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离开了固定式电网和少数微波供电设施,这个时代的电池无论在体积、重量还是储能上任比不过化学燃料而且,在愈发重要的航空与执掌新时代的航天领域,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都对电力说了"不"──背电池的螺旋桨飞机也就罢了,工程师们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化学燃料如何让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上天注
因此,生物燃料大行其道,曾经是从岩层中流淌出来的黑色黄金,现在则被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取代
这几种农作物是天然的燃料植物,由它们榨取的乙醇继续驱动着汽车、轮船和飞机在当然,还有宇宙战舰──乙醇和氧化剂组成的常温燃料系统是引擎们菜谱之一
另一方面,生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还是会被重新固定到植物中去,所以对大气碳循环并没有造成影响并不是像燃烧化石燃料一样把原本储存在地壳中的碳排入大气层中──事实上,宇宙飞船大量使用生物燃料,还会把过量的碳源源不断地带出地球,有助于改善温室效应
当然,能源变革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绝不是如此简短的几句话可以描述的──好在本文也不需要全部介绍笑
不过,最直观的改变至少应该包括──
旧能源化石燃料出口国家迅速衰落:
不但失去了能源武器,甚至也轮到了被邻居威胁"停止提供大豆油"的一天这大概就是报应、或者历史的讽刺吧,俄罗斯人民迅速抛弃了普京大帝the-great-ut建立的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regi转而投入欧洲的怀抱中──就像他们曾经几乎在掌声中埋葬民主的俄罗斯联邦rsian-federation一样
阿拉伯国家面对"新十字军东征"毫无招架之力,拱手让出圣地耶路撒冷不过是其被"征服"在"欧亚联邦新秩序"下的第一步──顺便说一下,如果没有以色列加入欧盟和犹太人游说团体在华盛顿的巨大能量,美国退出中东的要价恐怕会更高
委内瑞拉忙不迭带地亲吻山姆大叔或者女王陛下的脚跟,期望大西洋联邦能够恩准其加入"南美合众国"委内瑞拉组织法这种东西肯定是甭想了──查韦斯总统现在是"叛徒、内奸和工贼"
欧洲和北美终于不用再为"农业补贴"问题从世贸组织一直闹到联合国争吵不休了:
粮食作物和燃料作物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是优质耕地,供求关系紧张使得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均有上涨,利润大幅提高
受此影响,远洋捕捞业方兴未艾,各国对渔场归属问题的争执不休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农业补贴解决之后wto里的乏味气氛──他们每年接近13的仲裁都涉及海洋资源分配问题
同时,非法渔船视各国保护性捕捞禁令为无物,多国联合执法又受到前述经济争端的困扰执法权从属于主权,允许他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里执法这一点,让各国政府投鼠忌器,海洋警卫队们既郁闷又尴尬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顺利转型笔者在考虑是否应该管他们叫"农业大亨",造成的新麻烦是,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极力劝说各自政府开放转基因农作物──欧洲彻底禁止转基因食物的生产和销售,转基因燃料作物也不能在西欧土地上种植;大西洋联邦同样限制严格
好在非洲和南美政府不会杞人忧天地担忧大豆的基因序列是否有异常──或者说,不敢担心
因为转基因植物和普通作物混种,这两个国家被欧美列入粮食"禁口"名单
农业本是南美的传统强项,但在大西洋联邦猛烈的政治、经济打击面前,却完全丧失了主动:
南美名为"合众国",却由于创始三国的权力争斗,最终不得不重新设立"智利"、"阿根廷"、"巴西"三个"大州big-state"这种开倒车的行为几乎将南美重新带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也给予大西洋联邦各个击破的契机──更准确地说,这种"契机"本来就是华盛顿暗中制造的,其谋划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支持南美合并之前
经济上,联邦以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燃料期货他们刚刚开始环境改造平衡南美农作物价格;政治上则区别对待,以暂时让步分化南美三国,导致其始终没有统一的立场
这种两面三刀的手段一直持续到非洲农业走上正轨以及大西洋-大洋洲自由贸易协定atntic-oceania-free-trade-agreent正式生效,之后南美的玉米大豆价格只服从于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需要
在随后的ce40年代,南美成为"世界国家"的努力最终被的国内政治和来自北方的重重制裁击败,5亿南美人民又一次背上巨额负债作为偿还欠款的一部分,北美的能源巨头可以在巴西平原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玉米和大豆价格从此交给由白宫和华尔街来商定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曾驱使羊吃人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或许也能玉米相同的能力──"非洲共同体"的土地上,每年都要重复这样一副滑稽场景:
农业园区里尽是长势良好的高杆玉米和低矮大豆,黄灿灿或圆鼓鼓的颗粒似乎令人垂涎欲滴而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7亿人民中,有一半必须依靠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勉强过话──因为该国80的适耕土地上种植着饱含过量油脂、无法食用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尚不知是否对土壤也有副作用,并且它们都不属于非洲人民
根据ce10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ture-anization,fao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与中东沙漠和中亚的半荒漠化丘陵相比,把非洲改造成又一个世界粮仓油箱才是更加现实和经济的方案
贫穷的非洲共同体当然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
值此紧要关头,还是"善良"的欧美资本家们挺身而出,大力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入曾经避之不及的"黑非洲",签下大量环境改造与土地租让捆绑的"双赢"协议──考虑到环保和发展农业都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事业,这些合同的有效期都在50至99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