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分节阅读 96

分节阅读 96(2/2)

目录

灵州,即之前的灵武郡,李隐在一开始的时候,所封的爵位灵武公,封地便是在这里。李唐建国,该郡为州,所以灵武郡便成了灵州。

灵州也就是后世的宁夏地区,地处有着“塞上江南”美誉的河套平原,良田众多,物产丰富,所以梁师都才会如此觊觎这里,每次出兵,都想要夺得灵州。

灵州路远,李隐欲击梁师都,却不打算远去灵州,他率兵一直北上到了延州即以前的延安郡,与驻扎在此处的延州总管李靖会合,然后合兵一处,继续被上直往梁师都的老巢朔方郡而去。

李隐采取的,是围魏救赵之法,除非梁师都不要他的老巢了,不然定会回兵救援,这便省得了李隐自己大老远的走去与之交战。

梁师都兵仅两三万,想将其击败对李隐来说并非难事,所以李隐更关心的,反而是薛举与李世民的交战。

薛举大军出陇山后,一面遣手下大将钟俱仇会同归附羌人,寇掠汉中,一面亲率大军,向泾州隋安定郡,治所为安定城,今甘肃泾川县北进发。

六月十七日,薛举率大军越过泾州诸城不打,带着十数万兵马直驱长安而来。

这时,李世民已挂帅西来,驻军于高城今陕西长武县北,加深壕沟,加高壁垒,打算先防守以挫薛举军锐气,慢慢寻找敌方弱点,再与之交锋,上一次李世民败薛举大军,采取的也是这个策略。

十八日,薛举大军兵围高城,并派人于城下骂战,但李世民却置之不理,坚决不与之交战。

双方对峙了十多天后,右元帅府司马殷开山神色有些慌张的向李世民禀报了一个消息:他们自长安而来的运粮队伍,别薛举的游骑兵给劫走了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

上一次薛举与李世民交战,对峙多时后,因后勤有些难以供应,以致军心不稳,这才被李世民抓住战机,一举将其大败。

而此次薛举再次来犯,采纳谋士郝瑗之计,派骑兵以军营为中心四处劫掠,并让皇太子薛仁皋亲自统率西秦最为精锐的六千精骑,饶过高城,抢夺唐军的运粮队,取敌资己,以战养战

陇右地区盛产战马,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陇右这个马源之地,所以薛举军中,骑兵不缺,四处劫掠之举,李世民根本无法制止。

如果再这样下去,唐军必会困亡于这高城。

思虑再三后,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与薛举军决一胜负,于是于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在高城西南列阵,然而薛举军却似乎早已料到李世民会率兵出城,军阵尚未展开,薛举便秘密带兵进袭唐军背后,唐军猝不及防之下,互相踏死无数,士气大跌。

二十二日,双方再次于浅水原今长武东北交战,唐八位总管都败下阵,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将军慕容罗、李安远均阵亡,王君廓败走岐山,唐军于是大败。

李世民最后带少数人马逃回长安,薛举于是攻克高城,收拾唐兵尸首筑成高台,长安震动,人心浮动,李渊也有些慌了,让人快马急诏晋王李隐回师长安。

第187章 谁能为帅

在得知李隐带兵直捣自己的老巢朔方郡后,梁师都慌忙从灵州撤兵,急冲冲的返回了朔方郡,但这时,李隐却已撤离了朔方郡,而且还掳走了两万多百姓。

梁师都辖下人口本就不多,白白失去了两万多百姓,对统治内的赋税、人力等反面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梁师都知道这一情况,顿时怒火中烧,久久缓不过气来。

李隐之后又采取房玄龄之计,派使者前往榆林郡,与郭子和取得联系,劝其归降大唐。

榆林郡在朔方郡的北面,为梁师都势力的腹背之地,梁师都与郭子和起事后,共通突厥,互相联姻,互不侵犯,如果郭子和降唐,那可就是梁师都敌人了。

房玄龄既然如此献策,自然是有自信郭子和会答应投降的,因为榆林地狭民少,北为草原,南为朔方郡,东为黄河,西为沙漠戈壁,发展空间有限,郭子和此人的野心也不大,就是想割据榆林郡,过着他土霸王的日子。

所以郭子和肯定是谁强就投靠谁的。

房玄龄所料不差,李隐的使者到了榆林郡后,便受到了郭子和的热情接待,使者表明来意后,郭子和二话不说,便将梁师都的族中子女送还了朔方,断绝了与梁师都的来往,然后派自己的亲弟弟郭子政与使者一同南下,面见李隐。

当郭子和刚刚见完李隐的时候,李隐便接到了自长安而来的急诏,于是布下士兵防御边境,之后立即班师回朝,郭子和也随之入长安向李渊献表归降。

七月二十日,李隐还师新丰县,让大军驻扎于此,然后与房玄龄等人轻骑直入长安。

高墲战败,原本主要职责自然是作为主帅的李世民了,但李渊却不愿对李世民做过多的处罚,以免无人能制衡李隐。

于是,李渊去信给殷开山、王君廓等人,让他们委屈一些,先将罪责揽上身,承诺过些时日定会对他们重新录用。

对此,殷开山等人都答应了,但王君廓却不答应,一气之下,竟带着数千人马出武关投奔李密去了,李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之后,李渊便对外说,高墲战败与李世民关系不大,因为那时李世民刚好得了疟疾,需要静养一些时日,于是把军事委托给了殷开山等人,那时李世民还特地告诫过殷开山等人,“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待本王的病痊愈后,自会将他打败”

不过殷开山等人却硬是不听李世民的劝告,想要显示一下武力,以威慑敌人,这才率兵出城,以致遭受惨败

最后,殷开山等此次随李世民出战的众多将领,都被李渊罢免了官职。不过与原本的历史相比,其中的人物少了刘文静与刘弘基,他们两个都被李隐给要走了,并未参与高墲之战。

李渊为了挽回因高墲战败所带来的颓势与危机,在诏李隐回长安的同时,还遣使入凉州,向李轨承诺可以与他共谋陇右,并称呼李轨为从弟。

李轨大为欣喜,他自称大凉王后,也是自称先祖乃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之主李暠的后代,但很多人都是知道,李渊这一支才是正宗,而且是可以考据的,李轨这明显是牵强附会。

但现在李渊既称李轨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