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1/2)

目录

策的使然;而是因为这些年来,我释门之人才凋零;而婆罗门教人才兴起的结果。就算现如今的大王利罗阇重振佛教,按照老僧之预料,不出五十年,佛教依然会在我们这五印度没落;与其让这颗佛教无上至宝,毁灭在这五印度,还不如提前将其送到,能够将释门发扬光大的地方”

听戒贤法师这番说词,王玄策也是为之大惊。佛教怎会在这五印度之地就此没落呢随向戒贤法师请再次请教缘由。

只听戒贤法师长叹一声之后,对其答复到:“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教,已经在五印度流传了几千年,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而我释门也与婆罗门教源自一脉;不过差别之处就是提倡众生平等,反对这种姓制度。但是因为人性的使然,种姓制度在这五印度大地更具生存力,虽说有数次重大之变故,但是生生不息,毫无灭绝之迹象。我想长史你这两次出使五印度,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姓制度强大的生命力了吧虽说人力可以左右结果,亦可以改变结果,但是因为这些年人才之凋零,婆罗门教众多论师的兴起,更让释门日渐式微,这你也应该感觉到了吧”

王玄策,细细回想这一路而来的所见所闻,的确正如戒贤法师所言,故而也颇为惋惜

这时候,只听戒贤法师又一次问起:“不知刚才我在扫地之时,长史可曾注意到什么了没”

听此一问,王玄策仔仔细细的回想这刚才的场景:法师舞动扫帚的身影,叶子的身姿,叶子的颜色,叶子的方向,等等一切都呈现在其眼前,可是丝毫未曾悟出任何事物也只能无奈的对法师说到:“晚生实在未曾参悟透大师之用意”

戒贤法师微微一笑,又问到:“你可曾注意到这落叶落下的方向,是正面着地,还是背面着地呢”

至此时,王玄策才回想起来,好像甚多之落叶,均是正面落地,于是就脱口而出“都是正面落地”

“长史所言没错,的确,这落叶正是正面落地。”因此这戒贤法师又一次,语重心长的对其说道:“在你们东土不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更有二十四节气的细微之变化;不像我们这五印度,仅仅只有旱季和雨季。在你们东土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叶子也顺应季节的召唤,愉快的绽放了绿色的笑颜。随着时令的推移,气候的变暖,在夏日之中亦为劳作的百姓提供了一片舒适的阴凉;当百花盛开之时,它更愿当做陪衬,让所有的花朵极尽娇艳、出尽风头、享尽歌咏。在秋日,宣告他们舞台终结之时,它们会毫不犹豫的挥手谢幕。当其落向大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面向大地,以拥抱和亲吻姿态,把生命的脉络和骨骼展露给任何关注它的目光。而这释门的无上至宝,正如叶子一般,在这五印度大地已经终结了他的使命;更应该在这东土,犹如春天的萌芽一样,展现他的新生,你可明白否”

听至此,王玄策也不好再推脱什么,的确这戒贤法师,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更是阐述这无尽的人生哲理。于是就收下了这颗佛教的无上至宝;自此,这佛牙舍利就传至了东土,一直到了今天还在展现这她的辉煌

既然说到了这佛教的无上至宝,更应该说清楚其传承脉络。自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摩尼八十岁圆寂之后,其弟子阿难从灰烬之中觅得八万余颗舍利,其中以两颗佛牙舍利,一颗佛指舍利,一颗佛顶骨舍利最受重视。当释迦摩尼涅槃之后不久,听闻其留下甚多之舍利,八个国家的国王随即陈兵在迦毗罗卫城下,要以武力争夺这些舍利。

在此紧急时刻,一位贵族出面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战火。这一建议随即被八位国王接受。随后,他们将舍利平均分成八份,八国各请回一份,建塔供奉。这就是佛教史上“八王分舍利之事”。

其中一位国王,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释迦牟尼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烬带回建塔供养。这样,在古代印度就建起了十座大塔安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佛所行赞所言:“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正指此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看下节

编者说:佛牙舍利,佛教重宝之一,如今依旧在灵光寺供奉

本章完

第九十一回:抒胸意开怀畅谈 显重光佛牙归唐下

大约200年后,古印度出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国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育王。他原本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世君主,本来不相信佛教。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心狠手辣的阿育王率军到处发动战争,曾一次坑杀十万余人。当其在征服南印度羯陵伽国之时,目睹了尸横遍野、难民无数的情景后,幡然悔悟,决定止戈休兵,停止扩张。

醒悟过来的阿育王认识到,“依法所得之胜利,乃是最上之胜利”,于是他开始致力于宣传佛教,并大兴佛事。推崇佛教之不杀生的思想,并将非暴力的主张,以国王诏书的名义簪刻在石碑之上,让后人永远爱好和平。

为了表达对佛教的热爱,以及对释迦牟尼的尊敬,阿育王将过去八个国王所藏的舍利收归所有,重新分配成84万份,盛于84万个佛龛之中,分发到五印度各地,并且建造了84万座佛塔进行供奉。因为佛塔是阿育王提倡并建造的,所以也被叫做“阿育王塔”。而这也是后世,大部分佛塔被唤做阿育王塔的缘由。

公元前185年,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和残酷打击佛教的政策,摧毁佛塔八百多座,杀尽僧侣,毁灭佛教。面对这次法难,不少僧侣想尽一切办法带走了这些舍利,后来为了保护这佛教至宝,就有了这舍利影骨,其中一个佛牙影骨舍利就西传至乌苌国,再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传至于阗国,再后来就有一代高僧法显大师带回了中土

到了这公元371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攻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公主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交于狮子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供奉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

另一颗佛牙舍利,后来重现天日,就供奉在这曲女城附近的佛牙寺内,因为阿罗那顺这灭释行梵的政策,戒贤法师为了确保佛牙舍利之安全,因此就将其请回了自己的禅房,好生供奉

而在此之前,华夏历代王朝供奉的佛牙舍利,均是这枚佛牙舍利的影骨,再后来这颗舍利就一直安奉在大唐的皇宫之内。到了这大唐末年,唐僖宗携带此颗佛牙至蜀地,佛牙陷没四十七年。到了这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益州节度使孟知祥献佛牙祝寿,佛牙逐由蜀地传至河南洛阳。紧接着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西京左右街僧禄可肇等人又将佛牙有洛阳带到了开封。在这战乱不断的五代时期,时间又来到这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此时契丹入侵开封,后佛牙舍利无籍可考,但确定被掠夺北上无异

时间又回到了公元1900的北京的西山灵光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此寺庙也毁于战火,后经过二十三年鼎力重建,才得以重生。后来在重建灵光寺的过程中,于辽代招仙塔残基之上,发现了一石函,内有沉香木匣,匣上有文: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

主持重建工程的圣安和尚当众打开木匣,果然看到一颗佛牙舍利,众僧大喜,遂将佛牙舍利供奉于灵光寺禅堂,成镇寺之宝。经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考证,此舍利确为释迦摩尼圆寂之后,存留世间的两颗佛牙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