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2)
太子不为所动,皇帝目光飘来飘去,看看大殿上,全是黑甲军,或者太子的一些心腹,这些人个个面无表情,但是成竹在胸,也不知道,他们谋划了多久。
再看看自己身边,只剩下这几个御林军,但是,看起来,也有些动摇了。
忠心于自己的人哪里去了
这时,门口一阵骚动,皇后穿着庄重的朝服,领着一些重臣进来了。皇后也是两鬓斑白,神色肃穆,她进来也没行礼,就直接跟皇帝说,“陛下,您常年忧心国事,身体都不好了。大臣们为您担忧,希望您好好休养。”
没等皇帝冲皇后发火,进来的数十位大臣已经跪倒,“请陛下回宫休息,颐养天年。”“太子仁德,请陛下传位于太子。”
后来,更多的人一起说道,“请陛下传位于太子”
异口同声的话出自这群穿着官服的老臣,皇帝惊得倒退一步,这些人什么时候
他后知后觉地想起,这十几日,自己沉迷炼丹,已经开始学着自己炼丹了,就罢了早朝。
说起来,也有十多日,没见到这些人了。
“好,好,好得很”皇帝多年掌权,岂能甘心须臾之间,就失了江山大统。他不顾一切地指着太子和朝臣大骂,“太子仁德你们眼瞎了他在逼宫他在篡位你们没看见吗”
皇帝到现在,已经看清了区区几个御林军是护不住自己的,朝臣的人心所向,才是最重要的。
他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突然爆发了力气,一把推开守护的御林军,冲到了朝臣们面前,把跪着的礼部尚书揪起来,质问,“你的尚书之位是朕给你的你说儿子逼迫父亲交出皇位,是仁德吗合礼法吗啊”
礼部尚书也是头发花白的老者,被皇帝揪扯,斜斜地站着,顾不上说话,努力维持平衡。
皇帝看他不说话,就扔在地上,又去把宰相薅起来,“你,你说,你也要背叛朕吗”
宰相五十多岁,十分镇定,他对皇帝说,“陛下,太子一出生,您就封做了太子,四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帮助皇上治国理政,确实并无错处啊太子这些年立下功劳无数,可陛下却总是在太子立功后,就敲打一番,固然让太子戒骄戒躁,是好意。可也不能让尽心为国办事的人寒心啊况且,贵妃与长春妖道私通,生下孽种,举国皆知。唯独陛下不听皇后劝谏,陛下还生出废后之心那长春妖道数年来住在宫中,名为助陛下长生,实则祸国殃民啊前些日子,他以陛下的名义,要臣去民间寻找少女给他炼药,陛下啊这是妖孽啊”
后面跪着的臣子有个机灵的就趴着喊了一声,“皇后处置奸妃、孽种,对得起皇家列祖列宗,当得起母仪天下太子劝谏陛下有功,当得起仁君之名”
皇帝气得头晕,松开了宰相,自己还没退位呢,就有人给太子“仁君”之名了
“你们,你们”皇帝看了一圈,终于看到一个“自己人”,他快步走到柱国将军面前,想把他拽起来问话,可是,一拽、两拽,柱国将军纹丝不动。皇帝不知道,柱国将军不想起来面对他,暗地里使了个“千斤坠”功夫。
皇帝折腾这半天,也力气衰竭了,他气喘吁吁问将军,“大将军,你可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啊当年是朕赏识你,把你从一个亲卫一路提携至一品柱国将军的位置上。你来说说,朕是那昏君吗”
柱国将军是个中年壮汉,他跪直了,抬起头来,眼睛却看着地面,一说话,声如洪钟,“陛下,臣感激陛下知遇之恩。可是,臣也有救驾之功,若不是当年臣拼死护着陛下,那次御驾亲征后,只怕江山早就换了主人。臣的将军之位,固然是陛下封赏的,可也是臣多次不顾生死,为国效力换来的可是,陛下却不信臣臣的女儿明明已经许了青梅竹马的一起长大的李家大郎。陛下却不因李家也是武将人家,怕臣在军中势力太大,硬逼着臣悔婚,把女儿送进宫。臣一生征战,伤了身体,没有子嗣,只有一女,臣一家爱若至宝,却无辜死在贵妃手上。她进了宫没几年,不得宠还被贵妃欺负也就罢了,只因她无意间说了句,仁孝王长得有点像长春道长,就被奸妃暗中谋害陛下却说她是病死的臣的妻子受不了丧女之痛,没多久也病死了。那奸妃欠臣两条人命”
皇帝惊慌失措,后退几步,柱国将军的女儿淑妃死得蹊跷,这内情他是知道的,长春道长当时说,是她诋毁天降福星,糟了天谴,被雷劈致死。那天确实下了暴雨,雷声很大,而且有惊雷劈在皇宫上空,皇帝就以为这雷是应在了淑妃身上。
他当时还觉得自己仁慈,没有把将军女儿遭天谴之事公之于众,只说是病死,已经全了将军的体面。
可是,现在回想,如果长春道人是个假神仙弟子,那他说的话也就不可信,那淑妃之死
皇帝脑袋里混乱一团,他看看朝臣们,迷茫地想着,这里还有多少人是怨恨长春道人和崔贵妃的
原来这才是太子逼宫,众人拥护的真正原因么
皇帝到底理政多年,心思也转得快,他听了这半天控诉,看到朝臣、黑甲军都站在太子一边,糊涂多年的他终于头脑清明了。
一旦想明白了关键所在,他立刻换上笑脸,对朝臣说,“各位爱卿,朕听了你们的劝谏,也算是彻底明白了那妖道和奸妃犯下的滔天罪孽。朕不是糊涂人,怎会任由妖道荼毒天下朕只不过是被小人一时蒙蔽而已。如今那妖道和奸妃,还有那孽种,都已伏诛,那就好,好啊皇后是好皇后,太子也是好太子,各位朝臣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朕知错了,明日上朝,朕便颁布罪己诏。把朕之过错一一陈明,朕会让太子辅助监国,宫中的凤印也会归还皇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