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分节阅读 77

分节阅读 77(2/2)

目录

今年八月,元宝藏举郡投降李密,被李密封为上柱国、武阳公。元宝藏于是派魏征写信向李密致谢,李密喜欢魏征的文辞,因此就将他召来,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管记室。

魏征这时听闻李密的询问后,站起身来答道:“徐洪客应该是因为魏公没听他的建议,从而轻视魏公,所以才不愿意来投吧”

李密听后,大为皱眉,心中想到,这个魏征啊,才能是有的,就是说话太直了点,实在不讨人喜。

魏征似乎也知道李密厌恶自己,于是便主动退出了李密的营帐,他摇了摇头,于心中叹道:“以前洛阳无良将的时候,魏公尚且不能攻克洛阳,现在有善战之名的王世充带着江淮劲旅主持洛阳大局,魏公就更加没机会将洛阳攻下了。”

王世充是今年七月份驰援东都洛阳的,那时杨广似乎铁了心要灭掉李密,几乎将现在朝廷的能调之兵,无论远近通通都往洛阳调去,王世充也在其列。

一开始王世充原本在名义上是归薛世雄统辖的,但王世充万万没想到,忽然之间,喜从天降,大名鼎鼎的薛世雄竟被窦建德给击败,且退回辖地后不久就病死了,使得王世充得以接任薛世雄的重任,统率洛阳诸军。

“这难道是老天在助我成大事”王世充这阵子心中总会如此浮想联翩。

王世充既然来到洛阳,就不打算再回江都的了,他此时的想法,就是尽快将李密消灭,然后独霸中原,再以洛阳雄兵争夺天下

因李密与王世充各自的野心与目标,两人注定是生死之敌,最后的结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九月十五日,王世充率大军夜渡洛水,在黑石扎营,第二天,他分兵守营,自己率领精兵在洛北列阵,兵锋直指李密军的大本营洛口仓。

李密听到这个消息,就率兵渡过洛水迎战。

李密仍以为王世充仍如之前的东都守军段达等人那般好对付,两军刚一交战,便下令大军全线出击,直扑王世充军。

王世充所率领的大军中,有四万王世充的嫡系部队,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江淮劲旅,当见到李密一开始就将军队全部投入战斗后,王世充冷笑了一声,让江淮劲旅按捺不动,指挥其余的军队硬抗李密大军。

双方厮杀半个时辰,王世充阵营渐渐不止,出现了溃败之像,就在这时,王世充亲率四万江淮劲旅直往李密中军杀去。

王世充这四万江淮劲旅,算得上是天下的雄兵之一,李密军中之一少数部队能挡,但那些部队却都全部投入了战场,正与敌军打得难舍难分,根本来不及抽调。

第156章 入主关中

这使得王世充带着四万人马出击后,一时间所向披靡,无人能阻,李密的中军于是乱作一团。

李密见形势不妙,只好下令全军撤退,大败而逃,李密帐下素有智谋的柴孝和在渡洛水的时候淹死,李密率部下的精锐骑兵渡过洛水向南而逃,其余的大部人马则向东逃到月城。

王世充以为李密也是逃往了月城,便率众往东追击,最后包围月城的军队。

李密狼狈之极的逃离追兵后,于荒郊上稍作休息,房玄藻等谋士都劝李密回洛口仓重新振作旗鼓。

李密摇了摇头,他自从上瓦岗以来,可谓百战百胜,从未有过败绩,这时实在不甘心始败于王世充之手。

李密大军别看有数十万人马,但组织是相对比较松散的,十分的依赖李密的个人威望来维持,如果此次就这样大败于王世充,对李密的个人威望影响是巨大的。

李密向旁人问道:“王世充这厮现在在何处”

左右回答:“在围攻月城。”

李密双目放光,已想到了反败为胜的对策,哈哈大笑了一声,带着残部人马从洛水南岸策马直奔位于黑石的王世充后方军营。

王世充军营中的守军惊恐,接连烧了六次烽火以报警,王世充无奈的撤了月城之围,狼狈地回救自己的军垒。

李密又重新调度人马与王世充交战,他这时再不敢小觑王世充,与之稳扎稳打,小胜数场,斩获首级三千余,不过却始终无法将王世充的大军击溃,于是双方战事便这样陷入了胶着之中。

九月二十七日,李渊命令各军开始进攻长安城,并向军民规定道:“不得侵犯七庙和代王、隋朝宗室,违令者诛灭三族”

大军攻城的第二天,西京留守、右候卫大将军卫文升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卫文升之死对隋军的士气打击是很大的,他自从杨广第一次征辽返回后,便开始镇守长安,在仍能处理事情之前,屡次率军击溃四方叛军盗匪,在长安隋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近两年来,卫文升虽病重得不能下床,无法处理政务,但只要他没死,便能如定海神针一般支撑着隋军士气的作用,但此时卫文升一死,长安隋军的士气立即跌到了谷底,而此时主持长安军政大事的阴世师、骨仪,都只是酷吏,并不足以服众。

所以长安城虽为现在天下仅次于东都洛阳的坚城,但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大军攻城五日后,李渊正意气风发的将手中的一封信放下,向李建成、李隐和李世民三个人笑道:“我军只攻打了五天长安城,城中官吏富商便纷纷投书求降,这长安城恐怕用不了几日就能为我所有了”

李隐与李建成、李世民三人听后,脸上也是难掩欣喜之色,只要将长安攻破,那他们李氏变国为家的愿望就将不是梦了。

自西魏宇文泰以六镇精兵奠定北周立国的基础以来,关陇门阀的势力便一直十分强大,从北周到隋朝,朝代虽然变了,但这些盘根错节的门阀势力却未变,所以对这些门阀势力而言,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谁坐在龙椅上,他们只关心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

李渊作为陇西李阀之主,无疑是这个乱世之中,最适合关陇门阀利益的人物之一,所以他一入关中,才会如此的受到百姓高官的夹道相迎,无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