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2)
而他们安插在军队里的亲信将领们要么在此之前就被控制,要么在刚要作乱就被镇压,要么也跟着做了缩头乌龟。
没办法,民心还在大明这边,朝廷依旧代表在广大百姓的利益,在这个以小农经济依旧为主体的大明王朝里,只要百姓还没抛弃大明,再大的商人势力也逃不过朝廷的制裁,更何况他们还真的做了不少通敌卖国的事。
“陛下,以八大晋商为代表的奸商们的财产已抄没完毕,金银珠宝加上古玩玉器字画丝绢和宅邸等共计白银一亿一千两百六十万两,另有田产三万六千顷,缉拿四品以上文官和二品以上武官三十二名,其中有前内阁首辅韩爌等,还有秀才、举人等无数,加上奴仆等男女共计一万余人。“
半月过后,抄没八大晋商的行动才基本结束,王承恩也将拟好的一沓厚厚的折子递到了朱由校面前。
不过,当听到自己一下子得了一亿一千两百六十万两白银后,他还是不由得感到大为惊讶,因为据他所知,大明国库加自己的内帑现在一年也不过才一千万两左右,怎么这单单抄没了几个晋商,就一下子获取上亿的收入。
人说大明亡于财产,如今看来倒也确实是这么回事,财富大量集中于特权阶级手中,而老百姓和朝廷却都没钱,偏偏朝廷只能向大多数百姓征收赋税,一碰到战事还不得不加派,于是百姓越发难过,而朝廷的威严也越发的下降,倒是这些士绅商人们可以趁机大发国难财,倒买倒卖,中饱私囊。
朱由校不由得暗自感叹一声,还好自己及时铲除了这些蛀虫,若是再晚一刻,等到了崇祯末年的时候,只怕自己也奈何不了这些已经彻底腐蚀了自己大明根基的硕鼠了。
如今一下子获得这么多财富,朱由校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来可以应对任何危机,秦地的百姓不是要跟着李自成起义吗,好,朕拿钱买粮食给你们,把你们喂饱,你们还想跟着李自成造反吗各地边军不是喊军饷紧缺要哗变吗,朕给你们都补齐军饷,你们还好意思不给朕上阵杀敌东林党们不是自以为控制着大明经济命脉,朕有了这上亿两白银难道还受你们的控制
不过,一想到东林党,抄家抄起了瘾的朱由校不由得两眼放光,暗想八大晋商已除,对东林党的报复也得开始了。
“房产全部变卖,田产充入皇庄继续招募流民耕种,所押人犯除首辅韩爌等三十二位朝廷大员与东林党全部打入大牢与在押东林党乱臣一起候斩以外,其余的都派到辽东去给朕修城墙,奴仆除罪责严重的且与主人关系紧密的一同处决以外,其余的无辜人员都充入皇庄,分其田地钱粮令其自力营生。“
朱由校刚说完,李明睿突然就朝他作了一揖:“能免无数奴仆之死罪,陛下仁义”
朱由校不由得一愣,他其实心里暗自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狠了点,毕竟搁在现代,即便是一人犯了重罪,其家人也不会受到牵连,如今自己为了政治考虑不得不连坐问罪,却没想到在这些大臣眼里,自己还成了仁义之君,也罢,仁义就仁义吧,朱由校也懒得去否认,便点头道:“他们都是朕的子民,若非有十恶不赦之罪,朕怎忍得屠刀相向。”
第三十一章 钱谦益
眼下已是冬季,再加上小冰川气候的影响,细雨濛濛欲湿衣的江南也开始飘扬起了雪花。
位于南直隶常熟县的慕春园也因此掩盖在了一遍白茫茫的雪野之中。
慕春园的主人,作为东林党魁首的钱谦益推开自家的小轩窗,望着眼前的澌澌雪花也不住的叹了口气。
一想到如今已经是天启七年,从天启四年自己被罢职到现在,已整整有三年的时间,钱谦益的心情就是格外的沉重。
尽管他在无数好友面前说自己愿做田舍翁,不想再登庙堂,案牍劳形,但素来贪慕权力功名的他怎么可能真的就不在乎顶上乌纱,胸前走兽。
再加上今年八月以来,特别是陛下突然痊愈以后,无数东林旧员起复,如孙承宗、徐光启、孙传庭等许多为阉党所不能容忍的朝廷官员都已官复原职甚至是再升一级,但偏偏自己,自己这个东林党中名望最高,才华已经冠绝江南的大才子却迟迟得不到起复的消息。
当然,他也同韩爌一样去京城打点过,连王承恩都收过他的礼,即便是现在魏忠贤到了金陵现在真实地名会被字母化,故以后地名会用其他词代替,钱谦益也曾暗暗的去拜见过。
可即便是这样,朝廷仍没有要用他的意思。
直到近些日子,北方传来无数东林党官员被抄家和晋商也被连根拔除的消息,钱谦益才意识到原来陛下从来就没有要大量重新启用东林党的意思。
原来自己只是被麻痹了,一想到这,他就不由得暗生闷气,但当他得知与自己相交深厚的范家也被查抄时,他又很是担心,担心自己也不会受到牵连。
“老爷,这是最新的大明日报”,这时候,他府里的管家走了上来,递上了一份报纸。
如今的大明,特别是在江南,大明日报早已是人人每日必读之物,即便是东林魁首钱谦益也在跟读,他的化名“常熟老儒“更是其专栏作家,也是与最近新出的所谓保皇党进行笔战的一员悍将。
见这日新出的大明日报已经送来,钱谦益便也就将心中的郁闷暂且押下,命丫鬟沏了一杯雨前龙井,就坐在黄花梨木椅子上,借着窗外雪光看报。
顺便也看看那些保皇党的家伙们是如何应对自己昨日的二十八质问的。
那是钱谦益用了整整三天想出的二十八质问,从孔夫子之言到洪武祖制,钱谦益相信保皇党的那群不学无术之徒绝对没办法反驳自己。
不过在此之前,钱谦益一般会看刊登在报纸头版头条的最新要闻和大明日报报社的文人们自己撰写的社论。
内容自然都是朱由校干了什么说了什么,朝廷又出台了什么政策,周边关系又如何。
这些都代表着朝廷最新的走向和帝国统治者们最近的动态,一些高级官员的启用和罢免也会出现在这里,钱谦益不得不看。
但当他看见一条题目为“一个考了四十八年的老秀才试探辛酉年江浙乡试舞弊一案前因后果”,却不由得一呆。
辛酉年也就是天启元年的江浙乡试的主考官正是他钱谦益,那一次他的确收了不少商人子弟的贿赂,并录取了不少商人子弟,但谁知由于事情做的不完美,最后还是被人发现,要不是当时是东林党主政,他也不会仅仅是被罚俸了事,只怕早已是人头落地,但这件事已经过去七年之久,却为何会有人突然提起。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难道说,这是朝廷要整他的信号
可他已经没有任何官职,朝廷还想将他怎么样。
钱谦益带着疑惑看了下去,文字很朴实,自戳要害,开头就讲一个寒门秀才在十二岁时开始就连中小三元的励志故事,也因此族中亲友对其期待身高,但谁知却在乡试一关上蹉跎四十余年,而辛酉年的乡试中就因再次落第而跳河自杀,偏偏那一次却出了舞弊一案,而在重新甄选之后,他又被选到乡试第六名的位置,可人却死了。
然后自然就是讨论主考官舞弊对一个寒门学子,对一个国家的取士和长治久安到底有多大的伤害,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