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0(2/2)
而这十车礼物却也不什么真金白银,装的却只是玻璃和肥皂,还有最为女人所喜爱的菱花镜以及皇家工业公司出品的香水,菱花镜也不是皇家工业公司的高档货,而是在地摊上买的大量普通商品。
也不是温体仁贪污,以次充好,而是朱由校不愿意这么浪费,毕竟蒙古人现在也不怎么识货,什么品牌不品牌的,也没有这个概念。
一块玻璃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极为稀罕之物,哪里知道玻璃也有好几种。
出使察哈尔部的进展很顺利,当王在晋和温体仁将无色玻璃拿到了察哈尔部可汗林丹汗面前后,林丹汗自然是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借道与明军,便愿意出兵一千骑支援。
一千蒙古骑兵对于朱由校而言也算不上有力的帮助,但重要的是表明了这林丹汗是站在大明这边的。
朱由校知道后自然也不会吝啬,此战之后,自己将重金感谢察哈尔部林丹汗对大明的帮助,并还给了林丹汗一顶顺平汗王的亲王帽子,并支持其林丹汗完成对蒙古的统一,夺回被建奴占据的领地。
无论是对于明朝还是对于建奴,蒙古统一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涉及具体的战争事,却也不得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政治立场。
朱由校现在也是这样,林丹汗意图联明抗金,以避免出现当年契丹被金所灭的历史重演,而朱由校也正要攻打科尔沁部,便也就自然而然的支持林丹汗的统一蒙古策略后,至于打完科尔沁部会不会再撤走,并将科尔沁部的草地交给察哈尔部,就不一定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
出使察哈尔部异常的顺利,林丹汗不但接受了朱由校顺平王的封号,还愿意与朱由校义结金兰,甚至还派出两百骑兵护送王在晋和温体仁去喀尔喀部。
王在晋和温体仁也因此心情为之舒畅不少,本以为此次草原之行会颇多波折,如今看来却也不过如此。
尤其是温体仁,他现在是很享受这次由公费旅游出差,若搁在平时,要想这样去看草原,可没有带几百骑再加一百锦衣卫的规格。
温体仁很悠闲的拿出了一本由翰林院最近刊印的传奇脚本红楼梦看了起来,如今也算是市面上最为畅销的书籍。
但却无人知道作者是谁,且为何只有残卷,也不知道这其实是皇帝陛下交给翰林院的,而大明日报却只推说是一位老翰林写的。
反正现在温体仁等文人们很喜欢这书,王在晋瞥了一眼后,倒也拿出了自己的读物,但却要比温体仁的红楼梦厚些,且是分册的。
温体仁一看,却是写的大宋伟业,便不由得笑道:“这书名倒是稀奇,请恕愚弟孤陋寡闻,没听过天下有此书,敢问明初兄,此讲的是何故事。”
“亏你一直在京里做官,连这书也不知道,如今可是市面上最畅销的,讲的是我大明有个穷书生回魂到了南宋年间,成了大宋信国公文天祥,并因为熟悉两宋命运而逆转时局,拯救大宋的故事,我现在刚刚看见他打进大都城,情节实在好看,可惜中间赘述之言极多,这作者为多卖钱也是不择手段。”
听王在晋这么一说,温体仁自然明白王在晋说的是近来在市面上突然流行起来的各类奇异小说,有什么叫斗气斗宗的,还有什么修仙还分金丹婴墟的,其中还有什么大明的人回魂穿越过去拯救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的故事,甚至比之前流行的才子佳人系列还要意淫,也因此形成了很多朝代粉,报刊上甚至能常见因汉不如唐、宋不如唐而争论的。
“明初兄,这类题材还是少看为好,此间多为意淫之作,供普通百姓遐想轻松而已,我等士大夫怎可与之入伍”,温体仁不由得劝谏了王在晋两句,王在晋却直接否定道:“然也,这可比那些道德文章要令人省,催人奋进,其间故事虽说大多为虚构幻想,但写到了王某人心坎里,我王某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成就一生功名”
王在晋和温体仁正争论着两类风格不同却同样行于市面上的故事奇书时,马车突然就剧烈晃动起来。
王在晋顿时就屏住了神色,温体仁见此他突然这样,便也闭住了嘴,正要问王在晋怎么了,可谁知王在晋却突然拔出腰间软剑,大喝一声:“有敌袭,备战”
王在晋这一声呐喊,其所部骑兵和察哈尔部的骑兵立即拔出了弯刀,开始错开距离,准备应战。
而这时,马蹄声越来越近,造成的震动也越来越大,温体仁一不小心直接就跌倒在了马车里,他也只得忙扶住护栏,扶正乌纱帽后才探出头来。
可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温体仁却现前方已经是乌压压一大片的铁骑朝这边冲了来,且还伴随着浑重的号声。
温体仁只不过是个能玩点阴谋小手段,光练嘴皮子不练肌肉的文弱书生,一见到这场面就吓得脸色煞白,死死地抓住车门不敢出来,而这时候,一支利箭射过来,从他眉眼飞过,更是吓得他忙把篮球般大的肥头缩了回去,比乌还灵敏。
好在王在晋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甚至的官袍一撩开,就露出一身山纹软甲来,甩开大腿粗的膀子从其身边亲兵手里接过一把铁锏就迎了上去。
其余骑兵也忙跟着迎战,但两股队伍都没有如电视剧那般硬生生的撞在了一起,两股洪流犹如流星不能插肩划过。
王在晋的铁锏也不知道打碎了谁的脑袋,等他回来时,已经全身是血,簪松乱。
“明初兄真是好武艺”,温体仁不由得颤巍巍的朝王在晋竖了个大拇指,但王在晋却直接说道:“废话少说,快上马”
温体仁忙不迭的在王在晋帮助一下,坐上一匹马后,王在晋便在温体仁所骑的马的屁股上刺了一下,那马匹顿时狂一般跃出了数丈的距离。
而王在晋也忙加鞭跟了上来。
王在晋作为辽东经略,素来知晓兵事,对于应对蒙古和建奴的骑兵突然袭击也是经验丰富。
如今,这种突然冒出大批铁骑来杀的时候,他便先亲自带着自己的人上去冲一阵,并让所部骑兵与这批铁骑混战,而自己则趁机带着温体仁撤退。
能负责保护辽东经略的都是精锐家丁,毕生的职责就是为主子卖命,因而没有因为王在晋的撤离而出现溃退之象。
察哈尔部所援助的骑兵却是因为王在晋太过狡猾已经让他们跟这批铁骑混战在了一起,害得他们脱不开身。
无论是那种情况,王在晋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