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问道太初 > 第四百七十一章 瑶池之上,潜龙榜开始(求收藏、求订阅)

第四百七十一章 瑶池之上,潜龙榜开始(求收藏、求订阅)(2/2)

目录

也因为此事,这茅山派的掌教成了正道六门之中唯一没有元神修为的掌教,也因此,这位掌教整日闭关,令得茅山派之中暗流涌动。

再往上者,便是武当派的,武当之内分为道宗与剑宗两脉。

道宗执掌者执道道君乃是元神境界的修为,剑宗执掌者天剑真君虽然并非元神道君,但以其曾经剑斩元神道君的彪悍战绩,又有几人敢将其当成元婴真君。

最近更有消息传出,这位真君闭关许久,成就元神指日可待,所以实力不差。

再往上,便是拥有两位元神道君坐镇的纯阳宗了。

但谁知道,前些日子,纯阳宗之内竟然暴露出了一位元神道君的强者。

再加上乾阳真君此时也正在闭关,相信很快就能成就元神了。

如此一来,众人自然是将这即将拥有了四位元神道君的纯阳宗拍在了之前只有三位元神道君(包括进阶不久的素心道君)强者的昆仑仙派之前。

甚至有好事之人,认为在乾阳真君进阶元神之后,纯阳宗的实力便会在天师道之上。

但此时突然出现的清玄道君不禁令得那些人心中一惊,随后想起了占据正道之首数十万年的天师道。

依照天师道的底蕴与实力,怎么可能没有强者暗藏。

想到此处,众人也是不禁熄了心中的那点心思,齐齐无奈暗叹。

“看来这正道之首的位子,天师道坐得稳稳的啊。”

妙虚真君看到其他几派真君的模样,心中也是不屑一笑。

他身为天师血脉,张家嫡传,对于天师道的实力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就凭这些人也敢打天师道的主意?真是做梦。

在他看来,天师道执掌正一盟威符箓,乃是天定的道门之首,万法之宗,这些人不过是得了些许气运,便想蚍蜉撼树,简直可笑。

等到他们天师道展现实力的那天,看看这群人还有什么资格在此妄想。

众位真君强者所想,其他的后辈弟子自然并不知晓。

他们最关心的便是,他们将要斗法的法台在哪个位置,同样身处于这座法台之中的有没有哪个热门弟子。

随着清玄道君出现,众人发现,手中的签位也开始浮现出了字迹。

“四十九,七号。”

张晓阳所抽取的签位便在四十九法台之上,是七号参赛弟子。

其他人也看到了自己的签位号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七,十九号。”

这是二师姐抽到的号码。

看到没有和二师姐在一处法台,张晓阳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若真和师姐抽到了一块,再万一碰上了,他到底是让呢还是不让呢?

所以,见到师姐的签位后,他怎能不松口气呢。

找到自己的擂台后,很快,第一场战斗便开始了。

“一号,对三十号。”

清玄道君横立于虚空之上,对着下方一喝。

每座法台抽到一号和三十号的弟子听到此言,皆是纵身一跃,飞至法台之上。

而纯阳宗在这一场之中就有三人上了法台,与他人决出胜负。

随着参赛弟子上了法台,昆仑派自有长老出现,在每座法台上空看护参赛弟子,免得出现了有人死亡之事。

纯阳宗这一场上场的三人之中,有一人便是排名前十的弟子。

一箭往生侯明。

身为修炼界之中少有的弓者,平日里在修炼界又颇有名声,侯明的出现自然引起了一切人的注意。

而对面的那名参赛之人身穿黄色道袍,身周气息足足有金丹后期的境界,竟然是一名茅山派真传,而且看周边响起的惊呼声,对方好像还声名不小的样子。

很快,张晓阳便从呼声中听出了这名茅山弟子的名字。

周彤。

原来是他。

听到这个名字后,张晓阳脑海中便浮现出了对对方的了解。

周彤,茅山派掌教之徒。

虽然这位茅山派掌教并非是元神道君,但能够拜入这位掌教的座下,自然能够说明,这周彤本身的天资非凡的。

而在修炼界之中,这位周彤的名号甚至要在侯明之上。

因为,这位曾经硬接一位元婴真君的攻击而不死。

自此,名声大振。

侯明身为纯阳宗真传中有数的人物,自然知道对方的名头。

所以在见到周彤的时候,面色不禁一变,郑重起来。

第一轮选拔便能够遇到这么强劲的对手,真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好还是运气差。

但此时既然抽到了这么强大的对手,他也不会轻易认输的。

心中一动,右手一招,一道青色三尺神弓便出现在了手中,弓弦轻颤之间,有缕缕风刃在身周汇聚,显然不可小视。

上方作为裁判的昆仑派长老一声令下,两人之间顿时剑拔弩张,气势大增,各自运转神通,攻向了对方。

“夺命箭。”

侯明右手拉开弓弦,顿时法力汇聚,一道血色光箭在神弓之上凝聚,而后化为赤红流光飞出。

其飞速如电,速度惊人至极。

一出手,便是本命大神通。

而周彤身为茅山掌教弟子,根基法力自然不凡。

右手一招,一道黄色符篆显现,像是凡人术士一般,竟然运转符篆攻击。

“生机符。”

符篆飞出,顿时一股生机之力显现,对上了那带着浓浓死寂之意的夺命箭。

符篆炸开,化作了一道青色流光,将那死寂之意消弭,而等到光箭临身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多少杀伤力。

周彤右手虚抓,一只法力大手出现,将光箭捏得粉碎。

“好。”

单单是这一手,就令得在场的众多修士齐齐赞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