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2/2)
吴邵刚不会解释,更不会做什么标榜,想着一统天下做皇帝,这没有什么值得辩解的。
刘秉忠丝毫没有感觉到奇怪,相反很是从容的点头。
“如此很多事宜就能够解释清楚了,在下佩服大人的雄心壮志,只是感觉到,大人若是长期困顿在四川与云南等地,是难以真正施展抱负的。”
吴邵刚微微点头。
“不错,在四川与云南两地展,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下若是猜得不错,大人的目光,看向的是中原,更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的。”
这一次,吴邵刚微微摇头。
“刘先生这一次没有说中,我倒是没有刻意盯着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机会合适的情况之下,肯定是要拿下的,不过一旦拿下了京兆府路,则合州御前诸军将成为众矢之的,很多的意外情况都是会出现的,依照我之想法,还是暂时稳固四川与云南两地。”
刘秉忠的眼睛里面瞬间迸射出来亮光。
“在下还是错估了形势,没有能够体谅大人的睿智,这都是在下的错,若是占据了京兆府路,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下一步就无法施展了。”
刘秉忠已经放开了,他万万想不到吴邵刚会爽快的承认有称帝想法的事宜,这也是他冒着巨大风险开口询问的,万一吴邵刚遮掩,他也能够理解。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秉忠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郝经死心塌地的跟着吴邵刚。
吴绍武、吴绍尊以及曹文刚已经是脸色煞白,身体都微微有些颤抖了,作为大宋的举子,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毕竟他们都是吴邵刚的至亲。
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眼睛里面同样迸射出来光芒,若是吴邵刚想着称帝,那么他们归顺其麾下,岂不是也谋得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刘秉忠再次起身,对着吴邵刚稽行礼。
“在下刚刚冒昧了,如此的询问大人,若是大人怪罪,在下原承受一切之罪责,不过在下也要解释如此之原因。”
“在下已经决意效忠大人,若是大人想到的是大宋朝廷,那么在下做事情是一番模样,若是大人有着一统天下之决心,在下做事情是另外的一番模样,恳请大人原谅在下之冒昧。”
吴邵刚也站起身来,走到了刘秉忠的对面。
“刘先生,你是第一个直接询问我是不是有称帝之心的人,有胆识,短短几天的时间,你就能够从诸多情况之中做出分析,足见判断力不一般,也难怪你与郝先生当初会成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可惜啊,忽必烈能够识人用人,却不知道如何的尊重人才。”
“我之决心,早已经定下来,郝先生知晓这一切,他不会明确告知你,如今既然摊开来了,也就没有必要过分的遮掩,当然在外面,这些话绝不能够有丝毫的泄漏,否则我不会客气,今日在这里的诸位,都记住了,这是绝密,至死都不要开口说。”8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策
刘秉忠求见吴邵刚,当然不仅仅是询问,不仅仅是想着知道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若是没有什么好的谋略提出来,那就显得过于孟浪,可谓是不识时务了。
前面刘秉忠提到了京兆府路,可不是无中生有,当年他也曾经想着提议蒙古朝廷迁都到京兆府路,但这个建议最终硬生生的压下去了,一来京兆府路是大宋曾经的京城所在地,若是蒙古王朝也定都于此,显得不合时宜,二来当时的情况也是不允许的,阿不里哥控制了整个的漠北,以及草原绝大部分的地方,若是都城距离草原太远,则无法有效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故而刘秉忠始终都没有提出来。
之后刘秉忠建议蒙古王朝迁都现如今的大都,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大都之位置稍稍远离草原,一方面可以控制草原,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直接控制中原的,将来就算是一统天下了,凭着蒙古王朝的实力,同样可以控制南方。
刘秉忠之所以想着询问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也是因为内心有着一层巨大的隐忧。
厢房里面的氛围稍稍平静之后,刘秉忠再次开口了,依旧是询问。
“大人之爽快,在下佩服之至,不过在下还有几个疑问,不吐不快。”
“刘先生尽管提问就是。”
“大人以为蒙古大军的实力如何,与合州御前诸军比较起来高下如何。”
吴邵刚看了看刘秉忠,也看了看张柔、张弘略和张弘范等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蒙古大军实力非凡,合州御前诸军短时间之内无法抗衡。”
“大人说的是,在下也是如此认为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秉忠再次站起身来。
“前几日在下与郝兄有过这方面的争论,不过郝兄未能说服在下,蒙古大军的实力,在下是清楚的,实在说,征伐南宋的蒙古铁骑,除开当年蒙哥大汗率领的是主力,这些年来蒙古铁骑的主力根本就没有南征,几乎都用于拱卫开平城以及征伐阿不里哥的叛乱。”
“若是蒙古铁骑的主力悉数征伐四川,合州御前诸军是无法抵御的,当然双方都会有惨重的损失,可最终失败的还是合州御前诸军。”
“在下如此说,并非是看轻合州御前诸军,这都是因为实际情况早就的,蒙古人习惯游牧之生活,自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面,狩猎放牧是其主要的生活,至今还是如此,这也早就了蒙古铁骑的骁勇,据在下知晓的情况,蒙古铁骑尚有近二十万的大军,其中色目人占据三分之一,这一支大军,才是蒙古朝廷真正的精锐。”
“阿不里哥已经归顺,只不过是蒙古朝廷内部尚未完全平静下来,故而大汗暂时没有全面南征,一旦漠北完全稳定下来,或者说阿不里哥之影响力全部消亡,就是大汗南征之时。”
“蒙古朝廷以及大汗的目的,自然是灭掉大宋朝廷,在下不客气的说,大汗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
。。。
刘秉忠说话的过程之中,众人的神情都很是平静,包括吴邵刚,没有谁训斥刘秉忠长蒙古人的威风,因为实际情况就是那样,尽管这些年合州御前诸军空前的强大起来,可绝非整个蒙古铁骑的对手,不要说二十万的蒙古铁骑,就算是十万蒙古铁骑征伐四川,合州御前诸军都是无法抵御的,这也是吴邵刚最为担忧的事情。
依靠四川地形的优势,只能够抵抗一段时间,不能够阻止最终的失败。
军队不同于地方,更是不同于民生,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依靠的就是军队的强悍,依靠的就是官府能够保卫地方,老百姓不管如何的富足,都无法直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实力弱于对方,有可能以弱胜强,但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再说弱势的一方,也会在战斗的过程之中,逐渐的增强自身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