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穿之懒皇帝 > 分节阅读 77

分节阅读 77(2/2)

目录

“孩儿记得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一段记载,“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也是就是说始皇帝不光没有动医术、算法这些书籍,就连收上来的书也都留着没有大肆烧毁。”

所以,后来的儒家文人给予秦始皇的评定是夹带私心蓄意报复,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浩瀚烟海,写史书的人也是儒家人,后来的儒家更是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官家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是人就有私心,这很正常。

太上皇嘴角微微抽搐,望向儿子的目光小无奈儿子的大眼睛太亮太透,看待这些历史上的争执不带任何感情和感触。

“之所以焚书坑儒一说能够广为流传,并且为世人所接受,那就是有其道理。世人需要对曾经的历史做一个结论,需要一个正邪和邪不压正的传承。”

亲爹细细的教导儿子,世上的事儿,没有人关心真正的事实如何,这是常态不假。但秦始皇的这个事儿,它是必然和自然各种发展演变出来的,一个最合乎“天地人、情理法”的结果。这不是某个人或者儒家群体的私心,也不是无知的错误或者是非的颠倒。

更不是人类的“无情无义”。

官家乖乖的听从教导,沉思片刻后很有体悟的说道:“孩儿明白了,谢谢爹爹的教导。孩儿现在站在两千年后看到这些,和每个时期真正活着的人,是不一样的。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人们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做出取舍,做出最好的选择。”

太上皇很高兴,儿子学任何东西都不固执己见,敞开心胸接纳万物之灵慧,这一点他也比不上。

“爹爹知道你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对。不过你也知道群龙无首的害处,各家学术纷纷扰扰,各说各话,朝廷总要有个说法。董仲舒融会贯通,百家归一,取名儒术,虽然有其私心,但总体上还是维护了百家学术的要义的。”

“再到五代十国武人乱政、民不聊生,太祖皇帝建国后仰文抑武,出言皇家和士大夫共天下,原因当然是更多,更复杂。”

官家安静的倾听,太上皇语重心长的和儿子讲道理,要在大宋来一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技艺大发展,这个他不反对,火器的功效他看在眼里。但是大宋的朝野上下面对“百家学术”,需要一个“群龙之首”。

就好像大宋需要一个帝王,而且只能是一个帝王一样,多了社会就会失去秩序;就算是读书进学也不懂这些大是大非,军政大事的普通百姓,他们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而我们给儒家占一个“群龙之首”的名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官家点头又摇头。

继续给儒家一个名头他非常同意。可是儒家有些人在折腾的那些儒释道三家结合的理学,他非常的不认同。佛道两门的出世理论,不应该牵扯进百姓生活、国家大事。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不是任由那些打着佛国、道门名义的人摆布的“木头”。

“孩儿认为,儒家这些年发展下来,已经有些得意忘形,甚至是畸形。理学以文乱国祸民,还是需要打压。若是任由其发展,几百年后华夏人的日子孩儿不敢想象。但是爹爹说的对,儒家思想当变则变,老百姓需要一个引导。”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这一章,个人看法哈。啾咪小天使们。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彩虹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小生欢喜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97 章

太上皇不明白儿子对于理学的厌恶从何而来。虽然二程的思想主张太过了, 可是大宋的民间,该合离的合离,该改嫁的改嫁。尤其是儿子弄的这个作坊遍地开花后,女子们进去做工和男子一样的养家糊口, 她们的小身板不要挺的太直。

“当年儒家传人荀子和他的学生李斯虽然不认同孟子和子弓的思想, 却也只是把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后来的儒家经过汉唐的发展, 更是汲取众家之长,现在儒家之人把儒释道三家结合在一起, 也是顺理成章。”

太上皇试图和儿子说明白,时易世变, 儒家思想就不能一成不变。儒家要想跟着世情变化而变化,最好是从当前文人最崇好的佛道两家里面汲取养分。

官家闻言笑了笑, 小调皮。

“爹爹说的是,儒家思想需要发展。孩儿刚刚想着, 儒家不一定要从道家和佛家汲取学术思想。佛家也不是我们的本土思想,而是传自西域, 印度。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其他文化里面寻找更适合的学术精髓融合。”

亲爹怔楞, 反应过来后迟疑不定的问道:“皇儿指的是大食文化”

“不光是大食, 还有和大食打仗的更西边的国家,那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官家想着他这一年搜集到的消息,小开心,“孩儿听说他们这次打仗就是因为信仰之争。在唐朝贞观九年曾经有人来到中国传教, 言说真常之道,妙而难明,功用昭彰,强称景教。”

“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其经,望风津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阑。深知正真,特令传授。”

官家慢声吟诵这段记载,亲爹目瞪口呆。儿子的记忆力真好。

就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官家把他刚刚想到的小主意慢慢道来。

“景教入乡随俗,知道唐朝人称呼他们大秦人,就在玄宗皇帝时期改为大秦教。后来武宗皇帝灭佛,大秦教受到牵连,渐趋销衰,一蹶不振。但是大秦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还是有传播,比如回鹘,比如如今代替突厥人出现在北方,新兴的蒙古部族。”

“孩儿只是觉得,信仰自由,大宋人可以信仰的宗教很多,朝廷对于老百姓信仰什么不做干涉,态度是一视同仁的宽容。但是任何信仰都不能干涉国家政务和民众的生活。生而为人,每个人每天的衣食住行、仁义礼智才是根本。”

父子两个沿着河道边走边聊,一番畅谈之后,官家对于他要做的事儿有了认识;太上皇感觉自己不光没有说服儿子,好像还被儿子说服了。

官家的认识是,他打压了佛道两家,把儒家从三家争斗平衡中独立出来,那就需要再来一个宗教信仰给老百姓,弄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