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1/2)
d做工补贴家用的事儿也不再激烈的反对;平明老百姓家里的女子当然更是放开了手脚积极的来到作坊报名。
折家里头,包括未婚夫跟去北方打仗布防一直没有成亲的四姑娘,四位小姑娘用过午饭后一起来到五姑娘的院子,侍女还没来得及通报,急脾气的八姑娘耐不住等候直接冲进里间,兴奋激动地喊道:“五姐,五姐,大公主去做工,我们也能去作坊做工吗我不要念诗词歌赋。”
正在绣嫁衣的五姑娘闻言一愣,四姑娘开口解释,“汴梁的大家女子天天呆在家里掌家理事,出门也是穿衣打扮、吃喝玩乐、写诗作赋的事儿,我每天帮着母亲做家事还好,妹妹们呆的不习惯。”
六姑娘和七姑娘立刻跟着点头,五姑娘明白过来,放下手里的针线,微笑着说道:“当然可以,不过要先想好去作坊做什么活儿”
听到五姐答应下来,擅长看账本的六姑娘高兴的满脸发光,“我可以去作坊里头帮女工们记账。”
性情稳重,擅长排兵布阵的七姑娘稍作考虑,非常自信的说道:“我和大公主一样,去做管事。”
“都行,你们去和母亲说,母亲若是不答应,我给你们讲情。不过我估计母亲会答应。”五姑娘对于两位妹妹的热情很是鼓励。
四位姐姐一起看向犹自犹豫不决的八姑娘,八姑娘很伤心,因为她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做管事她好像不会,年龄也不够;看账本这比让她看文章典故还累;就是去做女工,估计自己也做不住。
“我我去做保镖”越想越不自信的八姑娘满脸不确定的问家里最聪明的五姐。
“行。”五姑娘不想打击最小的妹妹,还给她出了一个好主意,“大公主每天从公主府到作坊,进进出出的确实有不方便之处;作坊的女工听说有家远住宿在作坊的,也确实需要有武功的人看看。”
“不过这都是我猜的,况且八妹的年龄还小,主要的事儿是学习。等到母亲答应下来,你们去作坊报名,把你们的擅长的活儿都说说。听说苏轼大人为人风趣幽默,和气的很,就算见不到苏轼大人,他下面的人也应该不会为难你们。”
“若是作坊确实需要女子保镖,八妹去见识一番,交交朋友也好;若是人家说你年龄小,你也不要伤心,年龄小是事实,过两年再去。”
“好,我们马上就去找母亲。”
四姑娘领着妹妹们又是一阵风的离开,五姑娘透过窗户望着她们欢快的背影,笑容欢快。
自从来到汴梁后,还没习惯汴梁的生活就被长辈们安排了和官家的婚事,然后就忙着学习皇后礼仪、熟悉皇家典故亲友、准备大婚的东西,确实是忽视了妹妹们。
幸好有官家和大公主的带动。从这些小事儿里体会到官家对于女子的尊重,五姑娘笑的一脸甜蜜。
母亲说姑娘家嫁人后,尤其是嫁到皇家要注意收敛小性子,守拙少言,其实并不需要官家、太上皇、太上皇后,他们既然能同意大公主合离,还让她出门做事,好像并没有一些人家的重男轻女,保守偏见
大娘说姑娘家嫁人后要帮着夫婿做事,提醒着他想不到的事儿,贤惠体贴、恭谦孝顺、大度能容、、、。帮着夫婿做事,提醒着他想不到的事儿,贤惠体贴、恭谦孝顺、、、、这些是一定的;大度能容她也会努力做到,可是官家到现在还没有女子近身,是不是他和太上皇不一样
三婶说太上皇后以前一直守拙少言主要是因为太上皇的书生性子,官家能文能武,只管放心的和官家大大方方的相处,三婶说的应该是对的。
五姑娘脑袋里浮想联翩,双颊不知不觉的泛起红晕。自从元宵节那一面后只在春天的时候于大公主的生辰宴上见了一面,不知道他又长高了没有不知道他有没有和自己天天想他一样的想自己不知道观莲节那天,能不能见到他
炎炎夏日的初伏天里,热浪袭袭、高温酷暑,盛热的阳光炙烤着万物,万物仿佛都被烤焦。所有的大宋人都想法设法的避开酷热,寻找清凉。
自从进入六月份就开始开箱倒匣,忙碌不停的把衣服、书籍拿到露天曝晒以免霉烂的家家户户,在六月初二十四观莲节到来的前一天,当然是热情高涨的做着各种准备事宜。
一到夏天就开始欢快的享用各种新鲜瓜果的官家,在各色瓜果渐渐成熟的时候,也等来了大宋人心里的个中翘楚“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
“妃子笑”在前朝让后宫妃子们含羞带笑,无暇的容貌和荔枝一样的可人,到了大宋更是让所以汴梁的王公贵族们乐得合不拢嘴。
清风送爽的傍晚,延福宫的靠近湖边的凉亭子里点上了驱蚊香,刚刚又沐浴一遍换了一身衣裳的官家吩咐小李子把两篮子荔枝分别送去曹家和折家,然后就和亲爹一起对着盘子里的荔枝大剁快剁。
虽然荔枝用冰冰出来更有味道,但是同样喜好荔枝的太上皇已经不能吃冰物,反正自带调温属性的儿子对这些不用顾忌,父子俩用着温热的荔枝也很开心。
心里头挂念着明儿的观莲节,想让儿子和五姑娘见见,处处感情的太上皇后,瞅着这父子俩四只手翻飞,嘴巴不停,剥了一个荔枝在嘴里,慢慢的等他们吃完这盘子。
第74章
成熟的荔枝穿着红色鱼鳞状的“盔甲”, 剥开它,里面是又香又甜的、晶莹剔透的果肉, 一口咬下去,果汁一个劲地往外射, 酸甜可口、细腻爽口,满口溢满着香甜的果汁和白亮的果肉。果汁是甘泉般的独特芳馨,果肉是珍珠般的新鲜透亮,最后就是黑珍珠一般的核。
没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带点儿酸涩, 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按照曾经在岭南做太守种荔枝的前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说法, 荔枝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红颗珍珠诚可爱,四日色香味尽去。
如今荔枝是让大宋人越吃越爱吃,一边吃一边骄傲自豪的自比白居易和杨贵妃。可是不管大宋人如何喜欢荔枝,如何的和白须太守白居易或者杨贵妃一样的对荔枝犯痴, 要在三天内吃到荔枝中最好的三大品种,桂味荔枝、糯米糍以及挂绿, 都是不大容易的。
父子两个一口气吃完了这一大盘“二日”的糯米糍, 想着冰窖里的一篮子挂绿, 觉得, 意犹未尽。太上皇后轻轻的瞪视他们一眼, 没奈何父子二人只得回味着嘴里的清甜, 自觉的去净手洗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