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2)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静美的一天。这鹿野寺不仅因为年代之久远,更因为历来是佛陀生活的地方,所以这寺院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也是颇为宏大,至如今八个院落相连,亭台楼阁层层叠叠,不仅华丽之极,更是颇为雄壮。整体看起来,丝毫不比这五印度一些小国之王宫差上丝毫。所以,整体看起来,这就是五印度现存的香火最为鼎盛之寺庙。
只见今日的朝阳,泛出红色的光晕,笼罩在整个鹿野寺的上空,不少的鸟儿,也在这鹿野寺的上空叽叽喳喳的盘旋来盘旋去,感受着晨钟与佛音的沐浴,看起来不仅灵动,更是巍峨。
随着这行明法师等人早课的诵经完毕,王玄策等人也都换洗一新,按照官位等级,穿上了大唐的各色官服。用过这早膳之后,就敬候这行明法师的庄重邀请
没多大一会,就见行明法师的侍从,快步走到了王玄策等人的禅房,施了一礼之后,和颜悦色的对他们说道:“王长史,师父那边已经准备完毕,恳请王长史前往这大雄宝殿,礼敬佛陀”
于是,这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以及各位大唐使团的成员,带着即将准备敬献的紫衣袈裟以及七宝戒刀,跟随侍从,来到这大雄宝殿跟前
只见今日的大雄宝殿,不仅巍峨端庄,更是伴随着各色佛音,显得气派异常。一个个身着崭新僧服的僧人,双手合十,自大殿门口向两旁延伸开来。而在这大雄宝殿之内,不少高僧大德身披五色袈裟,端坐在这佛陀坐像的两旁,以最隆重的礼节等候这王玄策等人的到来。
而这行明法师则是带领着两位师弟,也是身披崭新的袈裟,在这大雄宝殿门口,静静的等候。看着王玄策等人随着侍从前来,行明法师随即就引着两位师弟,快步走了过去,施了一礼道:“鹿野寺寺主行明,恭候大唐国王长史前来观瞻礼佛”
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施了一礼之后,欣慰的说道:“多谢大师的一番美意与盛情相接”。
在这一番礼节性的交谈之后,行明法师就引着王玄策与众位大唐使节,步入了这大雄宝殿。随着王玄策等人的到来,这众多僧人,不仅奏响了佛乐,更是念起了佛经。望着这尊高大的鎏金佛像,不仅慈眉善目,更是俯视这芸芸众生,王玄策也是满心欢喜。
随即,就在行明法师的引领之下,拈起三炷清香,在这酥油灯上,静静的点燃之后,拜了三拜,将这清香插入了佛前的铜制香炉之中,跪在这佛前的蒲团之上,诚心实意的坐了一番祈祷与礼敬。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第四十七回:鹿野寺敬献袈裟 施鹿林再讲佛陀上
在王玄策的心目之中,所有的礼敬与祈祷不外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保佑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不仅是其此行的根本目的,更是他内心的释然。细细算下来,他应该是这大唐立国以来,出使国家最多的使节了
经过这么多次的出使,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他也深切的感觉到只有国家安定,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只有百姓安稳,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幸福。因此他渴望和平,憧憬和平,只希望大唐的这份和平可以保持的更加长久一些
于是,待其诚心礼敬完毕佛陀塑像之后,随后就是周陈二人代表这大唐使团的所有使节,也做了一番诚心的礼敬。接着只听这行明法师对他们回礼道:“老僧感谢大唐国皇帝陛下以及皇后娘娘,能够派遣王长史前来我鹿野寺礼敬,这实在是我鹿野寺莫大的荣幸。”
王玄策于是微笑着双手合十,答礼道:“大师不必客气,这是应该的,还有我等这次奉命而来,除了观瞻礼敬之外,还有这敬献袈裟的使命。咱们这鹿野寺是佛陀在世之时,时常讲经说法之地,所以,我等准备将这紫衣袈裟一件,以及七宝戒刀一柄,敬献的贵寺,以礼敬佛陀,恳请大师能够代为收下”。
随着王玄策话音刚落,但见他随手一示意,小六已经带着另外一位使节,托着用红绸装点的托盘,而这托盘之上正是这两件至宝。看着如此奢华的大气的宝物,这行明法师也是微笑着说道:“既如此,老僧就代为收下,必定每逢正朔之日,在这佛前,为大唐祈求风调雨顺,更为大唐的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祈求平平安安”。
“多谢法师”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的回了一礼的答复到
随着梵音佛乐的响起,在这行明法师的示意之下,侍立在他左右的两位师弟,就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两件至宝。随着梵音佛乐的再次响起,以及行明法师的一番佛前礼敬之后,这敬献袈裟的仪式也算就此结束。
除了这礼敬,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观瞻这佛之遗迹,因此在行明法师的带领之下,王玄策等人参观了这鹿野寺之后,就随着他来到了这鹿野寺墙垣西侧的三龙池边。
只见这鹿野寺西侧有一清澈的方塘,面积也不是太大,方圆二百多步,只见这方塘深不见底,沿岸均为这青石堆砌而成,青石之上布满了不少苔藓,看上去已经颇有年头。在这方塘的东北角的岸边,一块高约一米左右的条形石头之上,盥洗池,三个梵文大字,深深的镌刻在上面。
待行明法师将他们引到此处之后,于是开口解说到:“这块方塘,名唤盥洗池,乃是当年佛陀在此处盥洗沐浴之处。”
沿着这不大的方塘,众人随着行明法师静静的走了一圈之后,顿感这心情舒畅了不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佛陀盥洗之处,更因因为这周围的环境,太过于清新自然。
随着行明法师的脚步,礼敬完这盥洗池之后,众人就向西走了二百来步,在这里也有一个不是太大的池子,和先前见到的基本一致,方圆一百八十多步,池塘的岸边也是用青石堆砌而成,依旧长满了不少苔藓,而在这岸上,则是一排排高大的菩提树,将倒影映衬在这方塘之上。当然,也在这方塘的东北角有这一块一米来高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