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2/2)
祝彪听了杨珏的这番话才突然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朱元璋的北伐是新兴的明朝对没落的元朝,那固然只要方略没有大的失误,就必然可以成功,可是如今他的明朝对抗的却是新兴的金国,那能同日而语吗试想,如果朱元璋对抗成吉思汗时期的元朝,他的北伐能这般顺利的成功吗
祝彪珏,心中暗道:“难怪李诚铭说这杨珏杨玄机厉害,果然是个人物,试想我一个来自后世的人,在北伐的问题上尽然考虑得还没他周全,人将来或许可以取吴用而代之。”于是又问道:“如果依先生之计,灭了金国,而那些统兵的将领又个个都拥兵自重,那朕该如何削藩呢”
杨珏见祝彪杯中的茶水已经饮尽了,他起身提气茶壶,给祝彪斟满了一杯,但当祝彪问起削藩的问题时,他不仅犹豫了一下,历代开国之君,削藩都是要血流成河的。现在祝彪就提出了统一之后的削藩,如何能让杨珏不犹豫呢
祝彪将茶杯放到书桌上,伸了个懒腰,道:“请先生等等再讲。”说着,他端起一张太师椅放在杨珏的对面,躺在上面,道:“好了,这样舒服了,先生接着讲吧。”
杨珏彪的举动,哈哈一笑,他向来洒脱,见祝彪没有半分帝王的架子,与寻常人一模一样,心中如何能不赞叹,于是笑道:“方才陛下说的是如何削藩的问题吗”
“正是正是。”
杨珏道:“从古自今,削藩不过三招。”
第0316章 削藩策
“不过三招那三招”祝彪一听削藩的招数只有三招,不禁好奇的坐起了身子。
“第一招,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杨珏扳着指头道:“将全国的杀气,满朝的戾气,在酒席之上化于无形,此诚上策也。”
杯酒释兵权是指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的这种手段比起他前面的汉高祖和他后面的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此次事件史称“杯酒释兵权”。
祝彪问道:“那第二招呢”
杨珏道:“高祖游云梦。”
高祖游云梦指的是当汉高祖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于是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当韩信前来接驾的时候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
杨珏不待祝彪再问第三招,又补充道:“其实草民以为,高祖游云梦之计不可取。”
祝彪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杨珏道:“刘邦之所以能在车驾前逮捕韩信,这正说明了韩信并没有反心,如果韩信真有谋反之意,那恐怕这次被擒的不是韩信,而是汉高祖刘邦了。不过这一招终究没有流血,没有杀戮,没有战乱,故而也能算得上是一条好计。”
祝彪又问道:“那第三招呢”
杨珏抿了抿嘴唇,道:“那第三招就是就是要血流成河了。汉景帝的平七国之乱了”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生在公元前一五四年生的一次叛乱,生于西汉王朝初期的汉景帝三年。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於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生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祝彪听了长叹一声,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啊。那先生以为,朕灭了金国以后,该如何收取众将的兵权,谨防他们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呢”
杨珏道:“可先采取太祖皇帝的杯酒释兵权之计。”
“如何用,请先生说得清楚些。”
杨珏道:“灭金以后,陛下必然要封官加爵,举国同庆吧。”
“这是当然。”
“陛下可将众将全部以封官加爵之名全部调回金陵,待他们到了以后,明升暗降,不动声色的就可以夺了他们的兵权,此诚为上策。”
“如果要是有人不来金陵呢”
“那陛下就号令天下军马共讨之,共击之。待叛军叛将被击灭以后,再行高祖游云梦之计,夺取其中一支军马的军权,以为朝廷的根本,其他的再设计破之。”
祝彪听到这里,眼杨珏,突然打了个哈欠,道:“先生,朕累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今天你我二人的对话,万不可让任何人知晓。包括你的好友德玉,不然灭顶之祸,必然降临,你可明白”
杨珏一听这话,急忙跪在地上:“草民遵旨”
分割线
就在大明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四大军团在金陵城下玉金兵浴血拼杀的时候,中路的岳飞所部军马和西路的吴玠吴璘兄弟的军马也在和金人