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2/2)

目录

曲沃武公亲自前来还差不多。

郑忽不在意,并不代表高渠弥和嘉父不在意。

羞辱臣死,这件事高渠弥本来觉得就是他处置失当造成的,心存愧疚,现在听到狐突竟然敢暗讽郑忽,这怎么忍的了。

“竖子,敢尔”高渠弥目眦尽裂,张口呵斥道。

嘉父本来见郑忽表态支持翼城,心中大喜,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这种二对一的情况下,狐突竟然还敢出言不逊。

这简直是不把翼城和郑忽放在眼里。

在高渠弥呵斥过狐突之后,嘉父当即便向郑忽请求道:“臣请诛此狂夫”

郑忽微微一笑,道:“此忠臣也,不辱其君之命,何罪之有”

摆了摆手,示意狐突可以走了。

狐突或是出于礼节或是感激郑忽的不杀之恩,朝郑忽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第二百五十九章 终鲜兄弟

狐突离去后,官寺的正堂之内,就只剩下郑忽、高渠弥和嘉父三人。

“世子真信人也”嘉父称赞道。

郑忽自然知道嘉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当初和曲沃勾连那是得到小子侯许可的,现在他对曲沃的拉拢不为所动,若这样还算不上守信,那什么算得上诚信。

郑忽冲嘉父微微一笑,道:“忽一日为晋臣,自当守一日之臣节,大夫谬赞了”

刚和天子干了一仗的人,说他自己守臣节,这话里能有多大的真实性

郑忽他自己信吗

别管郑忽信不信,反正是嘉父信了,并且不由得对郑忽好感大增。

这并不是因为嘉父好忽悠,而是在曲沃益强而翼城日衰的情况下,郑忽最终选择了翼城,这除了能用郑忽是个谨守臣节的人来解释之外,或许再有一点就是郑忽在报答小子侯的收留之恩。

除此之外,嘉父还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郑忽的行为。

所谓人往高处走,郑忽若选择曲沃,曲沃能给予郑忽的帮助肯定要比翼城能给予的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己度人,嘉父觉得他要是郑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曲沃的可能性比较大。

嘉父虽然是翼城的死忠,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曲沃比翼城强,这是晋人皆知的事情。

他或许会因为此事不忿,甚至是为了维护翼城的面子从来不会提及此事,但事实就是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

就是小子侯也知道曲沃比翼城强,只不过他从来不说就是了,万一遇见打嘴炮的情况,死鸭子嘴硬呗

在外人面前承认曲沃强,一来会有损国君的尊严,二来是在变相的诋毁自家的祖宗。

不在外人面前说并不代表自己心里没有一杆秤。

要不然,小子何必拼命的拉拢郑忽,何必听信郑忽的强晋之策

“世子过谦了,臣尝闻易云: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古威易立而信难得,信则上下应之,可以大有也”

“今世子进德以忠信,必可吉无不利”

嘉父对郑忽的站队翼城不吝以溢美之词。

事实上,什么忠信,这玩意都是假的,郑忽之所以会选择翼城,那是由翼城自身的条件决定的。

郑忽和嘉父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也不能怪嘉父,谁能想到这个一脸和善,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窃晋的念头。

这种至今从未有过的先例,绝对是思维上的盲区,被人忽略很正常。

郑忽对于嘉父的再次称赞表现出一副矜持的高兴模样。

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出一副与年龄不符的老成模样,会让人心生防备的。

“承大夫吉言”郑忽冲嘉父拱拱手,表示感谢。

嘉父不敢怠慢,急忙回礼。

客套话说完,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

嘉父可没忘记,他来曲沃是干嘛的。

他可是身负小子侯的重托,来确定翼城以后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郑忽的。

虽然郑忽方才自称晋臣,嘉父也相信郑忽应该是个谨守臣节的人,但仅凭这么一句话就像小子侯汇报,那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别管怎么说,至少回去好交差。

“世子既绝曲沃,曲沃必怀怨望之心,不知世子可有应对”

嘉父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去询问郑忽想要小子侯怎么对待他。

想要试探别人的态度,套别人的话,也得讲究套路不是

而最好的套路,无外乎顺着已经展开的话题,一步一步深入,然后表现出一副为对方着想的样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对方的心里话给套出来。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郑忽自然不可能从这么一句话中就洞悉嘉父的意图。

不过,他肯定也不会和嘉父谈论的过于深入,嘉父终究是翼系的死忠,郑忽和他交心那不是傻了吗

能敷衍就尽量敷衍呗

“臣尝闻诗云: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臣离翼之时,君上亦语臣曰:子忽虽胜,建大功而实有安危之患,但有踬顿,尔归而告于寡人,寡人国虽小,亦不敢使子忽受困于远方,今曲沃或将兴师报怨,臣愿代世子言于君上,以全世子忠信之义”

这话说的,听起来是挺好听的,中心意思就是小子侯担心郑忽的安危,有什么事,他愿意帮郑忽分担。

现在和曲沃结怨,正好是能帮助郑忽分担的时候,希望郑忽一定要收下翼城的这份好心。

问题是,郑忽是那么浅薄的人吗

他听不出来嘉父口中某些说恰当也恰当,说不恰当也不恰当的词语吗

如果说,嘉父引用的那句诗,还勉强算是恰当的话,那么那句受困于远方,一定是有些问题的。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大致意思就是家里兄弟少,把你当成了自家兄弟。

嘉父用这句诗来形容郑忽和小子侯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问题就出在远方这两个字上,按正常来说,小子侯说他国小,这是句谦虚,谦虚之后就应该向郑忽保证,不会让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受委屈,这才是正常逻辑。

毕竟,你跟着哥混,哥得罩着你不是

而远方这两个字,明显就是着重强调郑忽的郑国世子身份,表示郑忽是客居在晋,表示郑忽不是晋臣,或者说小子侯没有把他当做晋臣。

而反过来再看兄弟这个词,郑忽总觉得这是意有所指。

而且嘉父所谓的代言,这似乎有刻意抬高他地位的嫌疑,把郑他与小子置于同等的地位。

若嘉父把他当成晋臣,即便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