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分节阅读 284

分节阅读 284(2/2)

目录

“只要海都在漠北再次制造动荡,那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占领更多的地方。”

“诸位,我们与忽必烈的决战,不会等待很长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抓住所有的机会,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迎接与忽必烈和大元朝廷的决战。”

自始至终,吴邵刚没有说到大宋朝廷的事宜,也没有想着将占领开封府城的事宜告知朝廷,吴邵刚不说,其他人自然是不会提及的。

也许在吴邵刚看来,大宋朝廷行将就木,已经快要完全颠覆。

就在吴邵刚部署结束的时候,郝经看了看众人,对着吴邵刚稽首行礼。

“大人,下官以为,占领了开封府城,大人之称呼也要出现变化了。。。”

郝经还没有说完,吴邵刚挥挥手。

“此事暂时不要讨论,更不要在这个时候提及,南方已经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我本就是大宋朝廷的太傅,云川节度使,这个时候没有想着驰援南方,却想着称王,此事传出去,会遭遇到天下人的谴责。”

郝经的脸上出现了不服气的神情。

其余人也是一脸的迷惑,他们赞同郝经的提议。

吴邵刚轻轻叹了一口气,也许自己是有些迂腐了,内心里总是有些过不去,觉得大宋朝廷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开始称王,怎么都不合适,却没有考虑到郝经等人的感受,毕竟人家跟随在你身边,辛辛苦苦,总要求的名分的。

“好了,诸位的意思我明白,我说一个期限,蒙军攻陷临安府城的时候,我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a

第四百二十四章 超乎寻常的坚韧

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大宋太傅、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归顺,大宋京西安抚副使、襄阳府知府吕文焕归顺,大宋殿前司诸军副都指挥使司范文虎归顺,蒙古大军拿下了整个的京西南路和襄阳府城,以及两淮大部分地方,更是拿下了建康府城和庐州府城,这让忽必烈意外,也让忽必烈感觉到了狂喜,失态发展之顺利,超乎了他的想象,由此下一步作战计划,就必须要做出调整,要趁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大宋朝廷。

不过打击也接踵而至,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突然对开封府城发起了强力的进攻,就在忽必烈派遣援军驰援、想着能够守住开封府城的时候,伯颜自杀、开封府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了大都,传到了朝廷之上。

这个消息,在朝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狂喜的忽必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开封府城是大宋朝廷的京城,吴邵刚率领四川的宋军,收复了开封府城,意味着什么,忽必烈是很清楚的,倒不是说大宋朝廷自此有了崛起的希望,而是吴邵刚已经成为了与他忽必烈争夺天下的不二人选。

尽管襄阳之战获取了巨大的胜利,可是大元朝廷的隐患依旧是存在的,这一点忽必烈很清楚,也看的很明白。

漠北的海都蠢蠢欲动,甚至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这让忽必烈有了重大的危机感,毕竟支撑大元朝廷的还是诸多的蒙古部落,而忽必烈手中的利器蒙古铁骑,就是来自于这些部落,一旦旭烈兀也对大元朝廷产生了异心,甚至想着对立,那么朝中不少的蒙古权贵,心思就会动摇,这种动摇很有可能危急到大元朝廷的根基。

忽必烈是依靠强悍的力量,统治大元王朝的,在不断增强大元朝廷实力的同时,忽必烈吸纳了不少的汉文化,这引发了诸多蒙古部落首领的不满,尽管忽必烈后来疏远了汉人大臣,以蒙古人和色目人掌控了朝廷和地方上的大权,不过一些目光短浅的蒙古权贵,似乎还是想着完全的恢复蒙古部落的习惯。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蒙古部落的那些政策和规矩,根本无法治理天下。

忽必烈派遣了使者,专门去拜访旭烈兀,通过使者的努力,基本稳定了旭烈兀,可是已经成为漠北盟主的海都,却有了再次起兵造反的意思。

迫不得已之下,忽必烈派遣塔察儿,再次率领大军前往漠北,与驻守漠北的兀良合台联合起立,随时注意漠北的局势,一旦海都有了起兵的迹象,就予以狠狠的打击。

襄阳和两淮地区,牵扯了蒙军不少的兵力,漠北方面也加强了兵力的部署,相对来说,中原一带就不可能部署太多的兵力了。

偏偏吴邵刚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在中原动作了。

忽必烈多次分析了中原的局势,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凤翔路、鄜延路以及河南路等地,被吴邵刚占据之后,中原已经不是很稳定,现如今吴邵刚再次占领了开封府,导致中原的山东、河北、河东以及大名等地,都遭受到巨大的威胁。

吴邵刚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其占领的地盘,已经很大了。

更加让忽必烈担心的是,吴邵刚若是领兵朝着南方推进,则京西南路也会遭受到威胁。

王鄂这次进入到皇宫,是被暖轿抬去的。

王鄂的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了,不过皇上召见,他还是要努力支撑的,若是没有什么大事,皇上也不至于召见。

王鄂被宿卫搀扶,进入到暖阁。

忽必烈正在暖阁等候,见到气息不是很好的王鄂,颇为关切的开口了。

“王翰林,多多注意身体,年随大了,有些事情就不要勉力为之了。”

忽必烈阻止了准备行礼的王鄂,吩咐宿卫搀扶王鄂坐下。

“王翰林,近段时间的事宜,朕已经给你送去了文书,想必你都是清楚的,朕想着听听你的见解。”

“不知道皇上疑虑的是何事。”

“四川的吴邵刚,漠北的海都,以及大宋朝廷,朕究竟应该如何对付。”

忽必烈倒也是爽快,直接提出来了问题,简单明了,看过文书的王鄂,应该明白。

王鄂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悠悠的开口了。

“皇上,老臣已经离开朝堂多年,鲜有关心朝中的事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大学士不是有诗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翰林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朕不会怪罪。”

王鄂摸了摸胸口,沉默了一会,再次开口了。

“依老臣的看法,朝廷应该抓住机会,趁势占据整个的南方,灭掉大宋,至于说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