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2/2)

目录

实例清楚明了,所有围观的人都知道了,本案死者在柴房失火前已经被杀。

知县冷风神情严肃,一拍惊堂木,大声宣布:“杀害本案死者另有其人,与李大有无关,李大有无罪释放”

“多谢青天大老爷还草民清白”李大有激动的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又转身膝行至韩非面前,磕头说道:“小的多谢公子仗义执言,救命之恩”

韩非急忙拉起李大有,温和地说道:“李大叔不必多礼李大叔得以还清白,完全是冷大人明察秋毫,小可何恩之有”

冷风闻言不禁大为高兴,饶有兴趣盯着韩非,那眼神仿佛在说,“小子会做人,本官看好你”

冷风投桃报李,对李大有说道:“本官固然不会冤枉好人,但韩非所言对本案的进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你能够无罪释放,韩非功不可没”

“大人过奖了”韩非躬身道:“小可擅自扰乱大人问案,大人宽宏大量,不计较,小可已经感激不尽,何敢居功若是大人没有别的吩咐,小可告退了”

“嗯,好,韩神医请便”

案子还未完结,冷风不便与韩非过多交谈,暗中向身侧的师爷使了一个眼色。师爷会意,悄然退入后堂。

韩非虽然非常想招揽李大有,但此时此地不是谈话之所,以免落下挟功胁迫之嫌。他走出县衙,看了一眼,被街坊围住的李大有,径自离开。

他相信,李大有一定会去找他的。

韩非离开县衙,顺道往悦来居方向走,脑子里一直在盘旋此案的内情。李大有的脱罪,固然是令人欣慰的事,但却让此案更加扑朔迷离,死者在李家的柴房,幕后真凶是谁,与李郑氏的失踪是否有关联

“韩神医,请留步”

韩非正低头沉思,忽闻身后传来呼喊声,回头一望,见是知县冷风的师爷,忙上前见礼道:“小可见过师爷不知师爷呼唤有何见教”

“韩神医才学不凡,智谋出众,老夫敬佩”

知县冷风是师爷的恩主,今天韩非关键时候帮了知县一把,师爷感同身受。他面露赞佩之色,温和地说道:“冷大人有请韩神医一谈,还望韩神医不要推辞”

“师爷过奖了”发生了这么多波折,知县冷风的约谈,也在韩非些预料中。因此,他并不意外,他谦卑地说道:“知县大人训话,小可何敢不听师爷请带路”

韩非跟随师爷来到县衙知县值房,知县冷风已经结束审案,坐在值房书案后面。

“韩神医,年少有为,本官非常欣慰”知县冷风赞许地看了韩非一眼,直接问道:“本案案情复杂,目前并没有真凶的线索,不知你有何看法”

第五十一章 李郑氏之死

韩非略略组织了一下语言,躬身答道:“既然大人垂询,小可就斗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小可认为此案的关键是李郑氏,找到李郑氏,此案或许就大白天下了”

知县冷风沉吟片刻,说道:“韩神医是说李郑氏知道杀害死者的凶手”

“大人,死者并非李家人,却死在李家柴房,李郑氏若不知情,很难说得通。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柴房失火前曾经下过大雨,柴房外的柴草自然都湿透了,按理,很难烧得起来。但李大有失手掉落的油灯却引起一场大火,大人不觉得奇怪吗这只有一个可能,柴房事先被人洒满了引燃之物”

韩非停顿一会,接着说道:“大人,小可大胆作个假设,杀人凶手是李郑氏熟识之人,所以才会把死者转移到李家柴房,并洒满引燃之物,意图烧毁柴房制造死者意外死亡的假象,李大有适逢其会回到家中,真凶顺势嫁祸给了他。李郑氏的失踪,也极有可能与此事有关。当然,这都是小可的推测,目前缺少有力证据。”

“韩神医分析得有理,此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李郑氏,不知韩神医对于寻找李郑氏有何高见”师爷接口说道。

“冷大人,师爷,李郑氏风评不佳,人所共知,要想找到李郑氏,还得从她交往的男人着手,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与她关系密切的人尤为重要。明察暗访之下,相信,一定会找到蛛丝马迹”

韩非一番剖析,条理清楚,知县冷风大喜,高兴地说道:“韩神医所言有理,师爷立即组织三班衙役出去查访”

事情到了这里,韩非该说的话都说了,随即向知县冷风告辞。从县衙出来,他顺道去了趟悦来居酒楼。目前,酒楼正在进行人事交接,各项事务都需要他这个东家到场监督指导。

韩非与何翠琴签下合作协议,对悦来居来说,是个重要的发展契机。他委派吴掌柜为全权代表,带领一批精干伙计赶去应天府,组建脆皮烤鸭生产作坊,并择机组建新的悦来居酒楼。按照他的想法,未来的商业重心,必将转移到应天府,高淳县城的酒楼只作为一个分店。

酒楼的交接很是顺利,新任掌柜李波也算是梁家的老人,他原本也是梁家一个店铺的掌柜,梁家败落,他连同店铺一起转移到新东家,受到了新东家的冷遇,这次经过吴掌柜劝说,他又算是回到了梁家的旗下。李波接任悦来居掌柜后,表现可圈可点,韩非很是满意。

韩非在酒楼停留了一个时辰左右,才返回梁府。他刚抵达梁府门前,早已等候在石狮子旁边的李大有,立即冲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他的面前。

“韩公子救命之恩,小的无以为报,甘愿为奴仆,侍奉公子,还请公子收录”

“李大叔何出此言伸张正义是我辈应该做的事,谈不上什么恩不恩的,李大叔快快起来”

韩非尽管非常需要李大有这样的人才,但要这么收他为奴仆,也非他所愿。这时代,奴仆的地位极低,一入奴籍终身为奴,就算获得了脱籍的机会,社会地位也很难得到提高。比如万家,虽然家财万贯,但始终脱不开金陵贾家奴仆的烙印,身份地位得不到本地乡绅的认可。

李大有继续跪在地上,说道:“小的是心甘情愿为奴仆,公子不答应,小的就长跪不起”

“小可何德何能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