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2)
为他准备早餐。
不到一刻钟,早餐便已全部上桌,郑忽边吃边打量着这个时期的饭食。说实在的,郑忽之前一直没有关注饮食这方面微末小事,现在或许是最后一顿饭,郑忽反而饶有兴致的看着桌上摆着的这些食品。
这个时期的饮食结构与商周时期大致一样,仍然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
但是此时主食的比重却有所变化,如商周时期文献中经常提到黍稷,到这个时期则更多的是“粟菽”并重。
如管子中所谓:“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菽就是大豆,而粟就是小米,由于此时石磨尚未被发明出来,这两种谷类虽然是主食,但是吃法却是异常粗糙。
就像摆在郑忽面前的粟一样,完全是煮出来,就端到饭桌上了。粟尚且还能下咽,至于菽煮熟而成的豆饭,郑忽是真的吃不下去。
“这次要是侥幸不死,一定要想办法点亮科技树,至少得把石磨给弄出来”一边吃着剌嗓子的粟米饭,郑忽一边在心中暗暗想到。
或许是真饿了,也或许是心中没有了杂七杂八的念头,总之郑忽这顿饭吃的特别多。
打了个饱嗝,郑忽决定好好睡个回笼觉,之后是生是死,听天由命吧
就在郑忽转身回去之际,郑忽见到有人急匆匆通传说他老爹要见他,让他马上过去。
郑忽见状,也只好强打起精神,理了理身上的衣冠,跟随着前来通传的寺人朝他老爹书房走去。
说起来,郑忽自回到郑国的这两天一直都没有和他老爹深入交流过,除了刚回国告庙前,郑忽与他便宜老爹的第一次会面,他老爹夸奖勉励了他几句之外,再也没有了其他的交流。
在路上,郑忽不断的在心中盘算着,过会见到他老爹时,如何把自己的计策推销出去,讨好他老爹,进而保住自己的小命。
说不在乎自家小命,事到临头,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越想这样想着,郑忽越是慌乱,生怕再行差踏错,那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可就尽皆东流了。
郑忽就这样心情忐忑的走到自家老爹书房,待寺人通禀之后,郑忽推开了书房的门。
“吾家的麟儿来了”刚迈进书房,郑忽便听到自家老爹对自己的夸奖,同时还夹杂着一阵爽朗的大笑,似乎还不是一个人。
等等,郑忽心中一顿,往旁边一瞧,竟然还有一位老者坐在他老爹的左手边。
通过原主的记忆,郑忽瞬间反应了过来,那是自家的叔祖,也就是郑忽祖父郑武公的异母弟公子吕。
“又是一历史名人”郑忽心中想着,却丝毫不敢怠慢,忙向二人见礼。
“儿见过父君”
“孙见过叔祖”
他老爹还未回应,便见公子吕笑呵呵的道:“世子不必多礼。”
说起来,昨天在宗庙祭祀的时候,公子吕是在场的,只不过郑忽没有注意到罢了
后来,郑忽搞了一出宗庙事故,导致庆功宴不欢而散。
当时公子吕就想找郑忽的老爹来谈这个事情。但是由于郑忽的老爹一直在和祭仲会谈,他只能等到今天早上再来。
其实,公子吕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劝郑忽老爹不要废掉郑忽,如果实在劝不住,那就劝郑忽的老爹杀了郑忽。
毕竟作为郑国宗室的族老,公子吕虽然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为郑国的扩张南征北战,但是为了维持郑国的稳定,他还是愿意牺牲一切的。
就像当年郑忽的老爹纵容共叔段大肆扩张的时候,公子吕就问郑忽的老爹他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要是想把君位让给共叔段,公子吕说那我就是侍奉他;要是不想让给共叔段,那就杀了他,不要让民众有二心。
把现在这件事控制住,不让它向着当年郑忽他老爹和共叔段争位的方向发展,是公子吕心中最重要的念头。
公子吕并不关心谁上位,他关心的是郑国的稳定和发展,作为一个为郑国戎马大半生的老人来说,而今的郑国就是他的心血,他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此时郑国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故而,他一大早就跑过来来见郑忽老爹,当时郑忽的老爹还在吃饭,他刚好蹭了一顿饭,二人边吃边聊。
刚切入正题的时候,郑忽的策文便到了,二人只好停下交谈。等郑忽的老爹看完郑忽的策文之后,公子吕见其一脸严肃,尚未等他开口问,郑忽的老爹便把郑忽的策文传给他看。
如果说他之前是郑忽的态度是立亦可,废亦可的话,那么他看完策文之后,心中的天平就不自觉的朝立郑忽的方向偏了一些。
因为或许郑国现在行的也大致是远交近攻的策略,但是从没有人把他整理成理论明确的提出来。
郑忽的这个理论就好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为郑国的未来明确一个发展扩张的方向,完全是可以当成一个国策来执行的。
这也是刚才郑忽推门后,看到二人对自己皆是欣赏态度原因。
第十五章 得寸进尺
郑忽在他老爹和公子吕的注视下走入坐席,方坐定,郑忽抬眼小心的朝他老爹的方向看了一眼,正瞧见他老爹笑眯眯地看着他。
郑忽立刻收起了小心思,换做了一副严肃的表情,眼观鼻鼻观心。
看着郑忽一副惊吓过度的模样,庄公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昨天晚上的事把他吓坏了”
能不吓坏吗在这样的枭雄老爹眼皮底下,犯下这样严重的政治错误,郑忽要是心里无一丝一毫的波澜,那就和圣人无异了
看着郑忽略显疲惫的面容,庄公开口问道:“吾和汝叔祖已观汝之文章。吾儿心思机敏,吾固知之矣然今见汝之文章,汪洋恣肆却又矩度斐然,实有大家之风,不知吾儿是如何作得”
听到这里,郑忽心中一紧,这话虽然在夸他文章写的好,但是隐隐却有怀疑文章不是他所写之意。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啊”郑忽心想“那些穿越之后东抄一篇文章,西抄一篇诗歌的小说果然不可信。”
自己的文章确实是自己所做,只不过加了些后世法家和纵横家的文风,这样都会被怀疑,更别说抄其他了的。
“看来以后行事得小心些才是,不能过多的展示出与这个时代不相符的东西。”
人常说:“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果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若是自己展现出过多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很有可能被这个时代的人当成异端来对待,到时候被架在火架上烧死就彻底完了”
想想中世纪那些被绑在火架烧死的异端,郑忽心中一阵不寒而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