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分节阅读 68

分节阅读 68(2/2)

目录

但他还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这在前朝阻止陛下出京几乎就很顺利的事情怎么在这个时候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朱由校这时候,站了起来,叹了口气:“民意不可违呀”

黄道周看着满朝堂的大臣都弹劾自己,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了。

而且,让黄道周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玩的也还是当年东林党玩的套路,通过集体威逼的方式逼朱由校重惩自己。

偏偏这位平素表现得很是独裁的陛下此刻却表现的很是软弱,还说出民意不可违的话。

这是民意不可违吗,这满朝堂上没一个老百姓,好吗,全身一群唯你马首是瞻的谄媚之臣啊。

而且让黄道周更没想到的是,刚被朝廷召进宫里当国子监祭酒的刘宗周,这个以理学著称的清流官员,还是自己的挚交好友,居然也跪了下来。

不但如此,还有钱谦益那个无耻之徒,居然硬把史可法按在了地上

这种事也就只有钱谦益这样的无耻阁老做的出来,黄道周是又气又急。

“自己就成的要做一个孤臣吗”黄道周也有些慌了起来,因为这剧本没有按照他想象的场景走,倒头来竟成了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

“黄道周,你可知罪”

朱由校现在很喜欢看着这黄道周被一群大臣围攻的样子,他甚至都有些可怜他了。

在他的记忆里,从万历甚至追溯到正德以来,似乎少有的群臣都站在自己这一边,来围攻跟自己作对的大臣。

如今这种群臣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场面倒也算得上是破天荒。

黄道周自觉的把乌纱帽放在了地上,手不由得抖动起来,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立无援,到底是这朝堂之上全身不忠不义之徒,还是这朝堂之上就自己一人沽名钓誉,无事君之心

“徐光启”

朱由校喝令了一声,徐光启忙站起身来:“臣在”

“你掌着翰林院,今日黄道周悖逆朕意,妄解孔孟圣人之学,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你等翰林院记录实录时务必多花笔墨记载此事,并将此事刻碑于翰林院内,着日后学子们观瞻此人之私心。”

朱由校说着又命李明睿将此事刊载于京城各大报纸,并火速报于大明日报总编纂部,着即全国发行。

同时,朱由校又命京城七品以上官员,地方五品以上官员俱上折痛批黄道周心怀不良,枉顾百姓生死之罪,并同步连载于各大报刊之上。

众官员知道,陛下这是要让自己等表忠心啊,光跪下来求陛下惩处黄道周是不够的。

而黄道周也是额头生汗,他本以为陛下最多是将自己罢职了事,却没想到陛下要让自己臭名远扬,且留于后世。

“许显纯,传命锦衣卫,立即赶赴黄道周家,查抄其家,其所有本人所撰写文集全部销毁,其手砍断,此等沽名钓誉之徒人不配再掌文房四宝,留书于后世,那样只会荼毒于后世”

朱由校说完,黄道周就栽倒在地,他算是明白了,陛下这是要把自己彻底搞臭啊,还不让自己留文字辩解。

一直追求扬名于后世的黄道周怕了,忙跪下来,磕头在地:“陛下,微臣知罪了”

风骨很硬的黄道周总算是服软了,开始朝朱由校求情了。

朱由校心里说不出来的畅快,有时候重要的不是真理在谁的手里,而是承认这个真理的这个人到底有多少。

当一个人被群体所孤立时,他就一定会感到恐惧,而黄道周现在就是这样。

“拉下去吧”

政治是残酷的,朱由校可没打算就此罢休,挥手后,两锦衣卫就进来将黄道周拖了下去。

“陛下”

黄道周的呐喊声至今还回荡在乾清宫的大殿内,而在大殿内的朝臣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谁都知道,谁在这个时候求情谁就是找死。

既然朝臣这么支持自己,朱由校也自然不能一直这么冷厉,便笑道:

“爱卿们都起身吧,大家继续议事,不过,朕得先说一句,在朝重臣发言之时,谁也不可随意打断,包括朕也是如此,若耽误了朝廷大事,朕定不轻饶”

朱由校此言明显是在为自己的这些重臣长眼,意思是大官们说话,下官们就别乱插嘴,重臣们也忙躬身:“谨遵陛下旨意”

刘宗周、史可法等虽心有不快,但也知道,接下来,自己也只能当听众了,也许只有等自己成为六部九卿时,才能随意在朝堂上发言。

不过这好像很难,除非自己也要唯陛下马首是瞻,如同那位敢以自断子孙为代价向陛下表达忠义的钱阁老一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

刑部尚书苏茂贞此时站了出来,全场顿时一静,陛下刚才有意提高他们这些高级文官的地位,让苏茂贞心里很是受用,要知道他虽贵为刑部尚书,但刑部在六部之中相对权重较小,因而他并没有受到享受到过高级文官在中下层官员面前该有的尊严。

如今,朱由校一这么说,他的声音也不由得洪亮了些:“陛下,刑部目前共审决重犯一千四百五十四人,其中斩立决五十余人,凌迟一人,斩立决中有四十余人为朝廷命官,重刑重罚比天启六年重了些,但眼下时值多事之秋,重典方能治世,陛下当继续以严治世”

“苏尚书所言甚是,朕当勉励之。”

由于东林党大部官员的落马,因而才出现了重惩处死的五十余重犯中朝廷命官占了绝大部分的结果,但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这位刑部尚书苏茂贞却是个很会体察朕心的人,虽提到了自己刑罚严峻却也替自己做了辩解,这才是老成之言啊。

此时的朝堂倒是难得的出现了君臣相宜的场面,恍惚间就回到了弘治朝时期的朝堂,大臣们公忠体国,作为皇帝,朱由校也给他们应有的面子。

工部尚书霍维华巡视在外,因而工部便由工部左侍郎徐光启代理部务。

徐光启作为技术型官员也不会说什么拐弯抹角的话,向朱由校报了军械司已产了多少枪械火炮,现在产量提高到多少,另外工部又花了多少银子修了多少河堤桥梁以及今年的预算后就退了下去。

工部管着全国工程,因而很好捞钱,因而朱由校才提醒了几句工部官员当洁身自好后也没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就是左都御史曹思诚报告今年各省道御史弹劾了多少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