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4(2/2)
可是,话题依旧离不开政局。
“子明也无需自恼,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过上一段时间,也许陛下又会想让子明兄回来主持大局呢。”
贾昌朝闻言,抬手止住富弼的话头儿。
“无需宽慰,涯州挺好。”
“”
富弼一阵无言,涯州再好,也非京城。
“算了”富弼讪笑。“为时尚早。”
“但有一事请教子明。”
“请讲”
“庞籍出知西南已然一定,子明这次回不来,陛下也一定要提拔一人来填补空虚。”
“若依子明来看,可有万全之选”
贾昌朝眉头一皱,脱口而出:“昌衡不行”
富弼怔怔地看着贾昌朝,心道,贾子明当真玲珑心思,自己只是开了个头,他就猜到了用意。而且,他听到庞籍出京的消息一点都不意外,显然早有准备。
“为何”
只见贾昌朝停了下来,朝富弼一揖,“彦国的好意,昌朝心领了。”
“可是自家兄弟,自家人最是了解。昌衡守成言事还算称职,登堂入室却是差了些才学。”
“况且”
“我在癫王身边,昌衡就更不便在朝中出任要职了。”
富弼笑道:“能力还在其次,朝廷有缺也不是只庞籍那一个位子,宋公序的缺尚无人填补。”
富相公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不用贾昌衡有什么本事,就是让他占个坑儿。一来是自己人办事方便,二来算是对贾家的补偿。
可是,老贾闻罢,还是眉头不展,思索良久。
沉重摇头,“还是算了,给癫王添麻烦。”
“唉”富弼也知再谈无益。
“那子明可有好的人选”
这次贾相爷倒是没客气,因为也不用客气。除了一个亲弟,在朝中他贾昌朝并无裙带,大可直言。
“上上之选当是司马君实。”
“此人才智心性皆属上乘,稍加培养,必是栋梁。”
“不过”
老贾话锋一转,看向富弼,“老夫建议起复曾公亮”
“哦”富弼一怔。
司马光确实在考虑范围之内,毕竟他资历已经足够,可是曾公亮这个选项别说是他,可能连官家都没想过。
“为何”
只闻贾昌朝道:“曾公亮的能力自不用老夫多说,起复他的好处在于,给北边的那些人做一个榜样”
“”
富弼瞬间了然,心中第一反映不是盛赞,而是暗叹:
贾昌朝不能回京,可惜了
文彦博抓钱袋子是把好手,他富弼协调上下关系也无人能及。二人合璧,大宋任何一个人物也比不上他们的民生政绩。
可是,真比较斗争智慧,文富绑在一块儿也比不上一个老贾,京中最缺的就是贾相爷这样儿的“真小人”。
把曾公亮调回来,说好听点那叫“不计前嫌,用人唯能。”;说不好听点,就是“顺我者昌”。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传递给曾经跟汝南王府、跟魏国公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些文官,只要肯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切都可以不追究,不计较。
曾公亮就是最好的榜样。
诚然,贾昌朝自己也是一个榜样,可是名义上贾昌朝还在涯州蛮夷之地流放,回不了京师。
京师,那才是权力的中心
想到这里,富弼已经开始倾向于老贾的意见了,曾公亮回京的好处更大。
不过,富相公心中尚有疑问,那就是,贾昌朝提了两个人,但是却漏掉了一个人。
“子明为什么不提王安石依这几年的表现来看,王介甫比司马君实更得陛下的喜爱。”
“呵呵。”老贾就回了一声干笑。
为什么不推荐王安石理由很简单啊,唐奕身边的人对“王天真”能有什么好印象
“彦国信老夫一句,若十年之后,天下大定革政顺昌,则王介甫掌权无害。”
“现在嘛”
“现在如何”
贾昌朝冷然一笑,“可以让他去观澜书院教书,倒是能桃李天下,造福朝堂。”
噗
富弼差点没喷了,贾相爷的话怎么比唐子浩还狠
王安石去教书还是算了吧,他教出来的学生得什么样儿
富相公脑子里自动浮现出一群臭哄哄的新嫩儒生占领朝堂是什么样子。
总之,有贾昌朝这么一闹,魏国公私力民学的事儿反而帮了唐奕一把,有这老货在前面挡刀,又有富弼出的那个偷换感念的主意,民学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在大宋彻底铺开,已经开门授业的就不下百家,在建之中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是官办免费的,无偿向百姓开放。
唐奕万万没想到,别的事儿折腾了十年也没见什么成效,结果义务教育先来了,天大的好事啊
这是打基础,是一切进步的根源,他甚至觉得,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前再做点什么
于是,在与大宋的回信当中,唐奕果断写下十个大字,期许着在他回宋之前,大宋那边就提前动起来。
而宋楷在一边抢过唐奕的书信,搭眼一看,嫌弃的直接把信给扔了。
“什么东西你能不能委婉一点”
只见纸上那十个大字正是:
“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
大宋那边出乎意料的好,可是地中海这边却是出乎意料的坏。
此时此刻,刚刚开始接受大宋的罗马人民谁也没有想到:
近乎无敌,顷刻破城的大宋军队
败了
在埃及的西奈半岛,大宋埃及军路的苏玛元帅在得到木马留克回援,还有三万涯州军增援的情况下,居然吃了败仗。
塞尔柱联军大胜宋军,苏玛被迫后撤整军,战线一下子向西推进了五百里,几乎把半个西奈纳入了赛尔柱版图。
这个消息传到罗马,万众哗然,谁也没想到大宋败的这么突然。
说实话,罗马人已经开始接受大宋的统治了,这个富的无法想象的东方帝国给罗马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新的希望。
有人甚至在想,做一个“宋民”也不是什么坏事,将来有机会,要是能去大宋本土看一看,如果能留在那里,那不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可是,大宋在西奈吃了败仗,所有人都在担心担心有一天罗马的宋军也会败走,那刚刚看到曙光的罗马将再一次回到过去的贫穷与落后之中去。
这几天,罗马百姓更是议论纷纷:
“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