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2/2)
袁天南笑道:“你们不知道,要是我在那里就拿里面的东西出来,肯定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情”
戴夏波问:“会发生什么”
袁天南说道:“如果那个老板看到,会被活活气死的,这样一来,他的家属就会找我赔偿,你们说说看,这事算不算严重”
“真有这么严重”韩大明不能淡定了:“那你快、快让我们开开眼界究竟是什么大漏。”
袁天南看看三个焦急的脸孔,想了一下,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说道:“你们想看可以,但是得先保证看过之后绝对不能把这件事泄露出去,如果你们不能保证,我是不会给你们看的。”
三个人瞬间石化一般看着袁天南,袁天南也知道这句话的震慑作用,他很有耐心地等待着他们回过神来。
韩大明不自禁地把声音压低,问道:“有这么严重”
袁天南点点头,慕容依依说道:“我保证不说出去”
韩大明和戴夏波跟着说:“我们也保证”
袁天南说道:“好,那我就让你们开开眼界。”
说到这,把撬开过的木盖子再次掀起来,就看到里面被厚厚的宣纸塞得满满当当,而在最边沿,又有一圈厚厚的棉絮,应该是起保护和防潮的作用。
袁天南小心翼翼地将覆盖在上面的宣纸拿出来,足足有一寸厚,里面立刻露出一个圆圆的瓷器口子。
慕容依依马上说道:“这口子怎么外面是金色,里面是蓝色的”
袁天南没有说话,继续把周围的棉絮抽出来,然后将包裹在器物外面的宣纸清理完,双手伸进去,笑道:“国宝重器再现江湖,哈哈”
随着他的笑声,双手捧出来一个彩色的、闪着金光的瓷瓶来
袁天南轻轻放到桌子上,大家顿时双目放光,异口同声地惊呼:“珐琅彩”
袁天南点点头笑道:“看来你们对珐琅彩很熟悉。”
韩大明说:“珐琅彩非常名贵,我们很想淘一个,可惜没有机会。”
袁天南说道:“是的,珐琅彩和其他瓷器不同,很难仿制,就算仿制出来,也容易分辨,因此赝品很少。你们自然很难淘到了。”
慕容依依问道:“这个瓶子叫什么名字啊,天南你知道吗”
袁天南看看韩大明和戴夏波问:“你们知道吗”
韩大明看看戴夏波,然后一起摇头:“不认识。”
这是一个花瓶,高度40公分,内绘青花、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一种富贵、大气的气息扑面而来,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袁天南感叹一声说道:“这件国宝瓷器全名叫: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
“这么长的名字啊”,慕容依依惊叹起来,接着秀眉一蹙,问道:“为什么叫镂空转心套瓶”
袁天南说道:“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与其副手,在景德镇官窑设计研制出了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三种瓷器样式,这三种样式分别叫套瓶、交泰瓶和转心瓶,并奏请乾隆皇帝御审。
“其中,工艺最为复杂的正是将这几种样式结合为一的转心套瓶,它分为内瓶和外瓶,内外瓶颈相连,内瓶底部与外瓶内心连接,外瓶瓶身刻鲤鱼图案,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瓶颈上点缀红色吉字,由外部可以看到内瓶绘制的青花图案。
“此物虽巧夺天工,但费时、费工、费料,更不易仿制。连乾隆皇帝也觉得其工艺过于复杂,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说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
“由此可见,经历了天灾、人祸以及战火侵袭而有幸留存下来的转心套瓶,代表的是集历代制瓷艺术与技术精华于一身的艺术结晶,这么说吧,这个瓶子,堪称我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巅峰水平,其价值难以估量”
“我的天”大家除了惊叹还是惊叹,慕容依依问道:“那她有价不”
袁天南说道:“有”
韩大明问:“多少”
虽然都已经知道这件国宝价值不菲,可他们也想不出来究竟值多少钱。
袁天南说道:“我给你说一个故事,听完后你们就知道她的价值了。”
“好好好,快说快说。”
慕容依依最着急马上催促袁天南快说。
袁天南想了想,整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八年前秋天的一个凌晨,远在英国伦敦郊外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举行了一场小型拍卖会,在这个拍卖会上,爆出一个特大新闻,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以4300万英镑落槌,最后,加上佣金和增值税,瓷瓶身价达到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天价,超过其估价40倍,打破了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创下的43亿元的中国艺术品单件成交的世界纪录,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55亿”
三个人惊呆了
看看袁天南,再看看台面上的瓶子,恍如梦中
袁天南虽然也很激动,但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宝贝的价值,因此能很快平静下来,说道:“这件国宝之所以称为“转心瓶”,因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而得名。”
第276章 278 思想跟不上财富
第276章 278 思想跟不上财富
袁天南说到这,伸手在瓶口轻轻拨动,里面的一圈果然能够转动,慕容依依忍不住也伸手试一下,看到转动,开心得笑起来:“真的耶,转起来还没有阻滞,很轻松哦。”
韩大明问:“那这个东西存世多吗”
袁天南摇摇头说:“乾隆时期的转心瓶为乾隆初期一个叫唐英的督窑官,专门为了供奉皇帝观赏的独出心裁之作,存世十分稀少。清代文献记载说,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因此,这种瓷瓶只有两只,除了刚才说的被拍卖那只,剩下的就是这一只,其余的都是瓷碗,工艺远不及这个复杂,价值自然也没有这么高”
慕容依依说:“天南,你怎么懂的这么多,太厉害了。”
一直没说话的戴夏波说;“就是啊,你的知识水平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就认定这个木墩内藏乾坤呢”
袁天南笑道:“这是个秘密,恕我不能告诉你们,呵呵。”
戴夏波点点头;“嗯,我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