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 分节阅读 109

分节阅读 109(2/2)

目录

陈圆圆不愿与吴三桂同流合污,便借口自己体弱年迈,到昆明三圣庵出家为尼,终日焚香诵经,颐养天年。

康熙十六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不久病逝。孙子吴世瑶继位,1681年9月,吴世瑶在昆明自杀,部下弃城投降,吴家男女老幼尽遭杀戮,唯陈圆圆下落不明。据说,3年后她在昆明三圣庵圆寂。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与圆圆曲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伟业号梅村所写的圆圆曲。

由于世人将吴三桂变节归咎于其爱妾陈圆圆被掳,令吴三桂为夺回陈氏而出卖国家,吴梅村以西施讽今,谱下七言长诗圆圆曲,指出陈圆圆无一丝损害国家之举,责任应在吴三桂。

虽然晚清名家王国维比较圆圆曲与唐代诗人白居易之长恨歌时认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逊后者一筹。然无可否认,吴伟业能将西施与陈圆圆之际遇融合得丝丝入扣。但最令吴三桂介怀的却是诗中中段几句与西施无关,矛头直指吴三桂的诗句: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此段不但为陈圆圆开脱,更露骨地讽刺吴三桂卖国外另一令人不耻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杀。据说吴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吴梅村删改上述几句,然为吴梅村所拒绝。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性格特点

吴三桂孝勇善战,勇敢无畏,使其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上演了“少年救父”之举。然而他性格反复,暴躁圆滑,使其作出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之事,并因此背上了“汉奸叛贼”的千古骂名。

吴三桂军事才能过人,一生战功不断,年过七旬仍可带兵上阵大败清军,但他却缺少作为一国之君的雄才和领导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无法长期团结一批有识之士,获得长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在揭竿反清时,虽能连连攻城拔寨,短期内夺下清王朝半壁江山,却无法让新生的吴周政权免于夭折。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人物评价

汉奸说

一部分人认为,看人看本质,吴三桂是汉奸,这话没错。但关键在于这个“汉”不是“中国”的意思而是“汉族”的意思。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说他投降是为个女人,太戏剧化,他的本意是爱命惜身,荣华富贵,不是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后来背叛清朝,嘴上是说恢复大明恢复汉人河山,其实又是为一己私欲陷万民于水火。

反“汉奸”说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吴三桂是一代枭雄,他明大义,识大体,弃暗投明。大明亡、大清盛乃是历史趋势。他顺应历史潮流,应天理、顺民心,五万关宁铁骑所向披靡,功勋赫赫名垂青史。清朝对中国目前的疆土定型,以及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引导清军的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义。他疾恶如仇,替天行道剿闯贼;他雄才大略,镇守西南三十载;他有情有义,热血男儿,为陈圆圆冲冠一怒。

“逼反”说

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二者两败俱伤,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故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

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庭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1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