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宋 > 分节阅读 484

分节阅读 484(2/2)

目录

猛一啪扶手,腾的站了起来。

“够了”

“你们你们你们这群”

“庸臣”二字终于是没有说出口,可是面目狰狞的脸上还是写满了愤怒。

一字一顿,咆哮出声:“少了朕的唐子浩你们连治国都不会了吗”

唰的一下,殿上群臣脸色煞白。官家这话,说的不可谓不重。

可是,若是官家不说,群臣还真没意识到这一点。

曾几何时,大伙儿好像早就习惯了唐疯子这个无冕权相来左右支应、破局解困,这十多年间,好像就是这么过来的。

“陛,陛下”

那白发老臣怔怔出声,言语之中,有几分顿悟,几分懊恼,亦有几分无奈。

“周侍郎”

此时,文彦博终于抬起眼皮,看向那老臣子。

“周老是不是已经忘了,没有癫王的日子要怎么过了”

“早干什么去了”

文扒皮一声咆哮,扫视彻底蔫下来的群臣,其间还好好剜了一眼拖着一条瘸腿的韩琦。

“用人朝前,不用朝后”

“当初诟病癫王,把唐子浩逼去涯州的时候,你们怎么没说少了唐奕不行”

“现在又把所有问题归罪一身,圣人之学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文爱卿,算了”等文彦博已经骂爽了,赵祯方悠悠开口。

文扒皮这是替赵祯骂的,官家此时自然也爽了。

“诶”长叹一声。“朕也没有责备之意。”

“不过,众位爱卿要明白,大宋朝不能只有一个唐子浩,更不靠着一个唐子浩才能享受太平。”

“越是危难之时,咱们君臣更应该齐心合力,共度难关。”

“朕希望,你们都是朕的唐子浩”

“百姓也希望,有千千万万个唐疯子为国效力”

“你们明白吗”

群臣自觉惭愧,诚然下拜,齐声山呼:“陛下圣明”

“稚圭,明白吗”赵祯特意点了韩瘸子的名。

意图十分明显,家国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暂且休争吧。

韩琦脸儿都白了,弯腰拜倒。

“臣,明白。”

“明白就好”赵祯欣慰点头,扫视群臣。

“你们都是朕的肱骨良臣,朕是相信的,圣人所学必有所用,治国安邦,想不输唐子浩”

“朕有心与诸位共赴艰难可好”

群臣再次拜倒,这一次眼神之中皆恢复振奋。

“共赴艰难齐力救国”

待百官散去,殿上独留文彦博和王德用二人。

赵祯疲惫的揉着眉心,良久方突兀出声。

“诏富彦国、宋公序等人归京吧”

提振士气,话虽如此可是赵祯很清楚,关键时刻,还得是文富合璧,宋庠、庞籍、丁度等人在身边,才用着顺手。

“但愿魏国公和韩稚圭能心系大局,别在闹下去了”

“陛下”对于魏国公和韩琦,文彦博却有说辞。“实在不行,强行除了吧。”

“”

赵祯沉默半晌,缓缓摇头,“牵扯太大,恐时局不稳。”

文彦博暗叹,唐奕不在宋境,他总觉得那两个人留着早晚是个祸害。

可是,官家顾虑也有道理,西北朝廷现在当真容不得半点差池,西北不能乱啊

“对了,海州船厂来报,船工于近前造出一种飞鱼快船,船身轻巧狭长,速度极快,可日行千里”

“哦”赵祯一震,终于现出一丝兴奋。

“当真”

文彦博点头。

他说的飞鱼船,其实就是后世的飞剪快船。

这种船设计成空心船首,极少的上层建筑,狭长船身,一切皆为追求速度而生。

几年前,唐奕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由海州船厂的造船工们经数年摸索,方于近期完工。

文扒皮说是日行千里,一点都没夸张。飞鱼船的理想航速达到了14节,换算成大宋的“里”,一个时辰即是百里。

照这个速度,从涯州出发到达唐奕所在的苏伊士,只需一个月。

当然,实际航行不可能都是理想航速,但是就算再多一倍的时间,用时两个月,也已经是大大缩减了两地传讯的时间。

“那还等什么”赵祯激动莫名。

“速派飞鱼船给大郎传讯,若是艰难,那就回来吧。”

文彦博得令欲走。

“等等”

赵祯又把文相公叫住,“算了”

狠一咬牙,“只说一切如常,让他权益行事”

待文彦博走后,赵祯方对王德用道:“朕也离不开大郎啊”

“可惜,大宋不能因为有了一个唐大郎,就君臣不思危难了”

王德用欣慰点头,“陛下所言极是,不能事事都指望大郎,我等也要怒力了”

“只是苦了爱卿,又要操劳了。”

王德用大笑,“陛下说的哪里话,老臣还硬朗得很”

赵祯这次十分认真,一个国家如果只靠一人,那么就算再繁荣昌盛也是虚相。

必须有更多的唐子浩站出来,这个大宋才是直正强盛的大宋

首先从赵祯自己开始,行表率之责。老皇帝事必躬亲,勤政无疏,每日必理政至深夜,鲜少休息。

群臣百僚见官家如此,自不敢滞怠。大宋这个老帝国终于上下齐心,现出一点生机。

不过话说回来,大宋文人的傲气还有君子德行,让百官极为认可官家的说辞,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也不比谁差。

唐疯子也不是万能他不也在海处遇困了吗

他能办到的事情,咱们照样也不差

不再依赖唐奕,集众家智慧于一处。

首先,赵祯派使远赴吴哥,与石进武一软一硬,用兵为辅,怀柔为主,极力安抚吴哥朝暂且休兵。

大理、吐蕃这两个吴哥盟友也是同样许以财帛利诱,一面分化联盟,一面全力拉拢。

大辽方面则是孑然相反,大宋一改常态主动出击,狄青亲帅燕云守军不宣而战,奇袭大辽边军。

辽朝果然上当,三年前的大败阴影尤在心头,一击之下,退兵百里,暂时不敢冒进。

而驻宋使馆却是热闹起来,辽人开始学着大宋的路数,严正交涉,谴责大宋不顾邦交,主动开战。

对此赵祯求之不得

不怕你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