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8(2/2)
天子急忙命御戎调转车头,什么天子威严,天子体面,这些东西再重要,也没有逃跑重要。
郑忽率人冲杀,距离天子的车架不过有百步距离。
在天子的御戎调转车头的瞬间,郑忽和天子的目光有交错,郑忽狠狠的瞪了天子一眼,天子更加慌乱了。
也就在此时,周公黑肩率人从左侧冲杀出来,持戟横亘在郑忽眼前。
郑忽本就没有生擒天子之意,也乐的做个顺水人情,命令中军士卒掉头攻击卫军。
这一仗,打赢了也就完事了,将天子擒来,他也没法处置。
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得不偿失
参考历史上的长葛之战,他今日的逾越之举已经够多了。
打口水仗就不说了,历史上郑庄公都没敢率军和天子中军正面对抗,只是命人打趴了天子的左右两军而已。
过犹不及
周公黑肩见郑忽率人攻击卫军,心头微松,还好郑忽没有硬刚,不然,他只能通过死来逃避天子被擒的那一刻。
看着郑忽离去的背影,周公黑肩无奈的叹了口气,也不在和陉庭士卒纠缠,而是命人后撤。
王事多艰啊
能够护卫天子安全脱身,才是而今的当务之急。
另一边,虢公林父率领的卫军和高渠弥率领的陉庭士卒,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战,都有些疲惫。
而这时郑忽的介入,无疑让原本作战的陉庭士卒士气大振。
更别提,郑忽令军中士卒皆大呼“周军已败”
一刻钟未到,大批的卫军开始溃逃,卫军也败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战后的影响
天子联合卫、陈两国出兵陉庭,却被郑忽击败的消息在当天晚上就传到了小子侯和曲沃武公耳中。
翼城与曲沃距离陉庭本来就不远,天子出兵攻打郑忽,二君想不关注都难。
事实上,从天子进入晋国的土地内,二君的探子就开始时刻关注天子和郑忽的动向,天子率人与郑忽对峙到交战,这些都没逃过二君的法眼。
郑忽的所作所为自然也一字不落的传入二君耳中。
翼城殿内,小子侯听到郑忽遣人至阵前历数天子十宗罪时,大惊,道:“郑忽果真使人言及此”
向小子侯汇报的探子向小子侯拱拱手,道:“卑下不敢欺瞒君上”
一时间旁听的群臣也惊呆了。
恍恍惚惚像在梦中。
这一群人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郑忽的大胆了。
那可是天子,诸夏文化圈里的共主,有天命加身的昊天之子。
现在郑忽竟然敢说天子有罪,很多人仿佛听到了心中价值观崩塌时发出的轰鸣声。
天子不应该永远都是正确的吗昊天之子怎么可能会犯错,难道不应该都是佞臣的锅吗
“君上,郑忽竖子大逆不道,绝君臣之义,离上下之德,乱尊卑之序,臣请发兵击之,以正君臣,以和上下,以理尊卑”
公子缗素来和郑忽不对付,平常瞅准时机都会在小子侯面前给郑忽上上眼药,更何况现在郑忽作了如此过分事情的情况下。
小子侯默然不应。
殿中的很多群臣用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公子缗。
开玩笑呢吧
就人家现在这个实力,你打得过吗
陉庭还没归郑忽之前,国人都攻不下陉庭。
更别谈现在人家不仅全盘继承了陉庭的一切,而且还搞来了大批兵马,扩大了地盘。
更重要的是人家刚击败天子,兵锋正盛,只有傻子才会说出在此时去触人家霉头的蠢话。
公子缗见没人搭理他,想要继续劝说小子侯,却见小子侯已经示意探子继续未说完的事情说下去。
见状,公子缗只好明智的闭上了嘴。
没过过久,探子已经将他所观察到的一切叙说完毕。
小子侯听完,突然有些庆幸,庆幸他在郑忽和天使发生冲突时,坚定的站在了郑忽一边。
他没想到,不过一年而已,陉庭已经有了如此强劲的实力。
如果说,一年前郑忽从贾、杨、霍三国借来的士卒是一群乌合之众,只不过是人多而已。
那么现在,他可以确定这三国的士卒已经是拥有了相当战力的可战之士,战斗力有没有翼人强大,他不知道,但这已经足够了。
他当初憋屈的选择,为他换来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更重要的是,郑忽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加强士卒训练,这条郑忽刚入翼时提出的兴晋之策是完全可行的。
贾、杨、霍三国的乌合之众经过一年的训练,都能蜕变重生,翼人没道理做不到。
如果做不到,那可能就是某些人的能力有问题,比如公子缗。
不过,小子侯也实在不好在而今的这种情况下谈论此事,并且公子缗终究是长辈,小子侯觉得,他还是在私下里督促一番比较好。
“郑忽既败周,诸卿以为寡人当如之何”小子侯询问群臣的意见道。
“不如遣使称贺,一则示君上不臣之意,二则探其意,可否为我伐曲沃之助”司寇赵公明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
小子侯没说话。
其他人也没说话,公子缗倒是想提反对意见,却被小子侯给瞪了回去。
确实,如今的这个情况是比较棘手的,是关系到未来翼城对郑忽的定位问题。
小子侯虽然从来没有把郑忽当做晋臣来看待,但是郑忽名义上一直是晋臣。
现在郑忽实力强大,又击败了天子,若一切还像原来一样,小子侯怕郑忽心存不满。
而且若是郑忽名义上还是晋臣的话,那么,对天子不礼,攻击天子的这个锅就要由他来背了。
说起来,击败天子,这或许是一件能够在列国中建立巨大威望的事情,但自家实力不行,这就是祸事一桩。
小子侯很清醒,他可不想成为列国的靶子。
但是,若郑忽在名义上不再是晋臣,他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郑忽,以诸侯相待
小子侯有些纠结。
郑忽现在的处境和曲沃是差不多,虽然不是名正言顺的诸侯,但论实力,已经和诸侯无异。
小子侯一旦承认了郑忽等同于诸侯的特殊地位,这极有可能给晋国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不确定因素。
“君上,不如遣使称贺,观郑忽之意如何,而后再行决断”执政卿嘉父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
小子侯想了想,觉得暂时也只能这样了,于是道:“善,不知卿可有意代寡人至陉庭”
“君上有命,臣不敢辞”嘉父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