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2)
“怎么了”张忠见四人坐在茶几旁边,询问道。
郑洪立马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一张笑脸迎了过去,陪笑道:“刚才一不小心,手滑了,我们这就搬”
张忠依旧板着一张脸,冷冷道:“算了,你就是郑洪,赶紧跟我走”
“走”郑洪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会因为这事就赶我走,这回得好好想想说辞才好。
“还愣着做什么,公子唤你过去呢”张忠不悦道。
张忠不善言谈,尤其讨厌这种溜须拍马的人,还听说此人刚刚得罪了芳姐姐,厌恶不禁又多了几分。
郑洪长吁一口气,擦了擦额头汗水,笑道:“有请小哥带路,辛苦小哥了。”
郑洪虽不知眼前的人是谁,是什么身份,但也是自己得罪不起的。
嬴轩跪坐在案前,与其他人商量以后的行动,由于涉及机密,他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大厅内除了他以外,还有李信芳、章婧、赵常勋和孙成四人。
本来他还想叫上李信邑,后来想想,这些少儿不宜的东西还是不让他知道了,反正那小鬼也不会感兴趣。
嬴轩的意思很明白,他打算将吕四的生意全盘接管过来。
准确的说,不止吕四的生意,还有陈述的产业。
陈夫人曾经派人找过嬴轩,希望将陈家名下的各大铺子,全部转手给嬴轩。
陈夫人也有苦衷,女儿陈赛男嫁出去以后,生意近乎无人打理,许多店铺纷纷关门了事。
听说李轩买下布坊后,布坊不仅没有关门,反而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这让陈夫人有了其他店铺的打算。
毕竟那些铺子都是老爷的心血,陈夫人不想让它们毁在自己的手上。
嬴轩开始并没有立即同意,后来仔细思考了两天,终是答应了。
万事留个后手总不会错,无论以后如何,积累足够的财富总是有必要的。
就算做不到富可敌国,富甲一方也勉强凑乎,其实最关键的事,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
否则让嬴轩白手起家,他才懒得干这些呢
有一个名人说过:机会在眼前,而不去抓住它,那这个人就是个傻子。
嬴轩见其他人都不开口说话,于是点名道:“赵叔,你以为如何”
赵常勋坐直了身子,却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他明白嬴轩的意思,虽然他讨厌商贾,但有了钱财对复国亦有所帮助,所以他并不反对嬴轩接管吕四以及陈述门下的产业。
但负责之人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孙成即使看不上我,信芳、张忠也是不错的选择,说到底孙成终究是外人呀
赵常勋动了动唇,孙成在场,刚才所想是断然不能说出口的,于是隐晦地说道:“公子所言极是,只是我们这些人中都不懂做买,要不要先招揽几个精通此道之人。”
嬴轩何等聪明,当即听出赵常勋话中有话。他之所以选择孙成作为负责人,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内部人员当中,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自己和赵常勋早已人尽皆知,剑舞坊的招牌打响以后,更是想低调都难。
而其他人呢,要不是没有能力,要不就是不适合,总不能让一个女子抛头露面。
二是,就孙成而言,尽管他是一个外人,但比起酒鬼来,要“透明”许多。而且嬴轩暗中考察过他,孙成重情重义,很对嬴轩的胃口。
除了这两人之外,其他人除了小石外,更加没有出众的人,况且嬴轩对他们也不放心,尤其是小石,虽然原谅了他的背叛,但心结犹在。
嬴轩偷偷瞄了孙成一眼,笑道:“不会可以学嘛,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这样定了。”
孙成此时反对道:“赵叔说的有理,孙成确实不精通此道,而且事关重大,公子还是另请高明。”
孙成听出了赵常勋的话外之音,摆明了对自己还有所猜忌。自己跟随公子时间不长,因此被人忌惮,他虽然表示理解,但芥蒂还是有的。
嬴轩从孙成口中听出了赌气的意思,安慰道:“这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你就不要推辞了。”
孙成仍然不敢随意答应,自己的衷心自然天地可鉴,但万一出了点差错,会不会被有心之人无限放大呢
公子是打算让我全权负责的,况且除了我之外,他的确也没有再指派其他人参与此事。
呵,我为什么要担心这些
公子固然对我有恩,但是如果他始终对我心存猜忌,那我大可不必再跟着他。
底下的人可都是与我同甘共苦的,没有了公子,他们还不照样听命于我。
只是,真的是这样么
第100章 孙成的心事
孙成小心翼翼地瞅了一眼嬴轩,正襟危坐。
他突然发现,自己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当年他落魄之时,不得已混迹于乞丐之中,有时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但仗着自己的身手,比其他人要混的好些。
在芙蓉街的破院子里,他倒是交到了几个知心朋友,虽然时常挨饿,但大家在一起,活得也算自在。
一切都在公子到来以后改变了。
公子的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每个人都不再为食物而烦恼,挨饿随之变成过去。
坏处嘛,也有,或许对别人来说根本就不算坏事,除了他自己。
最直观的便是,自己的影响变弱了,大家听命自己,全因为自己是公子的人。
在公子召集所有人,一番慷慨陈词以后,这种情况变得愈演愈烈。
“既然要活着,就要好好学着,否则不如就此死去。”
“你们甘心就这样乞讨为生么,如果不甘心,那就要努力,而努力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诸如此类的话,公子还说了许多,孙成也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情景下,他自己亦受到了感染。
接下来,长安城中几乎所有的乞丐都蜂拥地投靠自己,看起来很风光,其实他心里清楚
他们投靠的人只是公子而已,主要原因并不是那番慷慨陈词,而是公子让他们再也不会受饥寒之苦。
当然公子的高风亮节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否则长安城中这么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