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2/2)
一队两百余人的骑兵,护送着一辆马车缓缓使进了晋阳城,在马车里面的,是抱着小虎儿的采莲、一脸好奇的盯着马车外头的小蝶还有哈欠连连的妞妞。
马车一直行驶到了晋阳城中的太守府大门前,骑着黄骠马的李隐跳下了马,将马车的布帘掀起,然后将采莲等人一一扶下了马车。
“二弟,你们来了”李建成已得人通报,走了出来。
李隐听李建成叫自己为“二弟”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一会后才上前笑道:“大哥,别来无恙啊”
此时的李建成,与李隐初次见他的时候相比,更显稳重从容,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他这几年时常帮助李渊处理政务,也是大有成长。
“这就是我的小侄子吧”李建成惊喜的看着熟睡中的小虎儿道。
“见过叔叔。”采莲向李建成盈盈施了一礼,然后在李隐的点头下将小虎儿交给了李建成抱,但小虎儿被李建成一过手后,便醒了过来,然后哇哇大哭,将李建成弄得十分窘迫,只好再次送回给采莲。
李隐也是一脸无奈的道:“你这侄子怕生得很,前阵子我只出征了个把月,他就不让我抱了,直到现在才勉强抱得了。”
两人说话间,已走进了太守府。
李渊现在虽然并非太原郡的太守,但这太原郡太守现在依旧悬空着,而他又仍是河东抚慰使,在这太原郡官职最大,所以便暂时住了进来,将这里作为办公与居住的地方。
进了太守府后,李隐又与李世民、李元吉、李智云三人见过了面,三人都称呼李隐为“二哥”,李元吉叫得极不情愿,而李世民则叫得最为别扭,因为他听了许多年别人李元吉、李智云叫他为二哥,都已经习惯了,但没想到现在“二哥”却变成了李隐
李建成等人对李隐称呼的改变,自然是得了李渊的吩咐,毕竟李隐此时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再“隐弟”、“隐哥”的称呼,就让人笑话了。
随后,李隐带着采莲等人见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李渊,采莲神色紧张的向李渊行了个大礼,李渊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小虎儿道:“给这小家伙取名字了吗”
李隐道:“只取了个小名,叫小虎儿,大名还请爹相赐。”
李渊背着手走了一会,“李家孙字辈应为承,就叫他李承明吧,你觉得怎样”
李隐道:“李承明挺好,就叫李承明吧”
因为李建成已有一子李承宗,所以李渊并非刚当爷爷,故而面对小虎儿时并没有多少激动的情绪,更何况采莲又非李隐正妻,只是个来路不明的女子
又过了两天,除夕夜到来,太守府邀请了许多人来共度除夕,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宫监裴寂、太原鹰扬府司马刘政会等重要人物悉数到场。
第120章 大业十二年
因为是除夕之夜,大家都没那么讲究,吃过饭食后都随意的走动着。
刘文静拿着个酒壶来到李隐面前,压低声音道:“皇帝雁门被围后,隋朝国祚不远,你父亲可有问鼎之心”
刘文静这是代表裴寂等太原官员前来向李隐询问的。
李隐看了看四周,“我父应该有那个意愿,只是现在的意志恐怕还不怎么坚定,我返回雁门郡后,你们要多与他交流交流。”
对于李隐这个回答,刘文静还算满意,只要李渊真的是有怀有别心就行,他就怕李渊是个隋室的大忠臣至于意志不坚定,他刘文静有的是劝服的法子。
随后,李隐又与裴寂、刘政会等人私下进行了交谈,刘政会还好,对他客客气气的,但裴寂却似乎不怎么愿意与李隐多谈什么,没讲几句话便借故离开了,李隐见此自然不会再往上贴去。
李建成这时来到了李隐身边,“我过完除夕便返回河东郡安邑县,继续为我母亲守陵,父亲与世民在太原郡,就多由你看顾了。”
李渊的正妻窦氏,已在两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杨广二征辽东,李渊一开始是在怀远镇督粮,窦氏也随行照顾李渊起居,然后偶感风寒,就此一病不起,等到李渊被调任为弘化郡太守不久后,窦氏便撒手人寰了。
李隐知道此事的时候,已为雁门郡鹰扬郎将,对此也是不甚感叹。因自己母亲谢氏遭遇的缘故,他原本是对窦氏怀有恨意的,但既然她人都死了,那就让所有的恩怨,都随之而去吧
此事李隐听了李建成的话后,点头道:“大哥放心吧,我就近在雁门,定会好好看顾好他们的。”
此时李家兄弟,关系基本还算融洽,但就是不知这种温情,还能继续维持得了多久。
李建成正打算离开的时候,李隐忽然将他叫住了,故作随意的道:“大哥,三姐现在在何处似乎许久没她的消息了。”
李建成道:“三妹她这两年一直待在关中,似乎经常找人比武切磋,还闯下了不小的名头呢。就是不知怎的,家也不会一下,爹还想为她找门好亲事都不行。”
李隐听后,轻轻的点了点头,眼神看向远处,也不知在想着什么,等李建成走开后,才长长叹了一声
在太守府中众人热闹的欢腾中,时间不知不觉的来到了隋朝的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这个注定不平常的年份。
正月初五,李隐打算离开太原,返回雁门关,但李渊却在这时将他叫到了书房。
一走进书房,李渊便给了李隐一幅仕女图,李隐看了仕女图一眼,立即将画中的女子认了出来。
仕女图中的女子,是长孙无忌的妹妹观音婢。
李渊道:“你现在都二十二岁了,是时候娶个正妻成家了,画中的女子是名将长孙晟的女儿,知书达理,年芳十五,是不可多得的良配,她母亲几日前派人向我吐露了有意招你为婿的想法,你意下如何”
李隐对这个消息大为惊讶,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
观音婢原本在历史上,是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在她舅舅高士廉远赴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