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17

分节阅读 117(1/2)

目录

,郑忽绝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顺便还把自己脸面丢到国际上去了。

这个哑巴亏让郑忽吃的很憋火,他不仅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还得帮助卫宣公收尾。

万一卫宣公发现他派出的人有还未死透的,难保他不会因为作贼心虚而恼羞成怒,最终与宋蔡等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

所以,为了大局,那个告密的士卒已经被郑忽派人给处理掉了,其余的士卒,郑忽也不管死没死,皆让人又补了刀。

为的就是让卫宣公安心,让其自以为他的图谋不为人所知。

自太行山离去,郑忽顺路去台谷见了井友一面,短暂的停留了一天。

井友从陉邑抽调了五百老卒支援郑忽,这才让郑忽稍稍心安。

没办法,太行山一战,损失太大。

郑忽率领的三千杂牌兵战死五百余,还有七百余士卒或轻或重受了些伤。

当然了,真正的主力,也就是郑军老卒基本上没什么损失,这是让郑忽比较欣慰的。

话说卫军精锐对上郑国精锐,其实还是略有不如的。

当然差距也不算太大,这次得亏有贾、杨、霍三国的士卒充当炮灰,不然,郑军三百老卒虽然善战,但是面对倍于己的卫军,交代在太行山脚下的可能性极大。

若是没有郑军老卒分散在三军之中掌控局面,贾、杨、霍三国的杂牌军虽多,估计卫军一个冲锋,三国士卒就会如同鸟兽奔散,兵败如山倒。

久经战阵的士卒和少历兵锋磨练的士卒是不同的。

久经战阵的士卒无论是顺风仗还是逆风仗,都能打,而且可以打的很好。

而少历兵锋的士卒就只能打顺风仗,逆风仗则是一触即溃。

也亏着郑忽带领着三国的士卒打了一次胜仗,不然,结果如何还真的两说了。

这真是郑忽第一次带这么差劲的兵。

没办法,一步一步的来吧,郑忽在心里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既然进了晋国的地界,郑忽自然需要先入翼去知会一下小子侯。

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好歹郑忽现在也挂了个晋国大行人的官职不是。

翼都,宫殿之中有一窟室,也就是先秦时期比较流行的“空调房”,说白了就是地下室。

地下潮湿,比地上温度低很多,所以一到夏季,很多不怎么抗热的贵族便会转移到窟室之中避暑。

小子侯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说起怎么享受生活,翼都的这些世卿得甩郑忽几条街。

此时,窟室之中不仅有小子侯,还有晋国执政卿嘉父以及小子侯的叔父公子缗。

“君上,臣数次遣人至陉庭,请求陉庭归兵,而陉庭至今未许,窃以为郑忽实无还兵之心”

担任晋国大司马的公子缗,也就是后来的晋缗侯,对小子侯道。

“然,臣闻郑忽以陉庭地赐我国人,若欲归兵于我,何以至此”嘉父亦附和道。

小子侯闻二卿之言,心中虽然隐隐有些担忧,害怕被郑忽诓骗,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安慰二卿道:“二三子毋忧,陉庭新定,郑忽又去齐迎亲,兵不足不足以御非常之变,且陉庭之所为,郑忽未必知也”

“不然,臣以为,若郑忽有意还兵于我,离晋之前必以言告我,暂缓期限,今无言,是不欲也”公子缗反驳道。

小子侯无言以对,公子缗说的确实有道理。

其实就郑忽在陉庭授翼人田这一项,就让小子侯在心里犯嘀咕。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即便翼人立的功劳再大,也轮不到你郑忽赏赐。

郑忽这么做绝对是已经越界了。

说句比较直白的话,郑忽这是以翼人士卒的主君自居了。

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小子侯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作为统治者,他有统治者的本能。

郑忽的越界行为让他感觉自己的威信受到了侵犯。

但也仅此而已罢了,他现在是不敢和郑忽撕破脸的。

因为一旦和郑忽决裂,郑忽极有可能投入曲沃的怀抱,这是资敌,此其一也。

其二,前段时间郑庄公遣使访问翼、贾、杨、霍四国。

郑使还特地向小子侯递交了一封来自郑国的国书。

这封来自郑国的国书,用词异常谦逊。

先是回顾了一下晋文侯和郑武公时的两国传统友谊,高度赞扬了晋文侯和郑武公同心同德扶保王室的功绩,之后又明确的承认了翼这一系才是真正的晋国正宗,文侯子孙。

最后又重提了周平王当年赐下的盟质,即所谓的“世相起也”,言郑国对晋国此时的遭遇感同身受,如果晋侯不弃,郑国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出兵帮助晋侯统一晋国。

整篇国书,虽然无一字一句提到的郑忽,但却无不凸显着郑忽在郑庄公心中的重要地位。

不说别的,郑忽未入翼时,郑庄公为什么不令人送这么一封国书,光大晋郑之间的传统友谊。

小子侯毫不怀疑,若是郑忽入曲沃,他是一定收不到这么一封国书的,相反,曲沃或许能收到类似的一封国书。

当时这么一封国书摆在小子侯案前的时候,他有不忿,有窃喜,更有庆幸。

若当初郑忽入曲沃,那么等郑国腾出手来,翼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毋庸置疑的。

翼现在连曲沃都摆不平,更逞论郑国。

别管怎么说,小子侯现在实在没什么勇气去惹郑忽。

郑庄公已经用行动证明,郑忽身后站着的是郑国。

小子侯宁愿将千余翼人留在陉庭,也不愿因此而惹的郑忽不快,得不偿失。

况且,在小子侯想来,郑忽不可能永远留在晋国,身为世子,郑忽迟早是要回郑国继承君位的。

一旦郑忽离开,陉庭还是晋国的陉庭,翼人还是晋国的翼人,现在这些只不过是给郑忽临时保管而已。

这么一想,小子侯的心里安定了许多。

“郑忽擒伯由献于寡人,使寡人得解父之恨,于我有大德矣,二三子勿复言”

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人的心思

翼城大殿之内,郑忽再次见到小子侯的时候,感觉小子侯给人一种强颜欢笑的感觉。

这让郑忽心中好奇之心大起,心道:“这是个什么情况,祖坟被人刨了不能吧”

从来也不盼人家点好,这就是郑忽。

其实郑忽也能大致猜测出来,小子侯见到他之后摆出一副苦大深仇的倒霉模样。

原因可能有二,一可能是曲沃方面又找翼城的不痛快了,二则是想要郑忽归兵于翼。

除此之外,郑忽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的原因能让小子侯如此委屈。

而且以郑忽的经验来看,郑忽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原因很简单,好歹郑忽这只狐狸在翼,曲沃多少也得顾忌一点郑忽这只狐狸身后的老虎郑国。

曲沃若想找翼城的不痛快,甭管怎么说,在郑忽和还没表现出与曲沃对立的情况下,曲沃一定会派人知会郑忽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