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1/2)
d起某一次打得痛快,那也是吹牛的资本。可是,不喝酒不吹牛的时候,还是要过日子的。这过日子,还是稳妥些好。
原身没有为兄弟们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这个任务,就靠自己了。
其实,说到拨一部分人去开辟一条商道出来,山上那几十个能坐得上交椅的兄弟,也是惊疑不已。
这些人里,没几个做过生意的。
不过,基于目前的现状,大家倒是也能理解大当家为大家考虑出路的心情。
只是,邓械就有话说了。记得,当日在议事厅,邓械半开玩笑地问了句,“大哥,你该不是怕了,要跑路吧”
池瑞已经料到会有人误会,毕竟,在褚闻那里,自己已经是个死人了。他还不知道,他以为的死了的匪首,其实是个穿着打扮讲究的兄弟。
邓械疑心自己,情有可原,目前,确实是自己独自跑路的好机会。
但是,池瑞细细地分析了当下的形势,以及开通新商路的可能性。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现代经营理念让本就对经商不通的众人目瞪口呆,愈发敬服。他们还以为,中了秀才的人,果然有学问,有见识。哪里知道,那些奇思妙想,其实来自现代社会。
不过,不管怎么着,在池瑞缜密经商思路的说服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可以一试。若是行得通,未必不能成为山寨一个重要的进项,或者亦有可能,成为众兄弟的一条退路。
池瑞在走前,想把山寨暂时交给邓械。但是,邓械却以自己身上有伤,难当大任,推脱了。池瑞立刻就明白他的心思,朝廷刚刚剿过匪,有人心有余悸,譬如邓械,他其实是有些被剿匪弄怕了,不愿坐上头把交椅,怕被当匪首剿了。
后来,大家公推了三十岁的呼延烈暂代大当家一职。此人各方面并不太出众,不论文武,都不是山寨里最好的。但是,他胜在公道、沉稳、有担当。
呼延烈也没太推脱,就接受了。
他在送行时,殷殷期盼,“大哥,你可要早些回来呀,兄弟怕撑不住啊”
“官兵刚剿完匪,一两年内不会再大动干戈。褚闻其人,惯爱养匪自重,他要是把山匪都剿灭了,上哪儿要好处去放心吧。便是有个意外,也不怕撑不住就跑,带着大家来草原上投奔你大哥我。这一次,不打通一条商路,我们啊,就不回来”池瑞当时信誓旦旦,要为兄弟们找条退路。但是他也看得出,便是所有的兄弟都对他有信心。
至于小喽啰们,根本不知道山上少了几十个人是干什么去了,他们还以为出去的人又去“踩点”,找“生意”了。
先不提山寨的人如何,再说,李敢当在被哥哥们教育了之后,也算受教。他年轻,心思活泛,一旦接受了开辟商路,就表现得十分积极活跃起来,他提马跑到池瑞跟前,嬉皮笑脸,问道,“大哥,咱们这些货,在草原上真能卖出去以前可没听说过,蒙古那边的人喝茶叶的,能行不能行啊”
池瑞信心满满,告诉他,“你放心,咱们中原有的是好东西,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咱们货真价实、买卖诚信,不怕东西卖不出去”
杨舒也插一嘴,“大哥,咱们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只是,草原人有的,就是牲畜,咱们卖了东西,收不上银钱啊。估计到时候,也就是以物易物了。”
“不怕。草原上啊,有的是好东西,别的不说,那好马就够人眼馋的。咱们贩卖茶叶、布匹给他们,换他们的马也不错。你们等着瞧,大哥我啊,就带着你们开一条茶马之路出来”
“茶马之路”杨舒头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禁深思起来。
“彼以马来,我以茶往,是为茶马之路。”池瑞当初是狠研究过一段时间商业史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历史上的多条茶叶之路,都是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之需而开辟的。这条商路有前途,池瑞是能肯定的。
虽然在这个空间里,池瑞不记得有这样的说法,但是,人们的需求和经商的基本原理却是共通的。
草原人会需要茶叶的,但是前提是,要有人给他们供给茶叶,让他们了解茶叶的妙用。
一路上,有了事先准备的假身份证明和路引,还算顺利。
他们的货物又以布匹和普通的砖茶为主,也没多少油水可刮,连拦路的盗匪也没碰见几伙。就算偶尔冒出来个拦路的,没等吆喝完黑话,就被池瑞手下几个早就闲得慌的兄弟给打平在地了。
雷能有一次只一脚就把个山贼给踹飞了,等人家好不容易爬起来,他还过去揪住脖领子好一顿教训,“也不看看你爷爷是谁爷爷是山贼的祖宗打劫打到爷爷头上了我呸爷爷看着像好欺负的吗瞎了你那狗眼”
那瘦弱的山贼只得磕头求饶,“爷爷饶命,好汉饶命。爷爷饶了小的,小的身上有刚打劫的二两银子,孝敬爷爷了。”
雷能在大伙儿的笑声中,把二两银子掂了掂,不大满意,但也勉强收进怀里,对那山贼说一句,“滚吧”
后者屁滚尿流地爬走了。
这还不算,雷能突发奇想,对池瑞说,“大哥,说不定这山里,也跟咱们那儿一样,有个寨子,我看刚才那个,十分不济。想来山上便有人,也都是草包。要不,咱们上山一窝端了,说不定还能赚他一注”
池瑞给他个“自己体会”的眼神,打马走了。
石井过来唠叨,“走吧。就算黑吃黑,你也别太黑真是当山贼的料,改不了打劫的瘾”
杨舒落草前,曾经也是做过商队的二掌柜,若不是被人诬陷杀人,说不定此刻,大掌柜也当上了。他是去过草原做过生意的,蒙语也会不少。雷能上山前走过镖,也曾护送一支商队来过草原。
有了这两个人,大家倒也不至于太担心路途不顺。一进草原,杨舒就找好了向导,还带上了几条狗防备迷路。
走到了喀山部族放牧的地方,他们停下了。在杨舒带领下,池瑞见到了喀山部组的莫桑王爷,送上了礼物。
王爷看到精美的绸缎和首饰,就立刻让人把王妃和公主请进来,两个女人一见了华丽的绸缎立刻两眼放光,惊喜不已,公主兴奋地问父亲,“阿爹,我们买下来吧好长时间没有汉家的商人来了。”
池瑞听了杨舒的翻译后,赶紧说道,“这些都是小民送给英明的王爷和美丽的王妃公主的礼物,不要钱的。”
公主是个半大孩子,大约十一二岁,她听了杨舒用蒙语翻译的意思,眼睛睁大了问,“你们不是商人吗怎么你们不赚钱的吗”
“小民们讨生活也不容易,千里迢迢而来,自然是为了赚钱辛苦钱,养家糊口。只是,这草原上,没有人帮助,生意不会顺利。小民们献上礼物,是为了求得王爷的庇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