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公主喜嫁 > 分节阅读 268

分节阅读 268(2/2)

目录

刘琰先前还觉得纳闷,不过马上就明白过来了。

既然那些人送礼是想讨好,那在他们看来,总不能送个十文八文的银子买来的小玩意儿,事实上连十两八两的东西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几十两,百两往上的。

按着陆轶的标准,一个五品京官儿一个月统共才支领多少俸禄

那这些价值不菲的礼物,这些人钱都哪里来的

这种礼刘琰是真心不想收。

收了晚上要睡不着觉。

连桂圆都十发惊骇:“竟然只剩下这么几件了。”

平时常说什么十不存一,现在这些礼物筛选过之后,简直是百不存一。除了关系亲近的人送的没有挑出去,外头人送的几乎全都没留下。

就那么寥寥几件了。

这几件里,有书画,折扇,还有一些其他不算值钱的小东西。

而且就这么几件里,还混着漏网之鱼。

就比如那折扇。

虽然不是名贵材料,但是画扇面的人却满有名气的。李尚宫对书画这上头不精通,桂圆她们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觉得这折扇应该不值钱。

刘琰总比她们在这上头强一些。

这折扇只按材料论那不值几两银子,如果把画扇面的人的名气算上去,这身价也不低了。

听说从前有人拿二三百两银子求他画个扇面,这人都没答应。

当然现在这位才子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他以前的书画价值只会更高。

“这扇子也退回去吧。”刘琰还看了一眼礼单上的名字,根本没听说过。

莲子在一旁应了一声,把这个也记在纸上。

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啊。

刘琰以前觉得安和宫人不少了,可是真到有事的时候才发现人是真不够用。

比如整理这些礼物,她身边就没个真正懂行的,只觉得金玉古董之类的值钱,却判断不出一张书画究竟价值几何。

刘琰又拿起一个木盒。

这盒子上既没包金嵌银,也没有拿锦缎包裹,看着简简单单的。

刘琰把盒子打开,里面东西也简单。盒内分做两格,一格放着几枝笔,另一格里放着素色竹叶纹的笺纸。

这个放在外头买,没准儿也就那么二三两银子。

豆羹看着都觉得奇怪。

昂贵的礼物见多了,看到真有人拿这么便宜的东西送礼,这倒稀罕了。

刘琰打开盒子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竹子香。

香气是熏在纸上的,不离得近了闻不出来。

刘琰捧着纸微微出神,过了一会儿才问:“这是谁送的”

莲子赶紧把礼单递过来。

倒是个认识的人。

王芝。

第六百八十五章 心慌

“这份礼送的倒是很风雅。”

公主都这么说了,其他人当然纷纷说确实风雅,别致,与众不同。

其实各人心里怎么想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刘琰猜得出来。

说不准有人在嘀咕,这个王芝是不是傻子还是想标新立异啊给公主送礼是图什么啊就送这不值仨瓜俩枣的破笔破纸,这是送礼来了还是得罪人来了

她把礼物退回去,虽然安和宫没人有异议,但各人心里未必乐意。

有人可能觉得她傻,或者觉得她假清高。可能还会有人觉得就算将来到了公主府伺候,也捞不着太多好处。

公主都带头不肯收礼物了,下人从哪儿沾油水呢

大姐姐告诫过她,以前她在宫里,是非好。但是等出宫之后,不光外人会打主意,公主府里头也不会太太平平。有人想中饱私囊,有人想倚势弄权,还有人可能还想卖主求荣,各人心里都有自己一本账。

不要指望下人永远和主子一条心,也不要指望他们能不往自己腰包里揣钱。

因为是人都有私心,都会为自己打算。

只要不越线,不是欲壑难填,当主子的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关键就是那条线划在哪儿,得她自己去学,去揣摩。

就象王芝送的这份礼物,刘琰自己是很喜欢的。

她就喜欢这些小东西,不用多金贵,但是对着它们,心情总会很轻松,也很宁定。

小津在的时候,时常替她制笺纸,从他去后,刘琰很久没摆弄过这些东西了。

不知道王芝是不是打听过她的喜好,还是歪打正着。

刘琰也没让人伺候,她自己开了笔,磨了墨,摊平一张竹叶纹纸,在上面抄了一首词。

笔很好用,刘琰写字不见得多好,但写字时的讲究却挺多。她不喜欢笔太轻了,但太重了也不行,这支笔就正合适。

嗯,写得不错。

刘琰把纸拎起来自己欣赏了一下,满意的放到一旁。

刘琰最近发现一件事儿,只要不让她写功课了,她写起字来格外的顺畅,真有笔走龙蛇,得心应手的的感觉。

原来她并不讨厌写字啊。尤其是有好笔好纸好墨的时候,写个半日她都没觉得烦。

为什么以前程先生布置的那些功课,感觉都象一座又一座翻不过去的崇山峻岭呢

她既不想去翻,又不得不从,各种抵触抗拒,最后写出来的也不尽如人意。

刘琰隔着窗子看他们整理东西,自己抽了张纸,慢慢誊写安和宫的人名。

从李尚宫开始,然后是桂圆她们。

太监那边,刘琰发现自己居然不能叫出每个太监的名字。常来面前回话的只有豆羹一个,至于其他人虽然也在安和宫伺候几年了,但是从没和刘琰说上话。

一个一个墨色的人名写在纸上,刘琰又开始在名字后面画圈。

大姐姐说过,陆轶也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找到这个东西,这个人的各种想法行为就不难揣测了。

李尚宫,她这把年纪了,宫外头无亲无故,几年来一心伺候刘琰,她想要的应该就是老来有个安稳的生活。

这个不用说,刘琰也不会亏待她的。

桂圆呢,她自己隐约透露过一点将来的打算。她想嫁个人,但是仍然想在公主身边伺候。

桂圆很好用,刘琰也愿意长久的留着她,只要她以后不要变得太走样。

至于下头年纪更小的宫女们,她们还没有考虑二十五岁往后的事,她们想的是能往上一步,顶上大宫女们让出来的位置。

太监

公主府用不了几个太监,这是规制,所以刘琰不可能把安和宫所有的太监都带走,留下来的,刘琰琢磨着给他们找个稳当点的去处,别成了孤魂野鬼。

太监们想的可就多了。

太监们之间的倾轧更残酷,更不留手,水深不可测,刘琰觉得其他人的心思还能猜猜,太监们的她就不用猜了,猜也猜不着。

刘琰顺手把那张纸夹在书里。

这事儿不能纸上谈兵,按着她听到的各方面教导,得实践躬行嘛。

其实刘琰心里明白,母后教她,大姐姐教她,连陆轶抽空都能提点她两句,但他们没一个人真的指望刘琰自己把这事儿办妥,父皇有句话说得很直白:“奴婢嘛,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换了。”

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