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2/2)
“有功者则赏,有罪必诛,此圣王之所以治军也,我虽位卑识鄙,亦愿效之,季”
“卑下在”季极为严肃的从人群中出列。
“天赐我郑国祥瑞于邢山,你率众不辞辛劳,力保之功不可谓不大,欲得何赏赐汝可尽言之,我无有不许之理”
郑忽的这一句话就将季获祥瑞之功,变成了力保之功,这也是应有之义,既是天降祥瑞,又怎能是你一个下士可获得的,分明是祥瑞在等着你,然后让你将它送到世人面前。
郑忽这样说自然不会有人提反对意见,此时的人笃信天命之说,像这种带有天命色彩的东西从来只会降临在有国之人的身上,平民小贵族能占点光已经是天赐之恩,即便是陈胜吴广生在此时也只有徒呼奈何的份
而且来说,郑忽开的这个价码不可谓不大,但其实郑忽也是没办法,祥瑞这个东西也就他不信,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笃信此道,不厚赏不足以抚慰人心。
郑忽的话音刚落,仇后面的一群青壮或多或少的脸上都带着点嫉妒之色,就连仇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反观季身后的一群青壮,人人脸上带着喜色,郑忽厚赏仇是对他们这群人的肯定,他们这些人自然也能从中分润一些赏赐,这是必然的
季倒是识趣,知道这种带点天命色彩功劳是不能贪的,贪的越多不但会遭人嫉妒,而且还可能死的越快,只有抱紧郑忽的大腿才是正理。
“主上厚恩,卑下惶恐,然诚如主上之言,此乃天赐祥瑞于郑国,卑下只是出些微末小力,实当不得主上如此厚赏,还请主上收回成命”
果然,此言一出,尽皆哗然,仇身后的青壮在惊讶之余,嫉妒之色稍去,就连仇也有点不理解,而季身后的青壮则是没有了方才的兴奋,颇有些疑惑的看着季的背影。
而季对这一切浑不在意,他知道得祥瑞看起来是泼天之功,但是也是暗藏着危险的,没看到仇身后的一群人在郑忽开出价码之后露出的嫉妒之色吗,庶人尚且如此,若是将祥瑞送到朝中,即便是打着郑忽的名义,难保他不会进入一些人的眼中,现在他有郑忽护着或许没什么事,但是未来郑忽上位之后呢
到时他极有可能从家臣变成朝臣,若是有人在郑忽面前进谗言,他现在若贪,届时难保郑忽不会想多。
况且,他觉得郑忽虽然开的价码诱人,但是他心中怎么想谁知道呢,以己度人,季觉得自己若是主上,开出这样的价码多少也会有些心疼,这虽然是小人之心,但不得不说,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郑忽对于季的拒绝也有些诧异,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就是在向他老爹上表的时候将季的名字写上,以和自己撇清关系,虽说这种东西的政治意义很大,但是他的位置太敏感了一些,又是得到这种东西,难保他老爹不会多想。
至于上表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他就不管了,不是不想管,而是他身处的位置让他不能也不敢管。
现在看来,这季倒是聪明的紧呢
“汝虽不受,然我却不能不赏,其赐百金,晋爵为上士”
这可以说是郑忽当前能拿出来的最高赏赐了,他能拿出百金已经是不少了,至于爵位,他身为世子,地位也只是比上大夫稍高,所以提拔家臣最多也就只能提拔到士的最高阶。
不要以为卿也是爵位,虽然在班禄爵制中有卿这一级,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卿更类似于官职,像祭仲爵位为上大夫却位居郑国正卿之位,后来晋国六卿轮流执政,他们的爵位其实只是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所谓“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说法,鲁三桓、郑七穆也是也是以大夫爵位占据朝中的卿位发达起来的。
而根据层层分封的原则,大夫之下分封士,是以郑忽只能拿出这么高的奖励。
“百金重赏也,上士高位也,卑下微末之功不足以受如此厚赏高位,还望主上明鉴”季是坚辞不受。
“若主上爱怜卑下,则卑下请以十金慰劳在场之人,使二三子皆沐主上恩泽”季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得收点赏赐,不然郑忽的面子下不来。
郑忽叹了口气“你这又是何苦呢”
季身后的青壮虽然不知道季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一个多月的相处,让他们彼此之间也建立起了信任,在郑忽说完,一同向郑忽请求道“还望主上允百夫长之请”
郑忽表现的愈发的无奈,最后一副半推半就,抵不过士气民心,捏鼻子认了的模样。
小金人的水平,他现在是具备了。
当然,虽说赏了十金,但这并不算结束,季都知道拿十金分润给众人,他这个做主上在这个时候更不能吝啬,“今夜我将大劳二三子,以不负天赐之福”
“谢主上”青壮个个喜形于色,扯着嗓子大呼,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意。
郑忽矜持的笑笑,没再多说。
而这场狩猎之争,算是以平局收尾。
季一方立了这么大的功,对于赏赐又坚辞不受,郑忽也不好判他们输,仇一方猎获甚多,若判他们输,肯定也人心不服。
于是,郑忽命众人收拾收拾,准备下山。
他自己则在思考着如何上表将这一祥瑞的政治意义发挥到最大。
下周还是裸奔,不知道咋回事,当时刚上试水推的时候,七月帮忙推了一下,成绩是最好的,然后第二周没给推荐,上第二次推荐的时候,排在我上面的要么是老作者,要么是上百万字的书,在几十万字的书里面,我这本书算是表现很不错的了,但是两周了,还是没有推荐,不知道咋回事,就这么邪性
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
郑忽回到宫室之后,立刻让人将白鹿幼崽保护了起来。
而他,则立刻跑到书房,抽出竹简,准备向郑庄公汇报情况。
儿尝读易,见其卦理宏深,包容天地,常欲究其本查其源,或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昔者庖牺氏之治天下也,仰则观乎天文,俯则查其地理,中则得其人和,是以远无不至,近无不服,于是,天帝降福,百鸟翔集,河洛出书。
是故明主在位,布政以均,则天示之以嘉,以褒明主之圣德也,故黄帝有土德之瑞,帝舜有凤凰来鸣。
今儿率青壮于邢山冬狩之时,见白鹿现于野,此天赐郑国之福也,何也郑方欲伐夷狄而卫中国,则白鹿现于邢山,此非褒父君之明德,存诸夏之功乎且郑立国日浅,白鹿为幼,此非象郑国者乎幼而长,长而异于群,此非象郑国将伯天下乎不然何以异于群也
儿愚钝不明,常赖于父君教诲,今骤见白鹿现于郑国,心甚喜矣,以为天将兴郑,不堪之言,还望父君指点一二
不孝子忽再拜顿首
这一篇文章写的郑忽是挠头搔耳,恨不得将上古以来所有出现的祥瑞列举出来以证明郑国真是得到了上天庇佑,将伯天下。
这篇文章拿出去对于郑忽不久之前提的伯天下之策绝对是个神助攻,就差没直接说,你看看上天都这么明白告诉我们郑国将要伯天下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这有利于坚定郑庄公及一干郑国群臣的自信心。
郑忽为了郑国也是操碎了心
谁让他是郑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