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2/2)
郭允厚现在能站在李明睿这边,便是因为这个是否让具有商人身份的士大夫从政特别是高居六部九卿和内阁三公之位。
坦白讲,朱由校之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之所以在一开始让自己一帮亲信大臣跟着自己一起做买卖为的是在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同时打破士绅的商业壁垒,并创建国家资本且开启大额征收商税的制度,但现在商税征收的制度是确立了,整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经济贸易的发达程度总算进入正比例,但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出现了许多新的资本家,而由于大明现在是托拉斯帝国体制,因而导致新兴的资本家比之前的士绅更为势力庞大,但因为他们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即主要的利润是在朱由校和朝廷手里再加上他们还要纳高额的税,但正如钱谦益等守旧派所担心的那样,这些资本家一旦控制了朝堂就会导致整个官场也变成了商场,都为自己的商业利益牟利,而淡化了儒家传统的勤政爱民思想。
朱由校也还是比较担心大明帝国在某个将来被这些财阀给控制,并进而彻底脱离与底层百姓间的关系,因而才允许守旧派的一批卫道士存在,这些人或许思想固化,深受小农经济影响,也同样是虚伪的,但他们所宣扬的家族本位思想却能很好的维系上层与底层百姓间的关系,而且他们是未来宣扬忠君思想的主力军。
有时候朱由校也在想似乎应该限制商人从政的自由度,可以允许让政府官员成为商人代理人,但若是政府官员直接成为商人或许真的会让大明帝国在相应针对底层百姓和新兴工人阶级的权利保障未确立之前是不是真的会加剧社会矛盾,毕竟即便在现代,为了避免官商结合的事情出现而影响社会稳定,也是严格限制行政官员经商的。
所以,对于钱谦益等守旧派等要他严禁官员尤其是实权部门官员经商的观点,朱由校并没有直接拒绝,甚至还说过要考虑考虑。
而郭允厚作为户部尚书又是与巩永固、杨廷春、茅以升、李明睿等一样的大财阀,便很反对钱谦益等要禁止官员参与商业的理念,毕竟他这个户部尚书可是为他们郭家谋取商业利益带来不少便利,一旦失去这个户部尚书之位,他们郭家将会失去很多经营买卖的机会,即便是一个审批都要比以往麻烦得多。
因而郭允厚等也都希望能将钱谦益斗倒,以此来震慑那些守旧派的官员最好不要轻启什么官员不能从商的政策改革。
李明睿见郭允厚如此激动,不由得劝了几句,道:“大司徒不必如此着急,这件事还没完呢,看着吧,钱谦益的下场绝对会很惨。”
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
郭允厚不明白李明睿是哪里来的自信能确信钱谦益会有一个很惨的下场,至少他现在是看不出来钱谦益会有什么不好的结局的,即便是这次爪哇国王储杀了大明子民一案,当今陛下尽管龙颜大怒不还是给了钱谦益一个挽回其首辅尊严和名望的机会吗。
因而在郭允厚看来,只怕当今圣上对这钱谦益依旧是圣眷未减。
但事实上,朱由校现在也是颇为无奈,他想留着一定势力的清流官员来支撑大明吏治的基本平衡,但并不是想要留着钱谦益,他甚至也想换一个足够有人格魅力和担当的官员来成为守旧派的领袖,并进而成为大明官员在精神世界的一面旗帜。
不过,钱谦益既然为内阁首辅又如此坦诚承认自己的罪过,再加上朱由校也不想因为对钱谦益太过严苛而伤了其他守旧派的正直之臣的心,也就给了钱谦益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可以挽回自己首辅地位的机会,所以才让他亲自处置爪哇国的王储。
但让朱由校没有想到的是,钱谦益的表现再一次让他刮目相看,他没有想到这钱谦益不但真的亲自腰斩了这爪哇国的王储,还超长发挥,当着满京城士子百姓的面做了一番鼓动人心的说辞,还因此得到了无数士子百姓的褒奖,甚至一直拿他过于谄媚批判他的某报刊也破天荒的夸了这内阁首辅一回,其他报刊更是也炒作了这钱谦益一把。
也不知道钱谦益是不是也在大明媒体界有了自己的口舌,反正现在朱由校倒也没法再说钱谦益什么。
而钱谦益现在却也一改昔日唯唯诺诺的形象,开始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执政理念,而他执政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禁止官员经商
朱由校很欣慰,作为一个帝国中枢的执政者,有一个自己的政治目标无疑是一件好事,更何况这个政治目标并不让自己感到反感,而且似乎也有点社会实用性。
但钱谦益这个内阁首辅不作为的时候尚且引起了李明睿郭允厚等革新派的不满,如今开始作为了也就更加引起了这些革新派的不满,甚至还因此进一步加剧了两派之间的斗争,偏偏现在的朱由校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能做到的是,是让大明由由一个小农经济进入一个商品经济时代,并从一个依靠土地和农业为生产方式的传统帝国进化为一个靠科技与工业为生产方式的资本帝国,但朱由校并不知道如何去规避资本帝国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即便是放在当今也没办法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朱由校能预见这些问题的出现,却没办法准确的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所以,朱由校也就只能在两派之间搞平衡,为了在发展与扩张之余尽可能的保障底层百姓的基本权益和新的社会矛盾激化,他只能慎重的对待两派政治势力所提出的政治观念。
这让朱由校很苦恼,他现在这个皇帝不是在做已经知道答案的题目,而是开始在做没有答案的题目。
或许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才是现在唯一的处理方式。
这是朱由校现在的想法。
朱由校本来只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最伟大的事就是挽救一个人的性命,但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