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附身高顺 > 分节阅读 5

分节阅读 5(2/2)

目录

高顺沉着脸把魏续和宋宪叫到一旁,表情严肃的说:“我们现在是打仗,你们两位屯长怎么没安排人巡逻警戒宋三郎、魏二郎,你们若是心存高远就听我一言,严以律己慎待兵事”

“喏队率我这就去巡逻”魏续闻言,满脸通红的说道。宋宪也涨红了脸,手脚慌乱神情不安。

见两人都像真心后悔不像作秀,高顺也稍稍缓和了脸色。他现在还没有争霸天下的打算,眼前的两位乡党能帮抚一下也无需吝啬,悉心指点一下也好让他们有个好前程。

用餐后,高顺让高建领着部曲男丁去筑石砦,部曲妇女们继续解剖马匹腌制马肉,魏续领着一队人和部曲小孩们搭设营寨。新营寨大了许多有四里来长,中间还有一个单独的小营寨留给高顺的部曲使用。

夕阳西下,暮色升腾。

两猴洞石砦已经升到了二十来丈高,用来休整的营寨也搭设好了,辎重归营、武器归库,都收拾得妥妥当当。众人用完哺食后,按照高顺的要求轮流休息和在石砦上巡逻警戒。

这时,郭襄领着二十来人,赶着十几辆驮着竹简的牛车驰进了军营。他们当中有两人比较特别,一个是宋瑕字无缺,一个是郭燕字子翼。宋瑕是宋珏的兄长,郭燕是郭泰的嫡孙,宋珏的堂姐夫。

郭襄把两人介绍给高顺后,就悄悄离开了中军大帐。大帐里只有高顺、宋瑕和郭燕等三人。看着眼前的两人,高顺已经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却没有主动说话。他在等对方出牌

“高肃虎听说你欲将弟弟高原拜入我父亲门下,而我与宋冠石有联姻之谊,大家都是乡党,特来打个圆场”郭燕拱手说道。他是典型的士人,肤白羸弱,高冠宽袍,气质高雅。

“是啊都是乡党,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呢”一旁的宋瑕见郭燕沉不住气,眉头微皱了一下附和道。他身着官袍,配青绀绶,腰挂铜官印,是太原郡吏。

高顺朝郭燕拱手行礼,脸露惊讶之色,问道:“敬明公愿收我弟高原为入室弟子真是太感谢了”

东汉名儒收弟子是有区别的,有入室、登堂和门下三等。门下属于记名弟子,交点束脩录入门墙,你只要不是道德有缺的人就行;登堂相当于内门弟子,有入室高足弟子来教导你;入室弟子更厉害,老师亲授经书。

“哦这,这”

郭燕闻言有点尴尬。他显然没有准备,被高顺攻了个措手不及,白净少须的脸涨得通红。

第十一章 利益交换

大帐里,气氛顿时尴尬了起来,寂寥无声。高顺等三人的呼吸声,倒是显得特别的大了。

“啪”充当照明用的油松火把发出炸裂声,惊醒了宋瑕。

他嘴角微瞥了一下,朝高顺拱手:“我已劝说敬明公收高原为登堂弟子,由字翼亲授其经书课业,还推荐他入县尉帐下听令,驻守西桐乡”他知道郭燕已经谈判战败,索性把底牌全部丢出。

又是登堂弟子,又推荐做个斗升小吏,这应该是他们来此之前商量好的结果。一念至此,高顺准备应承下此事,给宋瑕一个说法。

可是,他前后两世都有一个坏习惯,节奏比人家慢半拍。总是组织好语言后才说话,放在后世的体制内,这是一位能进步的好人才。

“无缺兄家有良田几万亩,你若要购买良田,我可以劝说一下子俊公或劝说西桐乡郭啬夫卖荒田与你高肃虎,你看”见高顺面无表情又没有开口说话,郭燕也连忙拱手道。

这两人一慌,底牌全部露出,高顺很满意。他微微露出一丝笑意:“熹平六年秋,鲜卑寇西桐羊姥沟,县尉佐宋珏领一队亭卒应敌。敌众我寡战事不利,珏率众拼死坚守,会有高原率部曲至,与珏共击破鲜卑”

高顺所说的话,便是今晨这战斗的战斗报告了,将载入界休县志。晋阳的太原郡太守府会收到一份,洛阳的尚书台肯定不知此事。这场战斗顶多只能泛起这么点大的浪花,千百年后,又有谁会关心今天死了几百人

见高顺挺上道,宋瑕和郭燕连连拱手致意,“善大善”

随后,三人又讨论了一番高顺的缴获。高顺做主将缴获的战马出售一批给宋家,换得两千金准备分发给战后幸存的众亭卒。又卖了一批自家部曲的战马给郭家,换得两千金准备在界山下购置一千五百亩荒地建造庄园坞堡。

为了弟弟的前途,为了一份心意执念,高顺向生活低头虽然这份应该属于他的功劳转嫁给了高原,挽救了宋珏的政治生命,没有伤害其他人。但他违背良心和界休县的两大地头蛇家族做交易,低头屈服了。

其实,东汉帝国的各个角落里,每天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交易。有能力的黔首平民被埋没,士人大族占据政治资源把控乡县。这样的态势,越来越盛要延续一千多年。

在宋瑕和郭燕临行前,高顺又卸下身上的鱼鳞铠甲交给宋瑕,把宋家的甲具完璧归赵。至此,宋瑕和郭燕两人忐忑不安而来,兴高采烈而走。他们两人在自家部曲的护卫下,迎着夕阳的余辉淌过汾水。

“高肃虎此人器大量雅哎可惜只是个粗鄙武夫,若是能拜师读经,将来定会成就非凡啊”郭燕骑在马上叹息道。

相伴一旁的宋瑕却摇了摇头,脸色沉重的说:“此人面相刻薄,狡猾类狐,不是善类”

“阿嚏”

此时的两猴洞军寨中,高顺突然打了个喷嚏,嘴里念叨:“哪个贼人准备害我”

一旁的郭襄和宋宪见此,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两人正帮着高顺砚墨,高顺则伏案抄录一卷论语。大帐里摆放了十三车竹简书籍,却只有毛诗、论语和春秋三套竹简。

高顺用羽箭上的鹅毛做笔,只用两卷竹简便把一部论语抄录了下来。论语不过一万多字,高顺用了一个半时辰便已经抄写好。他精通书法,东汉帝国通用的篆书和隶书自然都认识。

见高顺书写如此顺溜,对他知根知底的宋宪很是好奇,“大兄哦不,队率你何时会写字了”

“照葫芦画瓢谁不会我先抄写下来,以后再找人请教”高顺随口说道。他抬头看了看宋宪,又说:“你和魏二郎都是我至交好友,又年幼一些。今天我就劝你一句,有空多读一些经书,特别是春秋。读春秋明大义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