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分节阅读 157

分节阅读 157(2/2)

目录

而这时候,孙承宗却站了出来:

“此事可不能怪卢阁老,素来这些塞北蒙古诸部同建奴一样,时常会劫掠我边境,夺走牛羊,掠走人口,也是常有之事,但每次却也规模不大,多则数百骑少则几十骑,毁数十村落也是常见之事,等我大军调动以备抗击时,他又撤了回去,反而让我军很是狼狈,如此以来,也就见怪不怪,更何况,如今也不是得罪蒙古部的时机,要不然还是偃旗息鼓吧。”

朱由校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着地图,整个辽东地区,以建奴现在占据的盛京即沈阳为中心,西南方向是吴襄部所占据的宁远和锦州一带,而在宁远和锦州以南则是现在大明最重要的关卡山海关

山海关北侧紧邻着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挨着喀尔喀部,在喀尔喀部与满清之间才是科尔沁部和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左翼离海州卫不远,但冒然进入辽河领域则必然会引起吴襄部和建奴的警觉,但现在这两方却都当了睁眼瞎,而自己大明新开垦的城堡就这样在他们眼皮底下被科尔沁部劫了,还损失了四千余百姓

虽说,这年头人命贱如狗,更何况是在关外地区,大明素来丢城弃民已成常态,如今愕然听见四千余百姓被害,对于见惯了生离死别的边镇官员而言,也已经没法让他们因此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报复回去。

也因此,孙承宗也才提出“偃旗息鼓”一说。

这时候,王在晋也站了出来:“启奏陛下,微臣认为新城伯孙承宗所言甚是,如今辽东局势看似平稳,却是暗流汹涌,建奴与吴襄部还有我辽东东江之兵,共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塞北蒙古诸部支持谁,如今因陛下允许双边贸易,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等已有与建奴亲近改为向我大明亲近之现象,如果因此事,我们冒然与科尔沁部挑起战端,是为不智,将会把蒙古诸部彻底推向建奴一边。”

朱由校依旧没说话,他内心虽然已经有了决断,但作为一个决策者,他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这种涉及到国家战略层次的。

至少不能让这些大员看出自己的心思,否则这些人精似的大员会跟着自己的意思走,不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看法。

如今当皇帝当得久了,朱由校也算是很了解这些进士老爷们了,只要你稍微一透露出半点信息,他们就能说出一长串的道理来,哪怕他本来想的意见与你的不符,他也能迅速转移逻辑。

为强作镇定,朱由校端起了手里的茶杯,开是吹散着热气,然后细细小酌。

孙承宗和王在晋见陛下没有表态,也不好再说下去,两人也只好垂手而立在一旁,红袍宽袖里的手捏的很紧,额间也开始发汗,深怕自己刚才一时冒失之举引起陛下不快。

卢象升则也继续盯着地图沉思,整个辽东半岛是他在负责,而偏偏在他负责的区域被鞑子劫掠了,或许真不是什么要紧的杀头大罪,但疏忽之罪却是有的。

卢象升开始反思自己不该太过轻视蒙古这一股势力,使得自己把兵力主要放在了应对吴襄部和建奴身上。

孙传庭则干脆闭目养神,他对这种对外战事不怎么感冒,作为大同巡抚,他所负责的确都是关卡众多,且地势易守难攻,鞑子很难从他的地盘得到好处,所以他的感受并不强烈,也无法提出什么意见,便没打算越俎代庖。

总兵官们还不习惯在陛下和一群高级文官面前发言,他们更愿意安静的看着大佬们说,而只接受命令。

禁卫军的年轻将领们则在这方面还算是毛孩子,没有经验,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陛下和总教官卢象升在,他们就更加不好随意发言。

唯独杨嗣昌的眼珠子一直在滴溜溜的转,嘴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住,似乎想说也不好说。

朱由校捕捉到了他的这一表现,便放下茶杯,然后吩咐道:“兵部左侍郎杨嗣昌”

杨嗣昌反应很快,立即就站了出来,很恭敬的朝朱由校拱手道:“微臣在”

“此事,你有何看法”朱由校忙问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

“打”

杨嗣昌突然就脱出这么一个字,着实让在场的朱由校和一干大员惊掉了眼。

孙承宗、卢象升、王在晋、孙传庭等都是戍守边关数年的封疆大吏,素来是马上治军,马下治民的典范,如今尚且没有轻易说出一个“打”字。

但偏偏这位最没有实战经验的兵部左侍郎,也就替陛下管管军饷的杨嗣昌做了第一个主战派

禁卫军的常延龄和边镇总兵官毛文龙等人都抬起头来,看向这个体格稍胖,身材略矮,与硬汉半点搭不上边的兵部堂官杨嗣昌杨侍郎。

但在此刻,他们倒觉得眼前这位杨侍郎似乎才是真正跟他们武人性格相似的好汉,自己的子民被杀,何必考虑那么多,就一个字,打就是了。

若不是考虑到,在场的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甚至还有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他们真想给杨嗣昌拱手行礼。

王在晋脸上略显怒色,他素来主张与蒙古联合,在山海关一带坚壁清野,以抗建奴。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坚持让他做了辽东经略,没有让袁崇焕去代替他,并让他全权负责山海关一带的防务。

但那是在天启七年,朝廷没钱,只能采用王在晋以守为主的战略,如果换在此时,自己国库有钱,兵备充足,国内矛盾缓解的情况下,朱由校觉得自己不一定会启用王在晋。

孙承宗面子上也有些挂不足,他算是辽东诸臣中资格最老的官员,眼前这些督抚和总兵官几乎都是他一手提拔和重用的,而自己又是皇帝陛下的老师,即便是当年魏忠贤执掌朝纲时,也没敢置他于死地。

如今这个叫杨嗣昌的兵部左侍郎却当着陛下的面给自己唱反调,倒也有点轻狂。

当然,孙承宗能有今日的声望,自然是一个有雅量的人,也没有因此憎恶杨嗣昌,只是略微捋了捋胡须,静待陛下的反应,如果陛下要惩罚杨嗣昌的狂言,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