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不灭的村庄 > 遍野尘埃【九】(14)

遍野尘埃【九】(14)(1/2)

目录

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展开了。杨贤德的同学不遗余力地积极运作,跟一家号称在北京有着深厚政治背景的公司联系上了。这家公司手中有一个果汁饮料生产项目,是国内经营与国外销售兼营的大项目,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杨贤德和沈玉花自是高兴。为此,他俩拉上了一车土特产品,特意跑到省城去感谢那位同学。

这家公司的办事效率似乎非常高效。仅凭杨贤德同学的一面之词,便满口答应下来,连到北山一村的实地考察都免了。时隔不久,这家公司便通知沈玉花到省城洽谈合作事宜,还把事先打印好了的合同拿出来,叫沈玉花签字实施。

沈玉花哪懂得合同的厉害。何况,又是杨贤德同学从中牵的线搭的桥。自家以为,这回可算是傍上了大款,钓上了大鱼。就怕自己再迟疑不决,会毁了这场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她便连条款内容都没来得及细看,就稀里糊涂地签了字,盖了章。

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两家的合作是有明确分工的。北山一村负责项目的资金筹集、基建工程和人员调配。省城公司具体负责设备的购进与安装维护、技术的培训与指导,以及产品的购销与外运。厂子的所得利益,两家五五分成,各占一半。这样的条件与分配原则,把沈玉花喜得合不拢嘴。她立时跑回村子,进行了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北山村人也是叫杏花村的大厂子馋红了眼,更是穷怕了,所谓穷则思变,就铆足了劲儿地要把杏花村人给比下去。于是,整个北山一村的老少爷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就算卖了房子卖了地,也要誓死办好这个项目。

接下来,北山一村的“天然”厂便顺理成章地运作起来。其启动度之快、贷款之迅、调地之容易、基建之高效,足叫北山镇领导层的杨贤德们瞠目结舌了。镇党委、政府似乎看到了,比杏花村更高更强更有远见卓识的又一个响当当品牌,竖立于北山镇地盘上了。他们也就抢抓机遇,因势利导。穷北山镇之所能,尽北山镇之所力,一切都要为“天然”让路,一切都要为“天然”开绿灯。两股劲儿拧到了一起,便把“天然”厂这块高强硬的牌子轰轰烈烈地竖了起来。

沈玉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会败在了一张印有密麻麻方块铅字的白纸上。北山一村的老少爷们,也都稀里糊涂地栽倒在这个白色陷阱里而不能脱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