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2/2)
又是几日的光景,虽说王玄策等人依旧沉浸在张先生逝去的哀伤之中,但是看着吐蕃这大半年来的变化,也是甚为欣慰,这不仅仅是松赞干布的功劳,更多的则是公文公主的支持
此时的松赞干布以及文成公主,听闻王玄策获得如此之大的胜利,将大唐的威名远播五印度,随即决定出城五十里相迎。
于是乎,王玄策就被松赞干布,以最庄严的礼节,迎到了这布达拉宫。只见此时的布达拉宫,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望着如此一幕,但听这松赞干布这样说道:“王长史,这次没有拒绝的道理了吧,请王长史以上国使节的身份,正式出使我吐蕃国”
王玄策听后,也是微微一笑。随即随着松赞干布,一同踏上了这御阶,入了这布达拉宫,先用使节之礼拜见了松赞干布之后,又用大唐宗室之礼,拜见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同时,王玄策还将从阿罗那顺处得来的奇珍异宝,敬献于文成公主,为公主寿
自此,两国之间,就在这友好的氛围之中,再一次缔结了和平条约
在他们在这逻些城休息的这几日,周曾与小翠,感情迅速升温,又是一个晚宴结束的时分,他们二人又一次在这布达拉宫不远处的一个雅致的花丛之中相会了。只见小翠颇为腼腆的向周曾问道:“这次在五印度,你有没有受伤呀”
“没有,像我这么雄壮之人,怎可能受伤呢,你看多壮实”周曾拍着胸脯对其说道
在此温馨时刻,周曾从背后拿出了一个缴获来一个精致金簪,但见这个簪子,雕刻着精美的纹饰,不仅做工精细,更显大气。他温柔的给小翠说道:“翠,这,这个送给你”
小翠腼腆之色,溢于言表,扭扭捏捏的就是不接,不过此时,向来大大咧咧的周曾,似乎明了了小翠之用意,随即和蔼的说道:“翠儿,我帮你戴上吧”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看下文
编者说:一场羡慕许久的感情,就这样即将走在一起
明天第二卷即将更新完毕周六开始第三卷,佛顶骨舍利,佛指舍利将在王玄策十年之后的第三次出访生涯中传至大唐同时还会为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佛教历史观敬请期待
本章完
第九十五回:归大唐世民欣喜 祭宗庙四海归一上
这周曾为了爱情,也是彻底豁出去了;此时的小翠虽说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依旧展现出扭扭捏捏的姿态,但见这周曾这个时候一把搂住小翠,随即就端端正正的将这个金簪,戴在了她的发髻之上。
“翠儿,你愿意跟我一块回长安吗”周曾诚心的问道
“我愿意,可是公主这里该怎么办呢”
“我这里呀,你就放心吧,只要你愿意,你就随他去吧”但见这时候,文成公主,随着陈茂材,王玄策,松赞干布,四人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跟前。
原来他们几个,自宴会之后,突然就找不到了这周曾和小翠两人,不曾想准备来这里散散心,不经意间,竟然遇到了他们,随即就有了这样一幕;于是乎,皆大欢喜的氛围,油然而起
在这休整的这几日,王玄策就向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说起了这在五印度各国的经历,以及这一路而来所有的遭遇和遇到的事情;而这一切,他们二人也都听的头头是道。
而正是通过他们的这些谈话,也让得松赞干布对佛教萌生了不少的兴趣。自此,这一颗,幼小的佛教种子,就这样在这雪域高原上进步一的生根发芽
王玄策等人在这雪域高原之上,经过几日的休整之后,就辞别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起身返回大唐
随着唐番道的日渐繁华,不少商贩也将这个丝绸之路的古道点缀的甚是兴盛
此时,已经到了贞观二十二年的初秋;但见这秋日的长安城,被遍地的黄叶,点缀的五彩斑斓,这又是一个让人颇为动容的傍晚,五色晚霞笼罩在西方的天空,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登基了二十二载。成就了帝王所能成就的一切;而在这一年,随着参天可汗道的开通,天可汗的称呼,也响彻在西域列国的上空
但见这李世民,依旧站在这太极殿的回廊御阶之上,遥望西方的天空,霞光一片,精彩纷呈。而李淳风,依旧在一旁默默的侍候这。只听这李世民望着这美丽的晚霞,感慨道:“爱卿,不知这是何意,好久未曾见到这样的五彩晚霞了”
只见这仙风道骨的李淳风,捏起手指,掐指这么一算,通过一番些微的思索之后,立刻回到:“陛下大喜,这几日,将会从西南方传来喜讯”
李世民,闻之大喜,细细思索着这会是什么样的喜讯呢喜从西南而来,难道是王玄策出使西域列国有了结果。他这一走,又是一年多的时间,丝毫未曾有一点消息,于是就随即说道:“莫非是王玄策他们回来了”
李淳风微笑着答道:“天机不可泄露,到时陛下自会知晓”
于是,这君臣二人,相视一笑,随着夕阳西下,就退入了这太极殿中
五日之后的长安城外,但见这武陵原上,随着秋风的吹拂,各种落叶洋洋洒洒的飘落地上,犹如金黄色铺就的地毯一般,迎着这些归家的使节们。
他们自从入了这玉门关之后,已经感觉到了甚多之轻松,因为这正是他们的家
听闻王玄策等人回到了长安城,李世民也是为之大喜,随即让他们暂且好生休息一晚,于第二日一早,入朝拜见
但见这又是一次盛大之朝会,京城九品以上官员悉数参与。李世民依旧端坐在这巍峨的太极殿最高处的龙椅之上。一切就绪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