:“别别要的就是这效果”
直到过了半个多小时,各个角度都拍到了,张老师才对着镜头总结发言:“青云直上被我们完美地重现出来,和翠云峰比较,我们又发现了青珉石的另一种美。”
“它先是被艺术赋予了生命,然后这奇特的现象又使它的生命更加鲜活,也让艺术家的技艺得到了升华。”
第936章 桐桐的玩具
“科学让世界更美好,这句话今天我们有了深刻的体会。李家沟集团的科研工作者,让这神奇美丽的景象,随时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清楚,青云直上的奇景,其实是青珉石独有的特殊结构,和温度,湿度完美配合的结果。”
“在特定条件下,喝饱水的体积庞大的青珉石,会将石头里的水分子重新释放出来,因而产生了这样奇妙的地质现象。”
“认识世界,走近科学。感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次再见。”
等到拍摄完毕,张老师握着李君阁的手嘴都哆嗦了:“奇迹简直就是奇迹啊”
李君阁笑道:“你刚刚不还说是科学”
张老师得意洋洋:“这就是主持人的素质刚刚我稳不稳这叫不叫胸有惊雷面若平湖”
李君阁只好捧场:“厉害厉害,一看就是权威大拿”
张老师和苗娃林昭握手致谢后,又对李君阁说道:“这个现象能持续多久”
这事情林昭更有发言权:“要是各种条件一直控制在刚开始发烟的状态,理论上应该持续到一缸水被抽完。”
张老师说道:“那赶紧把两个缸子搬到展览馆去啊,就照着现在这样来一套,那展览馆绝对会变成你们李家沟的一大招牌景点”
李君阁翻着白眼:“想都不要想这是阿音的添箱留给我后代的宝贝”
这期节目的题目也很科学,破解“青云直上”之谜,四平八稳充满了论文气质。
不过在网上的反应就不再四平八稳了。
“最科学一期走近科学有木有除了山歌招雨哪一期,就数这一期好看”
“嗯,张老师还是能干点正事儿的”
“花石纲啊花石纲,我大宋就那么亡了”
“宋徽宗太傻,信了蔡京那棒槌”
“丰亨豫大,结果把自己弄坑里边去了”
“哈哈哈,还真是深坑,金人最后不是把他关井里边嘛”
“不说那些个丧气事儿了,这青珉石可真是宝贝啊,那俩大缸,简直活了喂”
“对呀,第一滴露珠从南瓜叶子滴下来那个镜头,太唯美了”
“这个作品为什么李家沟网站上没有见到过不是说所有大师作品有编号和证书的吗这是王大师新作”
“不是,听说是沟主结婚时王大师送给他的贺礼。话说回来这俩玩意儿,用得着靠编号和证书来证明自己”
“这狗日的沟主老天爷也太偏心了不娶阿音就算了,还得了这样的添头”
“两人这是患难之交,只能说沟主当年眼光独到,能拔人于泥涂。”
“也是,要没有沟主支持,王大师父子也成不了大师,不过话说回来老子为啥还是这么羡慕嫉妒恨呢”
“哈哈哈哈,人之常情人之常情。”
“这对大缸浑身上下纯透无比,估计还是青珉石不太值钱的时候打造的,搁到现在怕是沟主都舍不得这样抠缸子吧”
“这东西叫子孙缸,看上边的题材就知道了,这是世世代代传给子孙用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
“那这东西现在到底该值多少钱有没有行家来估计个数”
“嗯,两口大缸我们就当一百五十斤,抠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