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2/2)
等到电视里主持人“新年好”三个字一起出口,鞭炮“噼噼啪啪”炸响起来。
满村子都是鞭炮声,火光,烟雾,空气里弥漫开硝烟的味道。
今年大家收入不错,好些人家还买了大礼花,你家放完我家放,漫天都是烟花炸开的绚丽焰火。
黑白棕抬着头张大嘴巴,看得差点连拍摄都忘记了。
李君阁跟阿音开始逐个给奶奶,老爸,老妈问候新年好,阿音还掏出三个红包,里边是李君阁塞进去的一千两百块新票子,表示“月月红”,笑嘻嘻地递给三位长辈。
工作了就不能再要红包了,必须反过来孝敬才行。
奶奶老爸老妈准备休息了,阿音跟李君阁送黑白棕去农家乐。
来到农家乐门口,李君阁嘱咐三人明天一早过来,跟他们一起“抢元宝”。
离开久长居,两人手牵手沿着村路往回走,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新年好。”
阿音浅浅地笑着,手指捏了捏李君阁的手指:“嗯,二皮,你也新年好。”
村子里今夜的鞭炮是不会消停了,不时就会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噼噼啪啪”声。
这是睡不着的年轻人们还在玩闹。
阿音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明天你还穿大布衣裳吗”
李君阁笑道:“不,明天穿你上次给我买的那套。哎哟忘了给你准备新衣服了”
阿音笑道:“我自己准备好了,也给你新准备了一套,你呀,在这上面真不讲究。”
李君阁笑道:“阿音你真是太好了有你这样的媳妇真省心来,到我背上来”
阿音笑道:“干嘛”
李君阁蹲在阿音身前,笑道:“我背你啊你给我们李家沟做牛做马了半年,还不兴我给你做牛做马一会儿啊快上来”
阿音说道:“哎呀你别闹了”
李君阁坚持:“没闹,快上来”
阿音笑道:“那你不准使坏”
李君阁翻着白眼:“我在你心目中就这形象”
阿音笑道:“不是在我心里,是你在网友们心里都是这形象”
李君阁笑道:“对自家媳妇我可不那样,上不上来上不上来”
说完就撅着屁股往后退,拿手往后捞阿音的腿。
阿音咯咯娇笑:“别闹,好好我上来”
说完趴到了李君阁的背上,将脸贴在李君阁的耳朵旁边。
李君阁哈哈大笑,捞起阿音的双腿站起身来飞奔:“媳妇,我们回家喽”
阿音“啊”地一声惊叫,然后又笑得重新趴回了李君阁背上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君阁睁眼醒来,就听见外边奶奶已经在忙活了。
出门跟奶奶道了一声新年好,然后开始洗漱。
正月初一忌讳多,除了不能扫地,还不能屋外倒水,因为水即是财,往外倒水就是往外倒财。
因此,初一早上的洗脸水、刷牙水、洗碗水、洗脚水,甚至洗衣服水等,都要用大桶或水盆装起来,等到初二再倒掉。
等他弄完,一家人都起来了,阿音不但给自己和李君阁准备了一套新衣服,连老爸老妈跟奶奶的都准备好了,乐得三个长辈都找不着北了,直夸阿音想得周到。
李君阁跟阿音是牛仔裤短羽绒服,奶奶是长羽绒外套,老妈是一件水红色的夹袄,老爸是一件短呢子大衣。
老爸伸着袖子让老妈看:“呵呵媳妇,你看阿音给我买这身,把我整得跟乡里的干部一样了。”
老妈翻着白眼:“乡里的干部都没你气派好了吧赶紧去捡柴,我们抓紧时间包元宝,待会还有仨外国友人要来呢”
这个风俗外边几乎没有,捡柴就是“捡财”,还不能去自家后山,一般就是男主人去路边拾捡一些无主柴火回来,表示将外财往家里带。
第274章 抢元宝
夹川过年正月初一早上都是吃汤圆,而不是像北方那样初一早上吃饺子。
说正月初一过年吃饺子的,要不是城里人跟北方习俗过,要不就是春晚看多了,被主持人一直挂在嘴边的过年包饺子给误导了。
初一早上吃汤圆还不叫吃汤圆,必须叫抢元宝。
汤圆粑粑也就是糯米粉团是年前两三天奶奶用九里香泡出来打好的米浆,盛入豆花口袋,压上磨盘滤去水分得到的。
推粑粑也是夹川传统新年的必需,不然初一早上没有元宝抢。
汤圆馅准备了两种,一种是花生白糖的,一种是芝麻白糖的。
都是奶奶自制的,制馅时除了上述原料,还有一样也是必须,那就是猪油。
如果没有猪油,馅就会和汤圆坯子粘连,导致粘连的部位不容易成熟。
一家人开始包汤圆了,这时黑白棕也出现在了敞坝边上。
李君阁一边搓着汤圆一边跟三人道新年好,同时告诫他们:“今天你们通通说英语。”
三人都很纳闷,齐声道:“why”
李君阁笑道:“村里人家啊,初一忌讳最多,一旦说错话,一年的运气都没了,到时候大家要责怪你们,因此必须谨慎。既然你们不懂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那就干脆就说英文好了,到时候我来给你们翻译。”
三人都直道very good,还是junge你机灵,不然到时候犯了错误都不知道咋回事。
看到李君阁还在往汤圆里填硬币,三个人也好奇,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李君阁解释道:“这是待会看谁运气好,待会谁要是第一个吃到有硬币的汤圆,或者谁吃到的硬币多,来年财运就最好。”
粽粑跟芋头看得眼热,也跟着嘻嘻哈哈地包了起来。
不过俩老外粗手笨脚的,包出来的汤圆老大一个一个的。
奶奶看了笑道:“哟这俩外国娃子还知道初一包汤圆的习俗呢知道要包大个一些,才叫元宝嘛”
粽粑跟芋头听奶奶夸赞,笑得眼睛都眯缝了,只李君阁翻着白眼嘀咕,他们这是瞎猫撞到死耗子了好不好
呸呸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