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2)
问你莎士比亚和关汉卿谁写的好,很多人头头是道,实际上这些人连莎翁四大悲剧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不知道。
你在不了解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的情况下,是不懂他的文学的。就好像如果你不知道十五世纪欧洲最富裕的是威尼斯,最会做生意的是威尼斯人,你就不懂为什么威尼斯商人是威尼斯商人。
“枪哥,我觉得老舍写的更好。”
“自古文无第一,怎么说都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鲁迅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最高峰,笼罩着整个近现代文学史。就好像一张天幕一样,几乎就是中文写小说往上的极限。”
那六人排名实际上不是水友乱说的,而是中华现在的官方排名,毛爷爷曾经用九个最字形容鲁迅,除开鲁迅之外,能得毛三个最字的人都屈指可数。
当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后来郭回国,ya方面给郭说,鲁迅是旗帜,你是鲁迅的接班人,你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郭欣然接受。
亏得鲁迅死了,要不然还不把郭骂出翔来。
“没法比较,硬要比较的话,我觉得鲁迅和列夫托尔斯泰并列,其他人第一个档次,诗歌方面的话普希金和泰戈尔并列,徐志摩和顾城第二挡排头。”至于文坛浩如烟海如繁星那些伟大人物,实在没办法再拿出来说道,泰戈尔是标杆,鲁迅是旗帜,这才是比较的意义。
说话间,方宏已经到了溪水边,这条溪水还不浅,方宏轻车熟路的砍树枝,做鱼叉。
“枪哥,我发现你不应该做直播,而应该做渔民,你有这个天赋。”
方宏翻白眼:“没办法,地上跑的,容易捉的都被捉成了保护动物,不容易捉的现抓抓不到,鱼是比较容易抓的。”
不管鱼怎么机智,都是低一等级的生物,而且在水里,再怎么逃,还是在水里。
方宏叉中了一条不怎么认识的鱼,不过看起来是类似青鱼,也就是川地说的乌棒黑鱼。
将鱼收好,方宏用锅直接端了一锅水,正起身时,被锅里的一个小家伙吸引了注意力。
“雪蛤。”
雪蛤,东北林蛙,又叫做冰蟾雪蛙,就是小说中提到的解百毒的那种蛙类,它的皮下脂肪可以入药,非常昂贵,在东北,养殖这种蛙类的人在最近几年,都变成了巨富。
“它居然不跳走。”
“不跳走我就把它端回去。”
“我突然想起,很多菜就因为对动植物的保护而消失了,比如罗国荣大师有一道绝对经典的熊掌豆腐,就因为海发菜成为保护植物而被迫失传了。”
方宏回到营地,将锅放下,将火升了起来,锅放在火上,雪蛤居然还待在锅里。
事实上雪蛤是林蛙,不是水蛙,呆在水里是没道理的,也不知道是为啥。
“管它的,先煮着,正好尝试一下温水煮青蛙的传说。”
鱼在溪水边已经处理好了,等水烧开时闲着没事做,方宏看到一只鸟飞过,突然想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我看到这只鸟,联系到鲁迅,又想起了一个人。”
“什么鬼这有什么联系”
“大家知道除四害吧”
“知道啊,苍蝇老鼠蚊子蟑螂。”
“不是的,在蟑螂之前,那个位置属于臭虫,而在臭虫之前,那个位置属于麻雀。”
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都知道麻雀是当时的四害,不过那些人可能不太看直播。
“麻雀有什么害的。”
“有一个人,他说麻雀是四害,于是就开启了全国范围的除四害运动。”
“这人谁啊这么吊。”
“这个人是个副国ji干部,是鲁迅的三弟,是一个生物学家,名字我就不说了,怕被请喝茶。”这样的一个人物,说麻雀是四害,麻雀当然是倒了大霉了。”
“为什么呢”
方宏也搞不懂这是为什么,很大的可能性是,这位生物学家自己家养了葡萄,自己没吃着,都被麻雀啄了。
有关
最近几天在书友群和书友讨论了一下,似乎本书后期风格有一些跑偏了,而且最近写的很干,可看性一路下滑,写的也不顺畅,每天只能写一丁点。
经过慎重考虑,五方决定暂停三天更新,重新梳理大纲,重新架构下半程故事,力求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好的故事,看到更多的闪光点。
三天,停更三天,复更后,一定会有惊喜等着大家。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四十六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夜晚,星夜灿烂,从十一点开始,北极光来临。
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有北极光的月份。
初晨,方宏打开直播后就开始回放北极光的画面。
这和在冰岛和在格陵兰海域看极光又是一种不同的体验,空旷的海上还有冰岛空旷的雪原上的北极光,就如同风吹起了一张轻盈的丝绸,随风变换,色彩斑斓。
而西伯利亚上空的北极光,就像是一副蜀绣,颜色厚重,布料也厚重,没有了飘逸轻盈,多了几分神采。
“在古代,shanxi的高坡上都能在冬夜看到北极光,那个时候,留下了很多关于极光的传说,就包括黄帝的母亲感极光而孕。”
从现代的角度怀着恶意去想,那些个历史上出名的大人物,说他们母亲什么什么有感而孕,听上去就好像荒诞的外遇后的借口一般,不过从历史的角度讲,正因为那些带有神奇色彩的出生经历,让他们看起来就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