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附身高顺 > 分节阅读 62

分节阅读 62(1/2)

目录

d城外,你能睡着觉吗”

闻言后,常山国的大族子弟们皆脸色一变,未再说牢骚话。高顺在中山国的恶名已经传遍冀州,高门士族和大族都不喜高顺所为,谁敢天天和这么一个粗蛮之人为伴

却说高顺,刚刚回到石邑城便碰到了喜事:太原郡的田丰已经派人来了,来者是陈滂和甘茂。他们二人带来四千部曲,和四千匹战马来支援高顺。高顺把部曲留下,却又让他们二人率领轮换后的血虎先登部曲骑卒,押送十万俘虏部曲西进太原郡。

安排好连续迁徙部曲的大事后,高顺便在石邑城外设下一个特大军营,用来操练麾下兵卒。与此同时,他命沮授为帅,统领魏续、麴良、太史慈和赵云等四部骑兵,开始扫荡常山国境内的黄巾军余贼。

而高顺自己则一边养伤,一边扩充自己麾下的五营步卒。其实,高顺直属的近卫营、陷阵营、悍难营、元戎营和血虎卫等五营亲卫,皆是可骑可步的私人部曲。他们应该叫龙骑兵,即是用战马来机动的重装步兵。

黄巾军大乱以来,高顺缴获大量的铁盔铁甲,正好用来扩充亲卫五营。毕竟,这些部队才是他立足于帝国的根本。

五日后,沮授率部而还,又带回了大量俘虏、粮草辎重、牛马和财物等。常山国境内的黄巾军被扫荡一空,成为翼州第二个没有黄巾匪患的郡国。也是在今日,雒阳中枢派来的援军终于来到了石邑城。

来人有议郎陶谦、北军中候邹靖、北中郎将卢植和几个中涓小黄门。与之同行的还有两万名北军五校的兵卒。

北军五校是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和射声等五个校尉麾下的兵卒。他们是禁军,帝国的中央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自然傲气非凡。他们在距离高顺大营的很远处,另外建立一个阔大的军营,不屑于高顺的杂牌军为伍。

陶谦字恭祖,扬州丹阳郡栗阳人。他临危受命,将担任幽州刺史一职。北军中候邹靖,将出任破虏校尉一职,在陶谦麾下听令。此事,要从十几日前说起。

因为高顺的介入,太平道提前重视军事训练。这个时代的黄巾军攻击异常迅猛,大汉帝国都有可能为之变色。十几日前,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被幽州黄巾军阵斩而亡。如今的广阳郡,已彻底沦陷。此军情消息,高顺早就通过暗部间谍而得知。

因而,雒阳中枢启用懂兵事的陶谦和邹靖来平叛。卢植也精通兵事,被任命为副统帅,总领北方军事,平定河水之北的黄巾军。

见高顺准备好仪式后,小黄们左丰开始宣读圣旨:“中山国都尉高顺,迁平难中郎将。钟繇为校尉,沮授为校尉,魏续为骑都尉。皆属高顺,游击黄巾蚁贼”

高顺通过信鸽传送的上表,终于被雒阳中枢批准。黄忠正式出任中山国都尉一职,钟繇、沮授和魏续三人,也一跃成为二千石的大员。

因军情紧急,雒阳中枢也没让高顺、黄忠和魏续等人到雒阳去述职,直接把印绶一并带来了。高顺接完圣旨后,又受到了一批印绶。

他用目光示意相伴一旁的娄圭。娄圭接到信号后,偷偷塞给左丰一份礼单,压低声音道:“左常侍,这些俗物都已经送入贵府内”

“哦”左丰愣了一下,随后大笑道:“哈哈哈高平难陛下对你期望很大,希望你不负皇恩呐哈哈哈”他嗓音很尖,听起来让人感到瘆得慌。

高顺自然是表情严肃,朝雒阳的方向一抱拳,朗声道:“高德厚定然不会辜负陛下厚恩,十日内荡平幽州黄巾蚁贼”

距离高顺不远处的卢植见此,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目光鄙夷的看着高顺,神情很是复杂。陶谦和邹靖二人,闻听高顺将要游击幽州,自然很是高兴。

繁琐的礼节过后,自然要大摆宴席。高顺做东,在石邑城外大营的中军大帐里设宴,招待左丰、陶谦、邹靖等人。因卢植在场,他只好也一道请来赴宴。

酒过三巡后,卢植问高顺:“高中郎将本将看你大营的俘虏中有大量青壮,能否分一些壮丁给五校做苦力。”

闻言,高顺心中不由得冷笑:“把黔首农人不当人这个时代的名士都这样么呵呵”心中虽然这么鄙视卢植,他嘴中却说道:“抱歉了,卢中郎将这些部曲,本中郎将还有重用”

卢植和高顺本来就旧怨,一言不合后便不再言语了。名士都虚伪,虽然心中不快,表面上还是很和气的。高顺和卢植也是一样,宴罢后,高顺还亲自把卢植送出大营。

行走在回营的路上,卢植突然脸色铁青,嘴中骂道:“竖子黄口小儿安敢辱我”

与此同时,高顺也在怒骂:“虚伪倚老卖老,不知廉耻帝国名士也不过如此”一旁的荀攸见此,笑呵呵的劝了一句,“姑父大人你入雒阳中枢时,卢子干必定病休了,何必跟他较劲”

闻言后,高顺的心中好了许多。他定下心来,和娄圭、荀攸、戏忠等三大谋主,讨论进兵幽州的事宜。

第二日上午,高顺把印绶颁给赶来的黄忠和钟繇后,便开始拔营北上。魏续和沮授两部正式接管石邑城,留守常山国,还准备攻略赵国。钟繇返回中山国后,将北上幽州涿郡和高顺汇合。

高顺自己则亲率麴良部、太史慈部、赵云部、黄盖部以及一帮文士随从北进代郡,扫平代郡境内的黄巾叛军。陶谦和邹靖两位光杆司令,自然要随高顺大军一起挺进。出乎高顺意料之外的,卢植也派来一名北军中候相随。

第十三章 平定代郡

代郡是苦寒之地,人口少,居住着大量内附的乌桓牧民。见黄巾军叛乱,一卸穷的杂胡牧民和从常山国逃窜而来的黄巾叛军勾结在一起,攻打灵丘县的县城。代郡太守刘恢见此,于是邀请护乌丸校尉公綦稠一起,引兵来援。

这一日,夕阳西下。

灵丘县城外的荒地上,荒草刚刚冒出一丝嫩牙,给黄色的沙土增添了一份生机。三万多名黄巾叛军皆骑着战马列阵以待,和增援而来的五千乌桓突骑对峙。

公綦稠和刘恢二人面带一丝愁云,骑马立在乌桓突骑的中央。对面的叛军大部是杂胡牧民,皆精通骑射,比麾下的乌桓突骑也不逊色多少。敌众我寡,他们二人一直犹豫不决,未敢轻易下达攻击的命令。

这场对峙,已经从朝霞绚烂的清晨,一直僵持到现在。敌我双方皆不敢轻易发动攻击,像两只偶遇的野狗一样,只是龇牙咆哮虚张声势。

“哒哒哒”就在这时,一阵阵激烈的马蹄声传来。万马奔腾,必定地动山摇。况且,精通骑战的将领都知道,这一阵阵的马蹄声,应该是两三万骑同时飞驰时弄出的动静。

见此,公綦稠和刘恢的脸色煞白,冷汗直冒。他们二人皆手搭凉棚,看向灵丘县城的南方。叛军的首领叫燕乐,是一位胡化汉人。看到这一幕,他也脸色突变,回头看向背后的荒草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