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1/2)
“谬矣,冀君矜其所能,慢于鬼神,弃其祖祀,蔑其家国,遗其贤良,离人骨肉,暴虐百姓,奸宄冀国,厚赋税以为乐戏之享,发粟稻以盈口腹之欲,收美女奇物以充仞宫室,而百姓弗堪”
“吾今遵圣人之教,举义师而讨之,以匡佐冀国,扶冀大厦之将顷,百姓庶民苟有顺圣教而反之至正者,皆得免,不然,吾将以大罚齑之,无有攸赦”
郑忽使劲往冀君身上泼脏水,别管冀君有没有犯这些错,现在他说了,那就是有了。
战争从来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谁让冀君挡了郑忽扩张的道路。
这才是冀君的原罪
求听到郑忽发如此无耻之论,气的捶胸顿足,在心里不断的问候郑忽的祖宗,他真恨不得拧下郑忽的头颅当酒器。
他们当初也是瞎了眼,怎么会厚待郑忽这只白眼狼。
郑忽也能猜到,求肯定在心里骂他,不过,无所谓,骂他又不会让他掉一根毛。
嘴瘾过过也就算了,关键是手底下见真章吧
“攻城”郑忽在后面直接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寿和无由自然是听从郑忽命令的,虽然这二人也不是太愿意这样和冀国硬碰。
毕竟,攻城战就最难打最消耗兵力的,郑忽又没给他们配置云梯,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用撞城槌轰开城门,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杀进城内。
无奈之下,二人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攻城的重担。
下令全军压上,他们需要将扛着攻城槌的士卒掩护到城门口处,然后众人合力将城门轰开。
这应该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打开敌方城门的方法。
二国士卒全军压上之后,冀都的箭矢就如同瓢泼大雨一般倾泄而下,箭矢在空中划过的美丽弧度伴随着不绝于耳的破空声,让后方的郑忽看的听的心旷神怡。
二国攻城,他率领的陉庭士卒一直在原地没动。
距离足够远,弓箭是不可能射到他那里的。
他从来都没安什么好心,这场战争,他就是率人来打酱油的。
“擂鼓”郑忽突然下令道。
“砰砰砰”
不多时,鼓声响起,郑忽带着微笑,看着前方拼命挤压撞击城门的二国士卒。
而来自冀都城墙上的箭矢依旧没有停歇,仍然在不断的收割着二国士卒的性命。
只不过箭矢没有方才那么密集也就是了。
毕竟,此时还没有三段射之类的理论战术。
弓箭射击一般都是第一波是万箭齐发,之后就很难再达到万箭齐发的效果。
只要顶过前几波射击,后来所受到的伤害会小很多。
而且弓箭这玩意又不是无穷无尽的,每名士卒也就携带几十只箭而已。
除了神射手能给敌方造成较大的伤亡外,其他士卒射箭给敌方造成的伤亡有限。
话虽这么说,郇、耿两国挨过几轮箭雨之后,倒地的士卒也不在少数,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上升。
不过,当鼓声响起之后,两国士卒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的冲撞城门。
在后方的郑忽,几次都能隐隐约约看到从城门缝里传出的忽明忽暗的光亮。
看来是距离攻破城门不远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种子
两刻钟之后,在郇、耿两国士卒的合力之下,冀都的城门终于被成功攻破。
二国士卒一拥而入,迅速的在城门处占据一立身之处,之后,随着二国士卒奋勇的拼杀,慢慢的,城门的控制权也落到了二国士卒手中。
而后,二国士卒开始登城,接着,城墙上开始上演着惨烈的拼杀。
大片抛洒的鲜血渗入进了土夯的城墙里面。
喊杀声,武器相撞的金戈声不绝于耳。
郑忽在城外看着城墙上的上演的这惨烈的一幕,心中无波无澜。
人命在此时是最不值钱的。
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郑忽下令进城。
他之所以没有在刚攻破城门时下令入城,一来是想减少己方伤亡。
二来嘛,他若在彼时下令入城,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
二国刚攻破城门,他便下令入城有抢功之嫌,而且会让寿和无由怀疑他有争夺冀国财宝之意,不利于团结。
至于他为什么不继续坐山观虎斗,而是选择入城,原因也很简单,他怕露馅。
二国入冀之后,首先会抢掠一番,这没什么好说的。
关键在于,抢掠瓜分之后,肯定就冀城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争执,这一争执,郑忽露馅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所以,郑忽此时入城,就是想抢在二人就冀城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争执之前,转移注意力,此时还不是矛盾爆发的时候。
他若是不在场,二国想怎么闹怎么闹,和他无关。
现在他在场,寿和无由一旦闹到他面前,在他面前对质,少不了会提高渠弥当时的承诺,那他就算是彻底露馅了。
“入城”郑忽下令道。
一路畅行无阻,偶有骚乱也被陉庭士卒顺手解决。
现在的冀城很乱,杀人、抢夺财物的士卒随处可见,二国军纪之烂可见一斑。
没有任何人去约束这些问题,郑忽估计寿和无由正在争夺冀都府库中的财宝以及冀君的人头。
小民的性命和财宝相比,自然是财宝更重要。
郑忽对此种状况管不了也不想管。
他能约束好自家士卒不加入到“强盗”的行列就已经算是积了大德。
此时又不是什么和平年代,圣母的做法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益处。
这样闹一闹也好,等到将来郑忽接收冀城的时候会省心很多。
没有对比,哪能凸现出郑忽的光辉形象。
穿过一条条街道,郑忽终于来到了冀城宫室。
此刻,宫室入口大门洞开,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大门口内外横七竖八的倒着几十具尸体。
断臂残肢,鲜血还在地上流淌。
郑忽下车,跨过这些倒地的尸体,带着人径直的向冀国大殿走去。
不多时,郑忽已经带人来到冀国大殿,殿内无人,不过柱子上、案几上都有滴撒鲜血的残留。
郑忽一边让人简单的收拾一下,一边遣人将寿和无由请来。
当郑忽再见到两人时,两人面色红润,嘴角皆挂着笑意。
看来这两人收获颇丰啊
只是不知道的是那两千金的彩头被谁得到了。
三人见面,一番见礼寒暄之后,郑忽稍稍询问了一下战况,顺便假模假样的关心了一下的伤亡情况。
不过,看起来这二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看样子,估计是还没抢够。
于是,郑忽很快便转换了话题,询问他当时许诺的两千金的彩头被谁给拿到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